60条论语(原文+注释+翻译)+100个成语(释义+出处+造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10:19:29
60条论语(原文+注释+翻译)+100个成语(释义+出处+造句)60条论语(原文+注释+翻译)+100个成语(释义+出处+造句)60条论语(原文+注释+翻译)+100个成语(释义+出处+造句)【原文】

60条论语(原文+注释+翻译)+100个成语(释义+出处+造句)
60条论语(原文+注释+翻译)+100个成语(释义+出处+造句)

60条论语(原文+注释+翻译)+100个成语(释义+出处+造句)
【原文】
  1•1 子曰①:“学②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⑥乎?人不知⑦,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
  【注释】
  ①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②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③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④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⑤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⑥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⑦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⑧愠:音yùn,恼怒,怨恨.
  ⑨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原文】
  1•2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⑤.君子务本⑥,本立而道生⑦.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⑧?”
  【注释】
  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②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③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④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⑤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⑥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⑦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⑧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②仁矣.”
  【注释】
  ①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②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
  1•4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不习乎?”
  【注释】
  ①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②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③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④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⑤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原文】
  1•5 子曰:“道①千乘之国②,敬事③而信,节用而爱人④,使民以时⑤.”
  【注解】
  ①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②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③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④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⑤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原文】
  1•6 子曰:“弟子①入②则孝,出③则弟,谨④而信,泛⑤爱众,而亲仁⑥,行有余力⑦,则以学文⑧.”
  【注释】
  ①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②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③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④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⑤□: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⑥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⑦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⑧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原文】
  1•7 子夏①曰:“贤贤②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④;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②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③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④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原文】
  1•8 子曰:“君子①,不重②则不威;学则不固③.主忠信④.无⑤友不如己者⑥;过⑦则勿惮⑧改.”
  【注释】
  ①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②重:庄重、自持.
  ③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④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⑤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⑥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⑦过:过错、过失.
  ⑧惮:音dàn,害怕、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1•9 曾子曰:“慎终①追远②,民德归厚矣.”
  【注释】
  ①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②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原文】
  1•10 子禽①问于子贡②曰:夫子③至于是邦④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⑤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⑥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⑦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①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②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③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④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⑤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⑥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⑦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①志;父没,观其行②;三年③无改于父之道④,可谓孝矣.”
  【注释】
  ①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②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③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④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原文】
  1•12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②为贵.先王之道③,斯④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⑤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②和:调和、和谐、协调.
  ③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④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原文】
  1•13 有子曰:“信近①于义②,言可复③也;恭近于礼,远④耻辱也;因⑤不失其亲,亦可宗⑥也.”
  【注解】
  ①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②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③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
  ④远:音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免.
  ⑤因:依靠、凭藉.一说因应写作姻,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处.
  ⑥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原文】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①有道②而正③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①就:靠近、看齐.
  ②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③正:匡正、端正.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原文】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①,富而无骄,何如②?”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③,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④’,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⑤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⑥.”
  【注释】
  ①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②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③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
  ④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⑤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⑥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原文】
  1•16 子曰:“不患①人②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
  ①患:忧虑、怕.
  ②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原文】
  2•1 子曰:“为政以德①,譬如北辰②,居其所③而众星共④之.”
  【注释】
  ①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②北辰:北极星.
  ③所:处所,位置.
  ④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原文】
  2•2 子曰:“诗三百①,一言以蔽②之,曰:“思无邪③.”
  【注释】
  ①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②蔽:概括的意思.
  ③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原文】
  2•3 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④,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⑤.”
  【注释】
  ①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②齐:整齐、约束.
  ③免:避免、躲避.
  ④耻:羞耻之心.
  ⑤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原文】
  2•4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⑥.”
  【注释】
  ①有:同“又”.
  ②立:站得住的意思.
  ③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⑥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1.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5.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1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 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 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3. 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4. 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35. 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36. 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37. 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38. 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39. 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40.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41.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42. 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43. 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44. 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45.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46. 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
  47. 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
  48.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
  49.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50. 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
  51. 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
  52. 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夷,平常.
  53. 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54.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55. 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56.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
  57. 感同身受:心里很感谢,如同亲身感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58. 高屋建瓴(líng):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建,倾倒;瓴,水瓶.
  59. 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
  60.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一套做.是,对,正确.
  61.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62. 功亏一篑(kuì):比喻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有完成.亏,缺少;篑,土筐.
  63. 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故”也作“固”.
  64. 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
  65. 管窥蠡(lí)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蠡,贝壳做的瓢.
  66.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也说神工鬼斧.
  67. 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68. 海市蜃楼:比喻人世繁华的虚幻,虚幻的事物.
  69.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到家,却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语出《庄子》.
  70. 沆瀣(hàng xiè)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71. 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72. 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73. 怙(hù)恶不悛(quā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悔改.
  74. 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成消除.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水一样消融.
  75. 讳莫如深:隐瞒得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76. 祸起萧墙:祸乱从内部发生.萧照壁,比喻内部.
  77. 济济(jǐ)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含有在一起.济济,众多.
  78. 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79. 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程,计算.
  80. 间(jiān)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81. (82)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微,小,指刚显露出的苗头;著,明显.
  82. 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
  83. 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84. 胶柱鼓瑟(sè):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柱瑟上调弦的短木,被粘住,就不能调整音高.
  85. 金科玉律:必须遵守、不能改烃的信条.多含贬义.
  86. 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揖,作揖,表示欢迎.
  87.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88. 梁上君子:代称窃贼.语见《后汉书》.
  89. 两小无猜:男女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
  90. 廖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
  91. 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92. 鳞次栉(zhì)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93. 令人发指:形容极度愤怒.发指,头发直竖起来.
  94. 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95.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96.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
  97.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椟,匣子.语出《韩非子》.
  98. 满目疮痍:形容受到严重破坏的景况.疮痍,创伤.
  99. 蓬荜(bì)增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生辉”.
  100. 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披,揭开.
  对不起字数不够了 论语只能输20条 1为《学而》 2为《为政》
  本人能力也有限 成语的出处和造句 实在是爱莫能助
  希望以上能对你有帮助 祝你好运^^v
  如果不够你可以去百度文库碰碰运气
  那里有很多 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