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新版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二十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马上要考试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14:39:35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新版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二十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马上要考试了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新版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二十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
马上要考试了急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新版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二十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马上要考试了
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
1、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之路:
(1)原因:发端于19世纪晚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向人类展示了新的发展前景.在一系列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2)表现:①美国 ②日本 ③德国:德国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最为强烈.20世纪初德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欧洲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但此时它比英国、法国抢占的殖民地少得多. 2、世界殖民体系确立:到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其中法国在非洲三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殖民统治. 3、欧洲列强的军备竞争:
(1)原因:在瓜分世界和夺取霸权的过程中,欧洲列强的矛盾日益尖锐,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争.
(2)表现:德国和英国的海军竞赛引人注目.
(3)特点:在军备竞赛的过程中,工业革命中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武器研制上,新式的具有巨大杀伤力的武器不断被发明出来,更增添了军备竞赛的激烈性. 4、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形成:随着错综复杂的博弈,欧洲列强逐步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一个是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核心是德国;另一个是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核心是英国.
(2)影响:这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下.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原因: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竞争:军国主义论调盛行;极端民族主义高涨. 2、列强争夺的焦点:巴尔干地区 3、直接原因(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4、经过:(1)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2)两大集团卷入战争:战争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意大利见风使舵,从自身利益出发,后来加入协约国一方.
(3)规模扩大:战争开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投入战争,战争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演变成具有世界规模的大战.
(4)主要战场和战线:以欧洲为主战场,形成了西线、东线和南线三条战线. (5)主要战役:①马恩河战役,1914年9月 ②凡尔登战役,1916年,“凡尔登绞肉机” (6)加速战争结束的因素:①交战双方无力继续战争; ②各国出现反战浪潮;③协约国实力增强:美国对德宣战,中国、巴西等国也对德宣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④同盟国瓦1918年,奥匈帝国土崩瓦解,德国内发生起义.
(7)结束:1918年11月11日,德国签署停战协定,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5、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 6、特点和影响:规模空前,损失惨重,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 7、人类应该如何更好地运用科学技术? 三、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 1、巴黎和会: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时间、地点:1919年1月,法国巴黎凡尔赛宫.
(3)概况:参加国:战胜国代表.德、奥等战败国和新生的苏俄被排斥在外.
各地纷纷兴起“路存与存,路亡与亡”的保路运动.四川民众在同盟会会员的组织下,成立同志军,发动武装斗争. 2、武昌起义:
背景:在四川保路运动的影响下,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革命形势迅速进入高潮. 准备:湖北两个重要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促进下,成立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准备在武昌举行起义.
直接原因:1911年10月9日,革命党人在汉口俄租借制造炸弹时不慎发生爆炸.俄国巡铺闻声而来,突击搜查并逮捕了部分革命党人.革命党人觉得提前起义.
经过: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打响了起义第一枪.他们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各起义部队从四面八方向楚望台集中后,猛攻湖广总督衙门等地.经过一夜激战,起义部队全部占领武昌.三日内,武汉三镇光复.
发展:起义军占领武昌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后仅一个多月,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的统治迅速崩溃.
辛亥革命名称由来:1911年是中国农历的辛亥年,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3、中华民国的创建:(1)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1.12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具有宪法性质.
(4)南京临时政府的政策、措施:在此期间,还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治法令、财政金融政策,采取了一些发展文化、教育的措施.
4、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退位,清朝覆亡.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5、辛亥革命性质: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政治上:辛亥革命是刚刚迈入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次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
思想上: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三、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1、北洋政府的统治:(1)袁世凯为巩固自己的势力采取的措施:
①将临时政府从南京前往北京;②改组内阁,委任自己的亲信为内阁总理;③想办法削弱革命派的力量,开始一步步独揽大权.
(2)袁世凯扩张武力,进一步独揽政权的做法:
A、袁世凯未经国会审议便擅自签订合同,向列强借款.B、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全面控制国会.C、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责任内阁,公布《中华民国约法》.D、1914年12月,公布《大总统选举法》. (3)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
(4)复辟帝制:1915年底,宣布接受帝制,改国号中华帝国,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 2、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1)北洋军阀分裂: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三大派系.
(2)北洋政府统治时的中国局面:这一时期的中国,出现了长达十多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整个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各派系轮流控制政府,政局动荡不安.长年的战争,造成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一、生活中的变化:
1、新的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1)轮船:19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它逐渐取代木帆船成为水上交通的主要工具.
(2)火车:19世纪末.清政府大力建造铁路,火车随之传入中国.随着铁路路线的延伸,乘坐火车旅行的人越来越多.铁路的修建带动了沿线村镇的经济发展.(山东益都县杨家庄) (3)自行车:20世纪初,自行车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并成为最受青睐的交通工具. 2、新型通信方式出现:
(1)新式邮政发展:清末,台湾省率先改驿为邮,在驿站的基础上创办了近代邮政. (2)新式电信事业发展:电报通信发展起来,电话、电报等普及率提高.1882年上海外滩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电话局.
影响:不仅极大方便了人们的交流,还对近代的新闻、出版等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头脑中的变化:
1、新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传入:阅读报纸;看电影、拍照片成为时尚. 2、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1)民主观念逐渐被人接受;(2)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3)争取婚姻自由;(4)妇女的地位提高,进入社会,在教育、新闻、工商、政治等许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教育体制的变化:科举制度废除后,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一套现代教育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4、服饰的变化:官服→中山装
第二单元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1、 为巩固这一新生的政权,俄国苏维埃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1)、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2)、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3)、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4)、1917年11月通过《和平法令》同德奥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2、 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的因素有哪些? (1)俄国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2)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以及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2)十月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3)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 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
A、政治和军事上 :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B、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 5、“余粮收集制”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在战争时期有什么作用? “余粮收集制”是战争时期的非常措施,它的实施为苏维埃政权赢得军事上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6、为什么“余粮收集制”不能继续实行了? 这一政策用强制性经济统制手段来管理经济,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它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7、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的历史意义.
1) 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又称为“凯末尔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
族民主革命,鲜明的反帝性质是这次革命最突出的特点.
2)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建立了土耳其历史上从未有的民主共和国,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3)使土耳其摆脱了民族危机,为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创造了前提条件; 4)凯末尔革命也是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民主革命. 8、评价凯末尔
1)功:① 领导土耳其独立战争,反抗外国侵略,使土耳其摆脱民族危机,赢得独立; ②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行一系列现代化改革,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国家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③是同时代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唯一取得成功的一次改革,它鼓舞了其他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反帝斗争.2)过:在改革中长期忽视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资产阶级局限性.
凯末尔是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是亚洲觉醒的杰出代表人物,无愧于“国父”称号.
9、凯末尔革命成功的原因
1)国家的独立是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2)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对西方先进国家及苏联的经验的借鉴是重要条件;3)凯末尔主义对指导革命和改革起了关键作用;4)采取了比较彻底的不妥协的态度;5)反封建斗争较为彻底;6)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7)改革措施全面彻底. 10、评价甘地
功绩: 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指导民族解放运动;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殖民,一生献给了民族独立事业,被称为印度之魂.他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创立了一条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为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有利于教派团结.
局限:采用非暴力手段,限制人民革命运动;宗教色彩浓厚;抵制西方物质文明,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政治领袖、精神领袖被尊为“圣雄”、 “国父” 11、评价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积极: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消极:“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把民族独立运动局限在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独立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13、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直接原因:人民贫困,消费水平低于生产力水平,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扩大;市场供需出现矛盾(生产相对过剩 )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4、阅读课本第43页的资料,请你归纳一下以上描述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经济危机给美国社会和美国人民带来的影响. 领域 货币贬值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赋税增加了,人民的纳税能力降低 金融 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 工业 农产品生产“过剩”,出现滞销 农业 失业人数剧增
社会 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 财政 商品交换难逃贸易的长河冰封
贸易
货币贬值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赋税增加了,人民的纳税能力降低
15、美国政府对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与建设基于哪些因素,分别起到了哪些作用?
(1)地理环境因素:该地区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具有建水电站的天然优势;该地区河水经常泛滥,修建水电站可控制水量,并向周边地区提供水力发电和灌溉
(2)经济发展因素:该地区历史上是美国最贫困的地区hi一.通过建水电站发展航运,带动其他行业的经济复苏,促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3)社会稳定因素:修建水电站还可以招募大量工人,解决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 (4)人文因素:它给与失业者以尊严,让他们能通过工作而非领取救济的方式摆脱危机,改善生活.
16、罗斯福新政举措:
宣布银行歇业整顿;国会通过相关法案,开始实行国家对银行、货币等的控制与管理;规范股票市场,在政府的资助下,银行业重新焕发生机
通过相关法案,对工业进行调整;制定了有关劳工权利的社会立法;给与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限制的保护;使公认有权组织工会 劳资关系得到调整,缓和阶级矛盾
整顿农业 帮助农民减少粮食产量以提高价格 农业生产得以恢复
解决失业 以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大力兴建公共工程 为人民提供了较多的工作机会,降低失业率
建立社会保障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使退休工人能够获得养老金,失业者可以获得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和残疾人能得到补助
17、罗斯福新政目的、实质各是什么?
直接目的:摆脱经济危机;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8、借鉴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你认为我国政府在国家干预经济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 加强对金融的监管(2)扩大内需(3)健全社会保障制度(4)加大基础设施的 19、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条件/原因)
1)政治方面: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
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影响的进步知识分子,认为共和制度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社会状况依然混乱,是因为中国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 20、评价新文化运动
(1)性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反对封建思想文化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前期),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
(2)地位: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3)积极性: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②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鼓动作用.④后期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革社会的思想武器.⑤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21、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口 号 民主、科学 思想阵地 《新青年》 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 内 容 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性 质
思想解放运动
22、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
(1)国际:①日美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矛盾加深;②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国内:①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日益加深;②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③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的推动;④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3、试比较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异同点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迪.
相同点:①都是发生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都属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③都是为了探索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而作的努力;④都在当时中国思想界引起了重大的震动,具有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 不同点:①新文化运动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②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五四运动是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③新文化运动主要宣传了“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并开始作为指导思想;④新文化运动只是在部分知识分子中有其影响;五四运动是全国民众参加的,特别是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中国社会的政治舞台. 启迪:①只有不断探索才能寻求救国救民之道;②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③马克思主义适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先驱者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24、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只是取得初步胜利,其中的“彻底”如何理解?
五四运动的彻底性表现在:第一,迫使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拒签“和约”,这是近代史上中国政府第一次向帝国主义说“不”;第二,迫使北洋政府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之事 25、五四精神.
①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核心). ②崇尚民主、科学、进步的精神. ③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
26、中共一大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新在何处?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型的政党:中国共产党
新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的革命前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27、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什么内容?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A、土地革命(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B、武装斗争(是进行AC的最强有力工具) C、革命根据地(是进行AB的基础和依托) 28、长征胜利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29、长征精神
不怕困难,知难而进;同甘共苦,团结奋进;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团队协作,艰苦创业; 乐观豁达,积极上进
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崇高理想的精神.
30、谈谈红军长征给我们的启示:
1) 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2)学会正确处理外因与内因问题,要善于从内因即自身寻找问题,这样一个人才会成熟、长大.
31、发展道路的类型:资本主义现代化(西欧、美国、日本);社会主义现代化(俄国)——20世纪以后新的发展模式;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转型(土耳其、印度)
三四单元字数超了,请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