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顺序说明文——介绍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封皮 600字作文!求求了!2天之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1 14:01:48
逻辑顺序说明文——介绍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封皮 600字作文!求求了!2天之内
逻辑顺序说明文——介绍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封皮 600字作文!求求了!2天之内
逻辑顺序说明文——介绍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封皮 600字作文!求求了!2天之内
一、采用激励性评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因此,教师评价的语言应该重情感的投入.即用简短而恰当的语言热情的给予评价,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如在教学《雨点儿》一课时,我让学生说,你都见过哪些雨,学生说:“毛毛雨,小雨,大雨,雷阵雨,狂风暴雨.”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雨是怎么形成的,是云里的许多小水珠汇集到一起后,落下来就成为雨了.”尽管学生是答非所问,我仍高兴地及时给予了鼓励性评价:“你真爱学习,知道这么多的知识,老师都要向你学习,祝贺你,咱们俩握握手吧!”他兴奋地望着我,一时不知伸哪只手.
一年级的学生朗读课文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善于听背,但不善于自己看书读.课堂上有个同学一个字一个字的读,有时落字,有时添字.我不怕占用时间帮他正确地读完课文,并鼓励他说:“要认真听别的小朋友读,听的时候可在心里跟着读.你一定会读得很棒,待会儿,再给你一次机会读给大家听好吗?”第二次,他读得很成功,与此同时,我又对他提出希望,“课下多读读书,你的朗读会给同学留下更深的印象.”这样,不仅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还使他真正体验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平时,对待学习有起色的学生,我就对他说,“你确实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今后会做得更好.”对作业书写不认真的学生说:“你的本子保护得好,如果字写得再漂亮点儿那就更好了.”对回答问题有创意的学生说:“你的想像力真丰富,说得太精彩了.”等等.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指出了他们的不足,真正使其张扬了个性,得到了健康地发展.
二、采用同学间互评,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以往课堂评价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视了同学与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深切体会到,采用同桌互评,小组评议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课堂上为全面了解同学们每一课的识字情况,我在每一课教完后,总是拿出2分钟时间让同位互查本课生字的读与些,如果全对就给同位得一颗五星,如有不会的字同位教会他或自己学会都可以补画五星.低年级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为了巩固所学的生字,我规定每周一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检查评议上一周所学生字情况,如果被检查生字学生全部学会,由小组长给该同学在所读生字旁印一朵小红花,如所被查同学有不认识的生字,小组同学就一起帮助教会他,小组的同学们,不时的鼓励同学:“××同学真棒,又认识了两个字,还有两个字如果认识了,你就胜利了,加油啊!”.等这个同学全部学会后,组长为他印一朵小红花,并说:“祝贺你全会读了,希望你继续努力!”还鼓励他说:“你为咱们组争光了,谢谢你!”小组合作检查完生字后,最后教师在全班评出合作最佳,识字最棒的学习小组,在光荣榜上为这个组加一颗合作之星.
在评价同学朗读时,往往出现多是挑毛病,找缺点,使被评价的学生感到很难堪的现象,读课文、发言的积极性也随之降低了.面对这种情况,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如在学习“阳光”一课”时,一个学生在朗读“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时,读成了:“小河像长长的锦缎了.”等他读完后,同学们接着举起手,有的甚至说出他落字了,我及时引导学生说:“你们发现他朗读的优点了吗?咱们先评价他的优点,再帮他找不足,提出希望好吗?”接着就有同学说:“他声音响亮,‘长长的锦缎’读得很有感情.”如果不落字就更好了,这个同学很高兴地接受了同学们的评价,并说:“谢谢你的鼓励,我以后一定注意.”这样久而久之,同学们对互相评价的认识提高了.知道评价对方时要先找对方的优点,去鼓励他,帮助他树立自信,再对对方提出希望.现在朗读课文后,经常听到:“你读得很正确,如果声音再大点儿,有点儿感情就更好了.”或着:“你读得真好,我要向你学习.”有时同桌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常会听到“没关系,我来帮你”或“我来教你”.慢慢地同学间不仅学会了去发现别人的优点,还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去赞扬鼓励别人,而且自身在学习过程中也受到鼓舞,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欲望,更加对学习充满了乐趣.
三、采用纵向评价,使学生获得进步的动力与勇气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根据低年级孩子好胜心强,爱表现,喜欢受到关注,爱听激励的语言这些特点.教学中,我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强调个体学生的过去与现在作比较.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而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心.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我制定了简易可行便于操作的评价方法,以掌握学生学习的历程和进步的轨迹.起初学生发言不积极,发言声音较小,我便采用激励的方法使其发言.我说:“课上只要发
言,不管是对是错,只要声音响亮,发几次言均能得几个印大拇指的奖章,积累到10个“大拇指”时就能得到一个大奖杯,得10个大奖杯时老师就给家长发一张喜报.”同学们的积极性顿时高涨起来.现在课堂上同学们基本都能做到大声发言,即使有学生不加思索地说,我也从不批评,只要他插话正确,我同样予以鼓励,如果不正确,就亲切地对他说:“请你注意听别人怎么说好吗?”课下再单独对他讲:“遇到问题要认真思考后再回答,这样就更好了.”我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同学们发言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发言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在听写过程中,为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每次听写前,我首先把要听写词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抄一遍,然后再听写.如果在这次听写中学生自己认为成绩还不理想,也可对老师要求听写第二遍,第二次成绩比第一次好,那就按第二次成绩记录在评比栏中.评比的等级是这样规定的,全正确的为优+在评比栏内奖励两个小奖章,错1-2个字为优,可在评比栏内得一个小奖章.如果第一次听写得良,而第二次重新听写得了优+,那就按第二次成绩列在评比栏内,奖励两个小奖章.同时为了让学生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我又增加了升级奖励的办法.就拿刚才这个成绩来说,他第一次听写是良,而第二次重新听写是优+,这属于升了两个等级,从良→优→优+,像这样升了两级的就在评比栏中奖给他两个升级小奖章(升几级就奖励几个).如果第二次没有达到升级标准,但错的比第一次少了,这种情况就在评比栏中给学生加1分.如果累积到十分就奖一个小奖章.无论是听写还是测试,我都采用这种办法,只奖不罚,学生均能有较理想的成绩,这一评价的方法,大大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不再害怕听写和测试,而是经常主动要求老师给他们听写和测试.
在作业评价方面,我也采用了多种形式.原来只对书写好没有错的同学印红花,对作业上出现的错字,在生字本上打个“×”,现在我改变了这种评价作业的方法,除每天都在展示栏中展评同学有进步的作业,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外,还对作业本上出现的错,画条曲线,打个“?”号,学生改对了再画上对号.对书写好,全对的同学不仅印红花,而且还奖励一个“你真棒”的章,如有错或书写不够规范,那就在作业本上印一朵喇叭花,喇叭花上写有“加油”二字,如果书写比前一天的作业有提高,那就在作业本上给他印“进步了”“继续努力”的章.凡是得5朵“小红花”和“你真棒”章的,就得到一个”优秀作业“章,积累到一定的数量教师给学生家长发喜报,向家长报喜.作业评价形式的改变,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体现了语文 教育的“人文性”.
纵向评价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不断地获得前进的动力与勇气.
总之,在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评价的方式方法,教师要做到更准确,更恰当,更有效地去评价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才能坚定学生学习信心,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
!
浅谈作文情感的培养
列宁早就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列宁还说过:“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的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这两句话说明了情感的重要性. 因此说,培养、激发、启迪学生的情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作文前,激发学生的情感:
1、走进大自然,陶冶情感.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情感是伴随着认识活动而产生的.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正说明了情感对人的认识和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孩子们要带着情感认识周围的世界,必须走进大自然,对太阳、树木、花朵、云彩以及自然界各种各样的色彩和音乐进行了解,不仅用智慧,而且整个地用心灵来感知一切.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比赛、游览及其它有益的活动,努力开辟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感.可组织春游或秋游活动,要求写《记一个游览活动》的作文;让学生观看一场紧张的球赛,要求写《记一次球赛》的作文.
2、细致观察,深刻认识,丰富情感.
学生只有在认真地观察、深刻地认识了客观事物后,才会使自己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正符合作文“积理必富而为文始佳”的道理.平时,学生对周围大量的人、物、事往往视而不见,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懂得如何去观察、认识事物.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认识事物.应在观察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等,使学生的生活情趣更加高尚,生活的感受也会更加深刻,更加敏感.让他们的心灵与事物间搭起一座情感的桥梁,从而通向“为文始佳”的目的地.
3、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作文难”是学生写作心理的一大障碍.指导小学生作文,不能采取硬性命题的做法.小学生情感丰富,善于想象,易受感染,必须调整小学生的作文心境.苏联教育家聂恰耶娃就主张,把作文训练同阅读、美术、音乐等学科联系起来,在带动学生情感的前提下,让他们摄取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内容.因此,在指导习作时,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语言或借助电教手段,通过朗读、评论乐曲、看画面等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意境中去感受,去联想,从而使学生入境生情,浮想联翩,继而有感而发.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首先引导学生想象,在脑海里再现小女孩冻死街头的悲惨画面,引发情感.其次,通过朗读,传达这幅悲惨画面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情感又使浮现在学生脑海里的画面更鲜明,形象和情感相互起作用,把学生带进童话世界.最后,可让学生动笔写一篇《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封信》的作文,情感拨动了学生写作的笔头,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以情感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框架,揭示了作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只有抓住情感,才可获“文、道”之得,作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才能得以完成.
(二)评改时,升华情感.
1、注重鼓励、表扬.
批改讲评学生的习作,以激励、表扬为主,不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作文的自信心,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大有益处,可使学生树立信心,领会教师殷切的期望.例如有次写《我们班上的小雷锋》,要求写三件事表现一个人.但是某学习较差的学生只写了一件事,而且干巴巴的.对此要批评,但如何通过批评而取得激励的效果.于是我在他的作文本上写道:“记清楚一件事就不错了,希望你继续努力”.他看了很高兴.第二次写《我了解的一个人》,他选用了三个事例,但是没有人物肖像描写,语言虽生硬,但通顺.对他本人来说,能做到这样已经不容易了.我便批道:“看过你的作文,我很高兴,因为你进步了.文章人物形象较突出,语言比以前通顺了.可惜我不知道主人公是什么模样,如果把主人公的肖像描写出来就好了.”在以后类似的作文中,他就比较注意人物肖像的描写了.
2、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不但要让他们投身生活,大胆表现,还必须让他们积极参与评改自己的习作.
A.学生参与评改作文,强调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突出了学生作文的自我活动,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B.学生参与评改作文,重视了感情的真实性和思维的多向性、创造性,不是“为文而造情”,而是“为情而造文”.
C.学生参与评改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可扫除学生作文的畏难情绪,作文不是无病呻吟,而是“言为心声”.
D.学生参与评改作文,可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坚定作文的信念,使学生感到克服困难,逾越障碍,这就是成功,这就是欢乐.
F.学生参与评改作文,出发点在于“教是为了不教”,使他们将来脱离指导也会作文,因为写作如同说话一样,完全是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
(浙江省宁波市东胜路小学 小学高级教师马任)
!
抓契机 重渗透——谈谈小学低段作文意识的培养
现代社会运用语言的书面形式进行交流已越来越频繁.但是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造成作文水平普遍低下,这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抓住契机,重在渗透,提前起步,在小学低段就重视培养学生作文意识很有现实意义.
一、 培养素材积累意识
作文过程涉及到搜集、贮存、加工、处理、检索、利用和传递信息的方方面面.信息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于学生自觉寻求各种信息,正确吸收、利用有益于自身成长的信息,从而促进自身个性的发展.在小学低段就培养学生素材积累意识,实质上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为今后作文能轻松越过素材积累关打基础.
1. 抓日常交往契机,带动观察进行渗透.
低段学生缺乏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发现和积累素材.几年来,我抓住日常交往契机,如课前五分钟说话,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听到或经历的新鲜事.因为小学生大多喜欢争强好胜,希望自己所说的都是其他同学喜欢听的,自己能比其他同学说得好,很自然就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去捕捉和观察生活中遇到的有意义的和有趣的事.另外,抓住小学生喜欢接近老师的心理特点,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谈,暗示学生教师也喜欢听新鲜事,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学会搜集相关的有用的信息.这里重点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敏感性;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条理性;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培养观察的全面性.渐渐地,学生就能养成随机观察的习惯,发现和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得到提高,头脑里的贮存也会增多,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2. 抓课外导读契机,开展竞赛进行渗透.
有些学生喜欢看一些儿童课外读物,也有些学生没有看课外书的习惯,更有些学生该看些什么都不知道.教师利用种种机会给学生讲些优美动听的故事,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兴趣渐浓常常缠着教师给他们谈故事时,教师就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课外读物告诉学生,老师知道的那么多都是书里边有的,你们自己去看不是更好吗?并且配合开展讲故事竞赛等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一展风采,强化积累意识.
二、培养作文表达意识
1. 抓说话训练契机,以说促写进行渗透.
利用看图说话、看拼音说话、看景说话、遇事说话、提问答话、讲家常话、听新闻说话、复述课文、学讲故事等等众多的说话训练形式引导学生运用作文来表达.可以这样启发:“写下来多好呵,随时能看,而且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当你长大以后,还能知道当年自己的一些情况,那是多么有趣的事情.白底黑字是永恒的记忆.”“你能换一种表达的形式吗?比如用笔,是否也能象口头说话一样精彩呢?”引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从说到写,说写结合是符合儿童语言发展规律的.口头语言发展能促进书面语言发展,而书面语言发展又能使口头语言得以丰富和完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当然,引导学生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要注意序列问题,练习可从写话开始.从一句开始,发展到几句,由几句发展到段.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单句的可写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尝到的、触到的、心里想的.写几句的可引导学生从颜色、姿态、动作、变化、想象等方面扩展.写段的可引导学生从时间顺序、方位顺序、因果关系、事物的几个方面、总分关系等方面把几句话组成段落.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加以运用.
2. 抓爱好画画契机,以画带写进行渗透.
画画是学生表现自我最好的形式之一,动手画画,小学生特别喜欢.学生通过涂涂抹抹出可爱的小兔小猫之类的,用以表现自己观察和感受到的生活,表现自己的情感和心理需要,这种涂鸦其实是创造性的萌芽.利用画画带动写写,是培养学生作文表达意识的好方法,因为画是学生自己画的,学生有内容可说可写.对于以画带写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还可以这样诱导:“你的画这么漂亮,给你的画配上几句(或一段)同样漂亮的解说词不是更好吗?”由于小学生受书面语言发展的限制,语言材料不够丰富,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把画面展示的内容比较全面、流畅地写下来还有一定难度.教师重点要引导学生越过语句通顺关,并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的条理性,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产生和发展.
3. 抓巩固词语契机,串词成段进行渗透.
把课文中学过的词语写出几个,让学生串词成段,在运用中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种作业虽然有一定难度,但避免了单调性,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学生还是很有热情的.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学习的活动中,学生更愿意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由于没有内容的限制、形式的约束,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自由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能得到充分展示.串词成段其实是对生活的原始积累的再现和梳理,低段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的意识,因而不需要太讲究立意,只需要词语运用恰当即可.
三、培养作文应用意识
叶老说:“写文章就是说话,也就是想心思.”作文和说话一样也是人们交往的一种手段,现代生活作文运用的空间相当大,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实用意识.内心怎么想怎么感,笔下便怎么写,不要造作文,而要用作文.
1. 抓电脑上网契机,学以致用进行渗透.
现代科技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对现代科技怀有浓厚的兴趣.有些学生交流新鲜事时,会说到电脑上网多么有趣新奇.教师就可趁热打铁:“互联网上人们是如何交谈的?原来是把自己心中的话通过键盘输入,然后发送,和对方进行交流,这就是作文呵.”让学生意识到作文的确是人们交往的基本手段,而且要做到表情达意,还真需要提高作文水平呢!在小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应用作文的种子.
2. 抓应用启事契机,实例展示进行渗透.
有一次一个学生丢失了自己的钢笔,我就和学生一起研究怎样更快更有效地找回自己的钢笔,启发学生写寻物启事.不久果然就找回了丢失的钢笔.眼前的事实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应用很广,作文就在自己的身边,没什么难的,在心理上让学生接受了作文,渗透了作文的应用意识.
四、培养作文主见意识
学生作文中个性的缺失,造成作文千人一面,使得作文这种最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反而成了僵化的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枷锁,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哀.作文教学要实现创新,以人为本是根本前提.我们应该树立学生是发展着的主体的观念,在低段就应设法渗透和培养学生的主见意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个性化作文作准备.
1. 抓共同话题契机,引发讨论进行渗透.
做学生的朋友,以平等的关系听取学生的意见,不管这种意见是滑稽还是可笑的.让学生围绕同一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坚持激励原则,培养学生竞争性的主见胆略.
2. 抓摩擦矛盾契机,引导反省进行渗透.
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形成主见的关键.学生之间难免要发生磕磕碰碰的事,教师不能批评一下了事或者各打五十大板,要给学生提供反省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在人际关系处理中认识自己并认识他人,实行自主原则,培养独立性的主见品质.
低段学生对学习抱有的新鲜感和积极性,从掌握口头语言向尝试运用书面语言的过渡,在形象思维基础上的抽象思维的萌芽等等,都为我们渗透和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只要能抓住一切有利的契机,注重渗透,持之以恒,定能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浙江省江山市中山路小学 陈竹仙 徐建立)
!
浅谈作文指导中的个性化教学
什么是想象?想象是根据你看到或听到的真实事物,在头脑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创造的种子,想象在写作中起重要的作用,没有想象便没有作文.小学生在写作训练中要充分发展想象像力.大胆的想象,才能表达儿童纯真的情感;作文中运用想象可以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增强感染力.如何在作文训练中进行大胆想象,进行个性化教学呢?
—、创设故事的开头,通过想象,补充写出高潮与结果部分
例如:《狼和小羊》故事中狼想吃掉小羊,故意找碴儿,结果在“理论”上无法达到自已的目的.而小羊虽是弱耆 但在“坏人”狼的强词夺理下,仍能进行辩“理”,无奈凶恶的狼并没有因此而罢休.若创设有趣的情节做为开头,可推动情节的高潮:狼与羊的纠纷经过几次动物法庭的调解与最终裁定,狼是无理的.但狼终不服,暗地里寻仇.而小羊也在极力缓解这种处境.事情这样一搁就是几十年的恩怨仇结.历史的故事今天又发生了:狼来到小溪边看到小羊在……,便要采取…….创设故事的结局:小羊知道对坏人不光要讲道理,更要……;小羊采取了什么措施大战狼的呢?狼和小羊的结局又如何呢?让学生自己去补充高潮与结局.让学生想象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发展.
二、在特定的情境地下,抓住特点、展开想象
假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古田发展建设的蓝图,学生往往是从古田的地理位置、物产等着手.这样的文章毕竟有局限性,学生写得枯燥,难免千篇一律.如果创设一定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以一个未来的古田县行政长官的身份来构建规划古田的发展建设,我想这样的情况就会有所不同了.来自不同乡镇的学生,他们宛若置身于自己设计的宏图中:在卓洋乡有天然的温泉,搞城建、搭桥梁、建马路,由此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温泉旅游景点;在鹤塘建设行政长官府地,规划石板材厂,使其大规模的规化生产,产品远销国处,以此带动全体经济的发展;平湖天然库区,发展网箱养殖,建立各种水产加工厂……学生是自由而大胆的设想,再以自身认识了解的乡镇地理优越,放远眼光,大胆创造开发.整节作文课在学生的争执、讨论与交流中勾画出各具特色的行政建设、蓝图.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创造开发后古田的发展前景,学生在思维些时已经飞跃现实生活去设想全新的未来.我想再让他们动手写下这么一篇作文,并非难事了!
三、结合课文片断进行创造想象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饿,她是多么需要火炉的温暖、喷香的烤鸭,多么希望和奶奶一起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地方.也许现在的学生不能体会到那种感觉,这时如果让我们一起乘坐时光的超速车,穿过时间与空间的隧道,动画般地来到小女孩生活的城市,这时你看到了她,你会想到什么,又会怎么做?结果呢?小女孩最后是愿意去她奶奶那儿还是更希望和你们一起来到现实生活中来…….让学生展开大胆的创新想象,写一篇《我来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在作文训练中进行大胆想象的方式很多,以上只是我在作文教学改革中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中大胆想象的几点想法与做法.总之作文要求我们用语言表达,而语言要经过思维后表达.想象,大胆的想象可以让我们表达的不但是具体的,而是形象生动的,能让别人更好地理解.在作文训练中只有让学生大胆的想象,才能创造性地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
循序渐进 由眼到脑——小学生作文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将来长大成人后写作水平的基础,是对小学生语言文字训练的一种考查方式.
但是在现行的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为追求一时的考试分数,要求学生背诵范文、优秀作文以及作文选上的文章.这种方法,对考试分数有时也确有帮助,但如果作文题目超出背诵的范围,学生便无计可施,无话可写.这种方法,一是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二是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越背范文,越写不出自己的东西.越写不出自己的东西,就越背更多的范文来应付考试.
俗话说:一口吃不了个胖子.学习也是如此,必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作文教学中也是如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就一贯坚持“由眼到脑,由脑到口、由口到手”的原则,由学生自己观察、回忆、口述、笔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