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千里共良宵 姚科 朗诵的一篇文章关于老屋的 2011年07月23日1点-2点主题:《打开记忆之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21:33:58
求 千里共良宵 姚科 朗诵的一篇文章关于老屋的 2011年07月23日1点-2点主题:《打开记忆之门》
求 千里共良宵 姚科 朗诵的一篇文章关于老屋的 2011年07月23日1点-2点主题:《打开记忆之门》
求 千里共良宵 姚科 朗诵的一篇文章关于老屋的 2011年07月23日1点-2点主题:《打开记忆之门》
永不退色的记忆
故乡,永远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那天真无邪的童真时代;花季雨季的梦幻时光;青春懵懂的恋爱季节;兄弟姐妹的亲密无间……,一想起故乡,心里就有千丝万缕的情感涌上心头……
当得知老家的老屋要拆了,是乡政府对属于危房的老屋进行强制拆除时.我立即决定回一趟老家,最后看一看我曾经生活了那么多年的老屋.
据我老爸和长辈们回忆估计说,我们这幢老屋始建于两百多年前,是一幢典型的大杂院农房.大杂院里的一圈住着十几户人家,踏进大门的正对面留有一空间,属于大家共用的场地,我们叫“上间”.这里摆放着磨豆腐用的推磨,想当年只要到了过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就排队在这等候磨豆腐.还有摆放着手工操作碾米用的“碓臼”.在那还没有碾米机的年代,在我的记忆深处,长辈们用手工“擦米”的情景还是那么的清晰.老屋的最中间有一个大天井,是用小石子拼成的.在我的记忆里这里是非常热闹的,我和伙伴们经常会聚在“上间”踢踢毽子,玩耍游戏.还常会捧着饭碗站在天井吃饭,边吃边聊.现在是显得冷冷清清了,除了进城的,其它住户也都搬到另建的新房了,老屋成了无人居住的空巢.
来到了熟悉的老屋,厨房还是那个厨房,灶头还是那个灶头,饭桌还是那张饭桌……此时此刻的我,仿佛看到二尺八的大锅里有一大钵番薯丝饭,边上有红的白的小番薯,还有土豆、毛芋.
我走到老屋的楼上,楼上摆放着各种农具用品,如锄头、弯刀、犁等.在一把柴刀上有个缺口,我还清楚记得,那是我砍柴时碰到石头造成的.看着这些工具,对我来讲真是既熟悉又亲切.窗边还摆放着装过年糖、地瓜片用的坛子,装油豆腐的大缸,还有蒸糖糕用的大蒸笼等等,多么熟悉的一切啊!刹那间非常清晰的想起了我和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一大家子,在这老屋里生活的苦乐岁月.
说实话,随着时光的流逝,老屋在我心里只会偶尔被想起.可当得知要拆除,想到这里就要变为平地时,心情无法平静,难过得直想哭!凝视着这年老失修的老屋,想起当年的生活虽然过得很清贫,但我们的家很温馨.家境虽然很穷,但我们浓浓的亲情很富有.
从老屋出来,我踏上小泥沙路,来到了后山岗,放眼望去,山坡上、平地上、田野里全是郁郁葱葱的桃树.想当年在这个季节,田野里应该是一片绿油油的水稻.可如今,成了名副其实地果园.仿佛眨眼间,田里的水稻消失了,消失得那么彻底.我情不自禁地深呼吸,这里的空气令我心旷神怡.
看着一丘丘熟悉的梯田,记忆深处的那些种田的日子似潮水般的涌上心头.我的父辈们都是地地道道的种田农民.是改革开放的浪潮把我推向了城市,在进城前,我曾经在这里当了十多年的农民,什么农活都干过,有多少苦都尝试过.微微闭上眼,头脑中闪烁出当年在这田里插秧、割稻的情景,忘不了那些种稻的日子……
回想起稻谷从播种到收割的全过程,那真是粒粒皆辛苦!
播种育秧,把一丘田分成几畦,把种子均匀的播撒下去,上面再盖上一层薄薄的焦泥灰.
耕好的田要放入青蒿,把满山遍野带叶的植物,割来撒在水田里,等它腐烂后作为肥料.还要到山上去砍来柴草堆在灰铺里,在柴草上面盖上泥土,一层柴草一层泥土,再把底层的柴草点燃,烧成焦泥灰.
当秧苗长大就开始移栽,那时,前面一人在插秧,后面就紧跟着一个插灰,就是所谓的施肥了.把灰铺里的泥灰过筛,然后用人粪尿与泥灰搅拌,做成泥灰球.插灰的人一手捧着铅球大小的泥灰球,一手掰下汤团大小颗粒的泥团,准确插入秧苗的根部.在种稻过程中,插灰这个活,我是最怕的.每次干了这农活后,我就要到小山坑里用黄沙加肥皂将双手洗上好一阵子.插秧的季节,一般都是雨天,那时也没有轻便的雨具,人们都是穿着用棕片做成笨重的蓑衣在干活.要完成种稻过程中的一道又一道工序.
夏收夏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烈日当午,骄阳似火,劳作的人,个个挥汗如雨.
盼望着稻谷收获的季节,全家人终于可以吃上一顿白米饭了.因为在那时候,我们家基本上就靠番薯和玉米填饱肚子,大米的比例很少,所以能吃一顿白米饭是很奢侈的.
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生活起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改变了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传统的种田模式.
转瞬即逝的岁月,让我深感光阴似箭.自从离开故乡来到城市,一晃二十几年了,但在我心里对故乡的回忆,还是那么的记忆犹新!
想想过去,会更加珍惜今天!在这安居乐业的新时代美好生活里,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对故乡和那老屋永远有着割不断的情缘,我会把它深深地埋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