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原子会失去最外层的电子,而有的原子却容易得到电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2/02 21:56:55
为什么有的原子会失去最外层的电子,而有的原子却容易得到电子?
为什么有的原子会失去最外层的电子,而有的原子却容易得到电子?
为什么有的原子会失去最外层的电子,而有的原子却容易得到电子?
首先是原子一般都要满足最外层电子数为8(或者二)才稳定
第二 原子也不会舍近求远 如果最外层电子数为1-3 则容易失去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如果最外层电子数为5-7 则容易得到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如果是4 则都有可能
原子也会走捷径的
最外层电子数为8时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为1-4时容易丢失电子(阳离子),在最外层电子数为5-7时就会得到电子(阴离子)
这是由于他们得失电子的能力不同
一般来说非金属原子易得电子
金属原子易失电子。
我们现在知道,电荷的最终携带着是组成原子的微小电子。在原子中,每个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都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而原子核里面的质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正常情况下,在物质中电子和质子的数目是相等的,它们携带的电荷相平衡,物质呈中型。物质在经过摩擦后,要么会失去电子,留下更多的正电荷(质子比电子多)。要么增加电子,获得更多的负电荷(电子比质子多)。这个过程称为摩擦生电。
自由电子(从原子冲逃...
全部展开
我们现在知道,电荷的最终携带着是组成原子的微小电子。在原子中,每个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都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而原子核里面的质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正常情况下,在物质中电子和质子的数目是相等的,它们携带的电荷相平衡,物质呈中型。物质在经过摩擦后,要么会失去电子,留下更多的正电荷(质子比电子多)。要么增加电子,获得更多的负电荷(电子比质子多)。这个过程称为摩擦生电。
自由电子(从原子冲逃逸出来的电子)能够在导体的原子之间轻易移动,但它们在绝缘体中不行。于是,物体在摩擦时传递到导体上的电荷会被迅速中和,因为多余的电子会从物质 表面流走,或者额外的电子会被吸附到物体表面上代替流失的电子。所以,无论摩擦多么剧烈,金属都不可能摩擦生电。但是,橡胶或塑料这样的绝缘体,在摩擦之后,其表面就会留下电荷。
.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n的平方的二倍个(n代表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后,再排第三层。
总的来说,就是最外层电子数在4以内时,被称为自由电子。会被其他电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大于4的电子吸走,这样这些电子就有得有失
说的好像不太明白耶,上面的是我复制的,懒得打嘛,o(∩_∩)o...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