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炮的民俗行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11:02:53
放炮的民俗行为放炮的民俗行为放炮的民俗行为放鞭炮  春节放鞭炮这一习俗不知在中华大地上已经延续多少年,本人已无心考证.从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以后,鞭炮就霹霹叭叭的没有断过.遥遥的还能听到邻村的鞭炮声.随

放炮的民俗行为
放炮的民俗行为

放炮的民俗行为
放鞭炮
  春节放鞭炮这一习俗不知在中华大地上已经延续多少年,本人已无心考证.从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以后,鞭炮就霹霹叭叭的没有断过.遥遥的还能听到邻村的鞭炮声.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是到天明,鞭炮拉的越响越急,整个世界都仿佛沉浸在浓浓的喜庆气氛之中.黑漆漆的天空,礼花绽放,一闪一闪,仿佛是被人撕扯的黑绸布.土地仿佛也要被带起来,跟着一起颤动、舞蹈. 放鞭炮是孩子们的乐趣,现在还能清晰的记得孩提时代的事情.每到大年三十晚上,提前让妈妈把新衣服准备好,放在床头,准备早上起来穿.一年难得做一次新衣服,穿新衣也是很能让人兴奋的一件事情.更让人兴奋的事是准备早早地起来拾鞭炮.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孩子的鞭炮都是大人买的,摔炮、拉炮、捏炮、礼花等什么都有,不操心没炮放.那时候一家一户的都是买个一千二千响,算是应应景,那顾得上孩子们啊!但再穷也抹杀不了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孩子们总能找到他们的娱乐所在. 头天晚上把鞭炮放在火炕上焙一焙,以免鞭炮受潮、拉不响.过去的人讲究多,这鞭子不响,说不一定来年会走背运!如果大人不讲究的话,在放的时候可以偷偷地截下来一小段,拆开来,留着以后慢慢放.但那个时候大人很少让孩子们这样做. 无奈只有三五个同伴,提前商量好,早上起来先把自家的鞭炮拉了,然后再相互结伴一块儿去拾别人家放完没响的鞭炮.那场景,像一幅图,现在还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东边邻居鞭炮响了,赶快跑到东边,穿着新衣服,摸着黑,西边谁家鞭炮响了,赶紧的,跑向西边,大半个村子,几乎让我们跑遍了,三五成群,也不知道害怕,记得那时候没有月亮,天很黑很黑,村子里没有路灯,跑到各家各户院子里才会看到有电灯明着.好冷好冷的天,跑得全身出汗,透过灯光可以看到每个人头上都在冒着白烟儿.天亮了,每个人的衣服兜子里,都装得鼓鼓的,满满的,一边相互炫耀着收获,一边在嘴里诅咒着某家大人的抠门,竟把鞭炮放在大荆条篓里拉,这损招真想得出,害得我们没炮拾. 第一个禁放鞭炮的城市是天津,时间是1907年2月3日.那一天,天津巡警局通过《大公报》发布了一个很有趣的公告:“入冬以来,风高物燥,瞬届年节,竞放花爆.起花双响,高入云霄,遗火落下,贻害非小.贩卖燃放,均于禁条.特先晓谕,广为劝告,父戒其子,兄为弟导,子弟有犯,父兄枷号,倘敢故违,决不宽饶.”但是那次禁放,并没有扩展到全国. 第二次大范围禁放鞭炮开始于1993年前后,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带动下,短短几年时间,全国绝大多数中心城市都宣布禁止在中心城区禁放. 对于禁放鞭炮,始终存在不同的声音.比如以冯骥才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学者就认为,燃放鞭炮是重要的民俗,是春节不可分割的部分.没有炮声,年味就淡了.眼下传统文化正遭遇到全球化时代的冲击,如果我们不保护民俗的东西,传统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躯壳.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天津这个一度最早禁止燃放鞭炮的城市,九十年代以来没有加入禁放的行列.最近几年,这种看法影响渐大,比如济南等城市就经当地人大讨论后,解除了禁放令.据说由于天津允许放鞭炮,还出现了北京人到天津过年放炮的旅游热. 禁放鞭炮当然会对过年的气氛有所影响,但是营造气氛的手段是多样的,比如广东特有的买花、摆花的习惯,就很文明,也很环保.近年来推出的装饰性的塑料鞭炮,挂起来也很有喜庆的气氛.至于禁放鞭炮就会影响年味,进而影响到传统文化的传承,这种说法虽然不无道理,但还是有点夸张.毕竟,禁放就是禁放鞭炮而已.禁放鞭炮,大煞风景◎杨光 禁放鞭炮的争议也由来已久.时至今日,全国大中城市,禁者、放者,兼而有之. 首先谈“禁”.眼下,禁的东西不胜枚举.禁赌、禁毒、禁黄、禁腐败……此类一系列的禁,但凡有些正义感的人对此类“禁”击掌相赞!不禁危害国运、贻害众生、不合民意.非禁不可! 但有些存有争议的东西却从不言禁.比如:烟酒不知害了多少人;车祸不知伤了多少人;就连堂而皇之的许多各项体育竞技比赛,也不知有多少人为它受伤,送了命……但从未听说要禁什么.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不可因噎废食吧. 那么谈到鞭炮禁与放的不同看法,必然要探讨的问题是“度”的判定问题.燃放鞭炮到底造成了多少人伤亡?到底引起多少实实在在的火灾?造成了多大程度的空气污染?有没有切实办法减少和杜绝这样的损失?如果因为燃放鞭炮造成的损失是无法避免的、损失是巨大的、惨重的、不得民心的,燃放鞭炮之举当然要禁,而且禁得要坚决.反之,则“禁”得没有道理,不合民意.此“禁”岂不是费力不讨好? 天津在二十世纪初时,是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当时,城市建筑以简单窝棚式平房为主.冬季天干物燥,加之早年鞭炮制作滥用火药,极为粗糙,不规范,所以时常引发火灾.故而,历史上天津曾禁放鞭炮.但时隔不久,天津就停“禁”了. 再看天津近数年来在燃放鞭炮一事上的事实,更可见此问题的真实情况.天津市是直辖市,人口千万,密度极大,街道狭窄,而近二十年来的事实说明,天津没有因此发生重大火灾和严重人身伤亡事故.这个十分有说服力的天津燃放鞭炮现象说明,燃放鞭炮并不是与灾祸密不可分的.正是因为政府当局科学管理,才使得不论在平时,还是在节庆、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天津的大街小巷、闹市中心、城区到处都是鞭炮声震耳欲聋,处处硝烟四溢、欢声笑语的海洋! 那么人们不禁要想,我国还有几个城市的人口密度比天津大?在中国人传统的、举国欢庆的春节期间,在中国老百姓普遍认同的燃花放炮,过千年历史传统吉庆的问题上,轻言“禁”,岂不是大煞风景? 接下来就更好玩了,有焾儿的放一块儿,没焾儿的放一块儿.有焾儿的就放,在树洞里放,在墙缝里放,凡是大人想不到、感觉不可思议的地方,孩子们都觉得很有意思:雪地里,瓶子里,窗台上,牛背上,甚至是牛粪上,都放过炮.如果跑不及,就会溅一身的牛粪,到家注定要挨骂,所以更有刺激性.没有焾儿的,就从中间掰开、一分为二,点着呲花,或把炮围成一圈儿,或围成各种造型,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你点着我,我点着你,看谁点着的炮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手上脸上都是黑黑的,大人准会嗔怪道:又玩成花狗脸儿了?! 新衣服没穿几天,袖子上,衣角边,裤腿上,都会烧一个一个的小窟窿,当然又少不得再挨一次骂,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