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1 21:01:51
八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八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复习纲要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1、第一单元内容列表
生活时间 特点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 云南元谋人 我国境内发现的已知最早人类
距今约70万-20万年 北京人 保留猿的特征、使用天然火、群居
距今约3万年 山顶洞人 外貌与现代人一样、懂磨光钻孔技术、会使用人工火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0000年 出现了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
距今约7000年 浙河姆渡人 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水稻、黑陶
距今约6000-5000年 陕西半坡人 黄河流域半地穴房屋、种粟、彩陶
距今约5000-4000年 炎黄尧舜禹 人文初祖、禅让制、大禹治水
2、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特点比较
特点
旧石器时代 生产工具上使用打制石器
生产生活靠采集狩猎为主
生活方式过着群居生活
新石器时代 生产工具上使用磨制石器
生产生活靠种植粮食和饲养家禽为主
生活方式上过着定居生活
开始使用陶器
3、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比较
生活时间 生活自然环境特点 房屋建筑特点 农作物 陶器
河姆渡
遗址
距今约7000年 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 干栏式建筑
高于地面,通风防潮
水稻
(牛)
黑陶
半坡遗址 距今约6000-5000年 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这里气候干旱少雨,河流少
半地穴式建筑
避风避寒 小麦
粟
(猪) 彩陶
小口尖底瓶
相
同
点 1、 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我国人类遗址
2、 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3、 都从事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
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
1、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四大文明古国
文明古国 发源地域 出现年代 共同点 原因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
约BC3000年 都发源于大江大河,受惠于大江大河的哺育 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 约BC18世纪
古印度 印度河恒河 约BC2500年
古中国 长江黄河 约BC2070年
禹建立夏
2、早期国家的形成
文明古国 城市的出现 王权神圣 社会等级 军队与刑罚
古代埃及 BC3500年 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王室僧侣贵族
自由民和奴隶 建有常备军
古巴比伦 BC3500年,
乌尔城 汉谟拉比,自称“世界四方之王” 奴隶主
奴隶 《汉谟拉比法典》
古印度 BC2500年,
摩亨佐达罗城 阿育王 种姓制度
四大等级
古中国 夏朝后期,
二里头宫殿 禹,划定九州,铸造九鼎 商王贵族
平民和奴隶 有强大的军队
3、印度种姓制度
地位 等级 等级名称 代表的社会阶层 该阶层的职责或义务
统治阶级 第一等级 婆罗门 僧侣阶层 掌握宗教祭祀大权
第二等级 刹帝利 国王武士和官吏 掌握行政大权
被统治阶级 第三等级 吠舍 农民牧民商人等 供养前两个阶层
第四等级 首陀罗 贫困破产失去土地者 没有任何权利
4、告别野蛮---文化
文明古国 文字 建筑和工艺 科学技术 宗教
古代埃及 前3500年象形文字 金字塔(胡夫) 太阳历、3.16 阿蒙神
古巴比伦 苏美尔人楔形文字 空中花园 太阴历、
星期制
古印度 阿拉伯数字 佛教
古中国 商朝时,甲骨文 司母戊大方鼎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
第三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1、 希腊文明
爱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前1200年,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为中心形成了爱琴文明
城邦时代-----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进入城邦时代,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重要代表.
经济特点 政治特点 差异原因
雅典 以对外贸和商业为主,工商业发达
实行民主制度 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城邦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决定的,雅典是沿海城邦,适合发展海上贸易,而斯巴达是内陆城邦,相对闭塞.
斯巴达 以农业为主 实行军事独裁
2、 罗马文明
公元前700年左右,罗马在亚平宁半岛兴起;
公元前700年-前500年,罗马“王政时代”;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27年,屋大维 独揽大权,建立罗马帝国;
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危机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为日耳曼人所灭
3、西方文化之根-----古希腊罗马文明
古希腊:①哲学:源于古希腊语,原意“热爱智慧”,《雅典学院》②自然科学: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 ③人文科学:戏剧和历史学,希腊是欧洲戏剧故乡
古罗马:①罗马法: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就制定并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和欧洲法学的渊源,成为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②建筑和道路:凯旋门、宫殿、记功柱.理解“条条大路通罗马”(由来和今意).
4、世界三大宗教
创立时间 创始人 宗教经典 原创地 现在分布区域
佛教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印度 亚洲地区
基督教 1世纪 耶稣 《圣经》 巴勒斯坦 欧洲北美地区
伊斯兰教 7世纪(610) 穆罕默德 《古兰经》 阿拉伯 亚非地区
5、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成就和作用:
特点:先进性(P63第二段)和包容性(吸收、消化了帝国范围内东西方不同文化)
成就:将阿拉伯数字传播到世界各地;创造了伊斯兰建筑风格,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与当地文化传统结合,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结晶;在数学、天文学、化学、医学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文学、诗歌方面的成就,如《天方夜谭》等.
作用:阿拉伯人把古希腊、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把中国和印度等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阿拉伯文化在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桥梁作用.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东周
西周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 西汉 东汉 魏蜀吴三国 西晋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国 宋辽夏金 元
1、 百家争鸣
学派 创始人 生活时代 主要主张 经典格言
儒家 孔子 春秋 仁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 富贵不能淫.
道家 老子 春秋 无为,顺应自然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墨家 墨子 战国 非攻、兼爱 视人之身,若视己身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法治、强化中央集权
兵家 孙武 春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 战国 事备而后动
2、 对秦始皇的评价:
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他的功绩是主要有
(1)顺应历史潮流,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战乱状态.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安定进步.(2)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础.(3)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大修驰道,开凿灵渠等,促进了秦朝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发展,使秦的疆域空前辽阔.
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历史罪过有:(1)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辉煌的中华文明,钳制了人民思想的发展;(2)实行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严重剥削百姓.(3)大兴土木,穷侈极欲, 修建宫殿陵墓和万里长城.
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
政治上: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废除分封制.
经济上:统一全国货币为秦国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促进了全国经济交流发展.
文化上:统一文字,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思想上:焚书坑儒.虽有利于秦朝加强思想控制,但是也摧残了文化和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交通上:大修驰道,排除路障.有利于全国交通和经济文化往来.
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4、汉武帝的历史作为(西汉的新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1)政治上:继汉景帝削蕃平乱之后,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 势力,加强监察制度,加强皇帝权威,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2)思想上:采取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3)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了汉朝北部边患.(4)疆域治理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疆拓土.
还加强对南方的经营,管理南方越族地区,同时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
5、三国鼎立
国名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统治区域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洛阳) 长江以北的北方地区
蜀 221年 刘备 益州(成都) 益州,荆州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南京) 江东地区
6、唐太宗“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唐太宗巩固政权的措施):
1) 吸取隋亡于暴政的教训,调整统治关系.正确处理君民关系,把君比作舟,把民比作水,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 正确处理君臣关系,善于用人,虚心纳谏.使决策正确,政治清明;
3) 完善三省六部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4) 完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大了统治基础;
5) 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6) 民族关系上,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促使民族关系融洽,民族大团结.
7) 注意节俭,去奢省费.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给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
艰苦奋斗,勤劳节俭;实行平等团结的民族政策.
7、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过程:开始于魏晋南北时期,完成于两宋.三国以前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西南、江南地区初步发展;魏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并出现南北平衡之势;五代南方经济超越北方,后来居上;南宋时期完成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原因:北方战乱、社会经济破坏严重,南方相对和平;北方劳动者的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南方人民共同劳动开发;先进生产工具的应用和优良农作物的推广,促进的南方农业的发展;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中原传统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南移、隋大运河的南北贯通也促进了这一进程.
8、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发展,粮食产量增加,出现了新型的灌溉工具筒车和农耕工具曲辕犁;
手工业:丝织业与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唐三彩
商业:商人、店铺众多,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性大都市之一;
社会生活:呈现出中西互通,胡汉交融,社会风气开放自由的特点.
9、盛世文化
领域 代表人物 朝代 代表作 成就与评价
史学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学
(唐诗) 李白 唐
诗仙
杜甫
诗圣
宗教 佛教 玄奘 《大唐西域记》 取经,译经,著书
鉴真 传播佛教,交流文化
道教 尊老子为教主 东汉 《道德经》
艺术 书法 王羲之 东晋 《七月都下帖》 书圣
颜真卿 唐 《多宝塔碑》 颜体
绘画 顾恺之 东晋 《女史箴图》
阎立本 唐 《历代帝王图
10、丝绸之路与大运河:
中国的丝绸之路可以从长安出发,往中亚、西亚直达欧洲,这条古商道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连接起来,通过这条通道中国的陶瓷、铁器、漆器等传到西方,而西方的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物品被运到中国.
隋统一南北后,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水路通道被称为京杭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11、农牧文化的交融
建立时间 国名 都城
民族 建立者
重大事件
916 辽 契丹 辽宋订立“澶渊之盟”
960 北宋 东京(河南开封)
汉 赵匡胤
1038 西夏
党项
1115 金
女真族
1127 南宋
临安(今浙江杭州) 汉
岳飞抗金
1271 元
大都(今北京) 蒙古族 忽必烈 统一中国
12、宋元时期经济繁荣的表现
两宋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到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
农业:出现了新工具和新品种,秧马的应用节省了体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占城稻的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产量增加.
手工业:陶瓷制造业很发达,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商业:宋代城市的坊市制被打破,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还出现了商标、广告,元朝发行了纯纸币.
世俗生活:“瓦子”是宋代大型的综合娱乐场所,在勾栏里人们可以观赏杂剧、说话等节目,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已出现.
13、宋元时期的文化
北宋初年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因此宋代的科举考试非常发达,教育事业在民间有了较大的发展,宋代的诗歌较前朝更加注重哲学理性,同时词作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得到很大的发展,梅、兰、竹、菊是当时文人最爱描绘的景物,元朝的戏剧有很大的发展,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关汉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剧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是《窦娥冤》.
14、古代科技典范
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高峰.
火药:唐朝末年开始应用到战争,宋元时期才被广泛的应用于战争.
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元代时出现了转轮排字盘.
指南针:战国时人们就发明了指南仪器,宋朝时,人们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
棉纺技术:宋元时期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元代妇女黄道婆将海南岛黎族的纺织技术广泛传播,松江迅速发展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
15、宋元时期的开放与交流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表现.
原因:元帝国的统治区域空前辽阔,扫除了诸多割据政权,实现了国家统一,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建立起完善的驿站系统,交通的发达和畅通为中外交流提供了保障,创造了便利.
表现:各国商人来华经商,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威尼斯人马可•波罗经由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写下一部见闻录《马可•波罗游记》;
宋元时期泉州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大港口,也是一个多种宗教汇合的地方.
宋元时期的“陶瓷之路”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更加繁盛,中国的瓷器和茶叶等大量出口,远销亚非欧诸大洲.
16、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政权分立与统一:西周一统,春秋、战国分立混战,秦汉一统,魏蜀吴三国鼎立,南北朝南北对峙,隋唐一统,宋、辽、金和西夏分立,元朝一统.
民族融合和交往: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和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和融合,两汉时期汉族与匈奴等族的交往,东汉末年开始的少数民族内迁,最终融合与汉族之中,隋唐大一统局面下,汉族和周边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密切,元代又是一个民族融合的高峰期.
区域发展和变化:北方领先地位的丧失和经济重心的难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