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制度的演变,扩展的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22:00:05
陵墓制度的演变,扩展的说
陵墓制度的演变,扩展的说
陵墓制度的演变,扩展的说
中国古代习用土葬.新石器时代墓葬多为长方形或方形竖穴式土坑墓,地面无标志.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曾发现不少巨大的墓穴,有的距地表深达10余米,并有大量奴隶殉葬和车、马等随葬.周代陵墓集中在陕西省西安和河南省洛阳附近,尚未发现确切地点,陵制不详.战国时期陵墓开始形成巨
嘉庆皇帝陵墓
大坟丘,设有固定陵区.秦始皇陵在陕西临潼县,规模巨大,封土很高,围绕陵丘设内外二城及享殿、石刻、陪葬墓等.据记载,地下寝宫装饰华丽,随葬各种奇珍异宝,其建筑规模对后世陵墓影响很大.汉代帝王陵墓多于陵侧建城邑,称为陵邑.唐代是中国陵墓建筑史上一个高潮,有的陵墓因山而筑,气势雄伟.由于帝王谒陵的需要,在陵园内设立了祭享殿堂,称为上宫;同时陵外设置斋戒、驻跸用的下宫.陵区内置陪葬墓,安葬诸王、公主、嫔妃,乃至宰相、功臣、大将、命官.陵山前排列石人、石兽、阙楼等.北宋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死漠北外,七代帝陵都集中在河南省巩义市,规模小于唐陵.南宋建都临安,仍拟还都汴梁,故帝王灵柩暂厝绍兴,称攒宫.元代帝王死后,葬于漠北起辇谷,按蒙古族习俗,平地埋葬,不设陵丘及地面建筑,因此至今陵址难寻.明代是中国陵墓建筑史上另一高潮.明代太祖孝陵(见明孝陵)在江苏省南京,其余各帝陵在北京昌平县天寿山,总称明十三陵.各陵都背山而建,在地面按轴线布置宝顶、方城、明楼、石五供、棂星门、祾恩殿、祾恩门等一组建筑,在整个陵区前设置总神道,建石象生、碑亭、大红门、石牌坊等,造成肃穆庄严的气氛.清代陵墓,前期的永陵在辽宁新宾,福陵、昭陵在沈阳,其余陵墓建于河北遵化和易县,分别称为清东陵和清西陵.建筑布局和形制因袭明陵,建筑的雕饰风格更为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