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何不爱阅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00:03:21
中国人为何不爱阅读中国人为何不爱阅读中国人为何不爱阅读”让人为之恐慌、为之忧虑.笔者拟从国人对阅读的认识、阅读的环境、阅读的目的、动力等方面予以分析.首先明确一下,国际社会认可的阅读概念是指:你忘记周

中国人为何不爱阅读
中国人为何不爱阅读

中国人为何不爱阅读
”让人为之恐慌、为之忧虑.
笔者拟从国人对阅读的认识、阅读的环境、阅读的目的、动力等方面予以分析.
首先明确一下,国际社会认可的阅读概念是指:你忘记周围的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它是一段无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体验,不是那些碎片式的讯息和夸张的视频可以取代的.简言之,阅读是全身心投入、亲身体验、获取作者提供的全部讯息的过程.不符合上述要求者则不是真正的阅读.
一、对阅读的认识不到位
(一)生产生活条件落后抑制了阅读需求,对阅读难以正确认识.
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小农经济、小农思想、小富即安根深蒂固.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条件落后,人员流动范围小、频次低,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生产关系简单,自给自足成为基本特点和普遍要求.不读书、不识字成为中国普通老百姓的通病,但这对搞农业生产基本没有影响.也就是说,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对读书、对知识的需求不高.
(二)官方的政策导向限制了阅读
秦始皇焚书坑儒,秦朝之后禁法家思想,西汉尊道卑儒,元朝之后的少数民族统治者限制汉文化传播,“新文化运动”倡导西方式民主、自由、平等,主张废除儒释道文化,提出“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开展了“破四旧”运动,改革开放全面引进西方的先进文化,这一系列官方的政策导向,让原本有着最深厚文化底蕴,孕育出了五千年文明国度的中国大地,一时找不到方向.几百年闭关锁国、建国后实行的户籍制度、民间盛传的“书坊戏坊害娃的地方”等等,从官方到民间,中国对读书的排斥可谓历史悠久、不仅广泛而且深入.政府对读书的限制、生产、生活过程对读书无所求或需求不高,“穷秀才”“酸儒生”“臭老九”足以说明,国人对读书人、对阅读的认识有多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生产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不读书、读书不多已经无法适应时代要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飞机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遍布全国,人员流动政策非常宽松,互联网的普及、手机上网功能的开发应用,让我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当然,外国人同样可以知道我们的事情.当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普遍不阅读时,感到惊讶,感到不可思议,感到令人忧虑.可我们早已习以为常,正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没有合适的阅读环境
阅读是一种习惯,必须从小培养.阅读需要一个氛围和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单位环境、社会环境等.在以文盲半文盲长辈为发展基石、以读书无用、读书有害为思想基础,在“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等错误言论指导下,文化层次较低的国民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无法营造出良好的读书环境.“十亿人民八亿赌,还有两亿在跳舞”曾经是对国人的总结.
如今,社会进步了,经济发展了,生活改善了,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大为丰富,不在局限于赌博和跳舞两个项目,但主流仍是中老年人打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们看电视三大类.中老年人除了打麻将外,挖坑、斗地主、飘三叶、下棋等棋牌类游戏名目繁多,玩法各异,让人不知不觉会沉溺其中.上网的朋友更多,中国网民、网虫有好几亿,网上聊天、看电影、打游戏、购物、发短信、刷微博、看微信、玩飞信,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好像每天24小时都不够用,哪有闲时间看书!日本管理大师只知道中国有按摩店,他还不知道中国的夜总会、KTV、洗头房、洗脚屋、洗浴中心、美容中心、健身中心等等,供国人休闲娱乐的地方多着呢!打麻将、上网、看电视其实在中国老少皆宜、主角与配角的关系难以分清.
如同外国朋友看到的湖北随州一样,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门庭冷落是不争的事实,新华书店出租搞餐饮、卖服装百货比比皆是.我们都很忙,根本抽不出时间看书,我们都很充实,压根没有必要看书!
领导忙于各种检查、应酬、饭局,没时间阅读;员工白天忙于工作,晚上还要陪孩子写作业、去参加非富多彩的业务活动,爬山、运动、打牌,没有时间看书;家长忙于挣钱、玩耍,没时间看书.孩子忙于写作业,参加各种特长班、兴趣班,没时间阅读.
人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人的思想一旦没有被积极正面的东西占领,必然会被消极负面的东西占领.大家都不看书,你却拿着书不放,你就是异类;大家都在玩,你却一个人关在房中读书,明显不合群,估计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性格孤僻.
三、主阵地主攻方向出现严重偏离
然而学校在应试教育体制的指导下、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只管教数理化语政外史地生等规定内容,除此之外的“课外读物”会被老师没收,孩子喜欢时只能躲着家长偷偷看.应试教育扼杀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剥夺了孩子的爱好,让孩子们与博览群书无缘、与博古通今无分,与人性、人脉渐远、与劳动、创造、智慧渐远.结果制造了一批批、一代代在外国人眼中视为低智商的人群,也就是不合格产品.马加爵、药家鑫之流所谓成绩优异的大学生,在没有投入市场之前,便被社会“报废”,说明了什么?
教育产业化、双向分配又将广大农村地区,老、少、边、贫地区的优秀苗子阻隔在大学门外,而将有钱、有权人的子女,即使无德无能也会推上社会舞台,当演员、当主演,无权无钱人的子女只能当看客、当观众.混的最有出息者也不过只能跑个龙套而已.
外国人骂我们低智商,国人可能不服气.难道你用的高档手机、计算机、照相机都是我们创造的?难道满街道的汽车多数都是我们创造的?享誉世界国际名牌产品中国有几个?按人口比例计算,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应该是多少?世界著名画家、音乐家、发明家、企业家、科学家、服装大师国人有几人?我们整天喊着抵制日货,拿嘴能抵制住吗?有本事我们也造出一些比日货、美货、韩货、德货质更优、价更廉的商品,洋货自然会败下阵来,还有人敢说我们智商低吗?
四、读书无用阴霾笼罩,功利性读书风生水起
在1986年中国颁布义务教育法之前,中国的文盲、半文盲成为全世界第一.而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教育早就普及到了高中阶段.现阶段幼儿园收费、小学收费、初中收费,让义务教育法变成了摆设.从幼儿园开始的各种特长班、兴趣班、辅导班似乎比正式上课更加重要,更为必要.除了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更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高中、大学收费则是合理合法,不上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没有钱就不能上大学,即使有大学文凭,没有关系同样找不到好工作.目前多数人的感受就是,知识必须花钱才能学到,没有钱就别想学到知识、学到技能、学到特长,没有钱不要谈什么爱好、什么兴趣.没有钱就不能上学,没有关系就没有工作.甘肃部分县出现了50%以上家庭因学返贫现象,知识不能改变命运,知识无用的现实,让许多人对读书的作用产生了质疑和动摇,放弃参加高考的学生近几年有增无减.既然正经八百的读书都没用处,既然上了大学也难找到理想的工作,那让我们看那些闲书、杂书又能顶个啥用.
勤劳难以致富.搞发明的没有搞仿造的挣钱,所以假冒伪劣才会盛行,发明、创造会被仿造货、冒牌货、假货吞噬,所以没有人再钻研技术,没有人愿意潜心搞发明、安心搞创造.写歌的没有唱歌的挣钱,科学家没有歌星、影星值钱.走旁门左道、动歪脑子的人能大红大紫,能挣大钱.劳动不能致富,长的漂亮却能挣钱、唱歌好能挣钱、演电视剧、电影能挣钱,当车模、手模、脚模、内衣模、服装模能挣钱,实在不行,当二奶、三奶去挣钱.这些都简单,无须读多少书,只要胆子够大、能豁出去便可成功.一个“大师”、歌星、影星的身价就值好几亿,读再多的书还不如当个歌星、影星、笑星、“大师”.
在学校,读书的目的只有一个,考大学,将来能找个好的工作.
在职场,读书的目的大致包括;一是考公务员,二是评职称,三是拿文凭.国人读书大多不是为了获得知识、获取智慧来营养大脑和丰富精神,而是迫于压力、迫于无奈,是外界强加,并非自己自觉自愿.读书没有源动力,不是内因起作用,而是外因起作用,读书并非爱好使然,兴趣使然.读书的内在动力不足,能走多远、能走多久,不言自明.
中国人不爱读书的原因有很多,诸如好书越来越少,一度席卷全国的金庸热、琼瑶热、汪国真热、韩剧热、日剧热难道不足以说明我们的精神食粮困乏,精神饥渴已向全国发出黄色警告了吗?经济条件所限、读了十几年,腻了等等,这都不是主要原因.认识不足、环境不好、引导有误才是三个最主要的原因.认识不足造就了没有环境,没有环境又造成现实误导,现实误导又促成认识不清,中国人长期陷入此怪圈无法抽身、难以自拔.
要改变中国人不爱读书的现实,必须从政府、社会、单位、学校、家庭等方面入手,齐心协力、齐抓共管、长抓不懈,至少需要坚持50年以上,我们“低智商国家”的帽子才有可能丢进太平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