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名言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4:21:46
学与问名言故事
学与问名言故事
学与问名言故事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不耻下问: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哥白尼有一个爱好,就是:他总是喜欢对着天空发呆.在他十多岁那年,父亲不幸病逝.于是,他住到了叔叔家中.有一天,哥白尼的哥哥不解的问:“弟弟,你为什么总是对着天空发呆?是不是在想天主祈祷?”“不,哥哥,我是在观察天象,想探索天上的奥秘.”哥白尼解释道.“什么?你要管天上的事情?天上的事情有神学家操心,我们怎么能去干预!”“为了人们望着天空不感到害怕,我要一辈子研究它!”“不听我的劝告,你一辈子也别想好过!”哥哥一教训的口气说.“我的主意已定,什么都不怕!”哥白尼斩钉截铁的说道.就这样,哥白尼天天对着天空观察是他创立了“日心说”.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可见,生活就像一部活书,面对它,有不懂的地方,我们就必须要去问,去亲自实践.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全部展开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仲虺之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收起
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
全部展开
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