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请问,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文治?武功?德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5:04:04
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请问,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文治?武功?德行?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请问,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文治?武功?德

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请问,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文治?武功?德行?
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请问,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文治?武功?德行?

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请问,历史上的唐高宗李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文治?武功?德行?
李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治,从亲王到太子,几乎可以用“完人”两个字来概括.要说孝,有证据.要说友,也有证据.好多孝敬故事,感人至深.那么,太子殿下真的是一切正大光明吗?真的一点错误都没有犯过吗?
  其实,太子殿下犯过一个十分重大的错误,这一点证据确凿.在唐太宗病重期间,太子殿下一方面亲自照顾父皇,问疾尝药,继续表达孝心.另一方面却悄悄爱上了父皇的才人武则天.这个爱,不是藏在心里的暗恋,如果仅仅是暗恋,那也就罢了.没有,事实上,他们两人都跨越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关于李治与武则天的关系问题,这里引证两种记录.
  《唐会要》卷三记载说:“天后武氏.贞观十年,文德皇后崩.太宗闻武士彟女有才貌,召入宫,以为才人.时,上在东宫,因入侍,悦之.”这是站在高宗时代的一种上溯式的记载.当时,皇上还是太子.因为入宫侍侯皇上遇到了武则天,“悦之”,喜欢上了她.悦是动词是谓语,之是代词是宾语.高宗喜欢上了武才人,于是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这是一种说法,是高宗主动的爱上武则天.另外一种说法,是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著名的《讨武瞾檄文》),有“陷吾君于聚麀”,(麀,音YOU,牝鹿)导致我们的皇帝像野兽一样乱伦.这个说法,是把责任归罪于武则天的.但是,没有确切地指出到底是武则天还是唐高宗更主动.其实,这样的事情肯定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但根据前一个记载,主动的一方还是太子.
  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太子殿下与武才人之间的恋情是很保密的,在太宗的时代,始终没有被发现.这说明他们的保密工作很出色.设想一下,如果这个事情被唐太宗发现,后果会怎么样.
  根据《唐律》的规定,太子殿下与武才人的这种不正当关系属于“内乱”.这是十恶不赦的一个条款.唐律有明文规定,强奸父亲、祖父的妾或者与之合奸属于内乱.(《唐律疏议》卷一)合奸就是通奸.李治与武才人,应该不是强奸而是合奸.总之,这是一个违背人伦道德,违背当时法律的严重问题.
  唐高宗的这个行为,打破了他以往建立起来的所有印象.至少,我们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李治、完全不同的太子形象.如果我们要进行性格统一论证的话,那个行为更能代表李治呢?李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有谁真的了解太子李治?没有.
  常言说知子莫若父,唐太宗真的很了解太子殿下吗?答案是:不.
  贞观十七年十一月,确立李治为太子已经半年多.有一次,唐太宗秘密找到长孙无忌,表示对太子不满,希望另立吴王李恪为太子.当时,他对李治的一个性格评价是李治懦弱.长孙无忌不说李治懦弱,说李治这是“仁厚”,并说这才是“真守文良主”.两个人对李治的性格判断其实是一致的,不过唐太宗从负面说,长孙无忌从正面说而已.
  不论唐太宗还是长孙无忌,他们认为李治性格软弱,准确吗?当然不准确.欧阳修就认为唐太宗不了解自己的儿子.欧阳修在《新唐书·高宗本纪》的赞词中说到:“以太宗之明,昧于知子,废立之际,不能自决,卒用昏童”.他说唐太宗“昧于知子”,这是对的.
  唐太宗不了解李治,长孙无忌了解吗?当然也不了解.
  那么,欧阳修说李治是“昏童”,昏童,就是傻小子.说唐太宗不了解李治,没有问题.说长孙无忌不了解李治,也不错.但是,欧阳修说李治是昏童,其实也是不了解.李治要是傻小子,为什么一件错事都没有办过?李治要是性格懦弱,他敢跟庶母私通?这些看起来很矛盾的现象,一个人所做的多种事迹,现在让我们做统一的分析,真是有些为难了.
  那么,李治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综合起我们现在所知的情况,高宗李治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但是还构不成双重人格.在父皇的权威面前,在传统的道德和政治要求方面,他低调做人,认真做事,小心谨慎.所有公认的好品质他都具备,所有正面的评价他都拥有,然而他想做的与社会不合拍的事情,他也照做不误.我们可以用八个字评语:“外圆内方、胆大心细”.北京话叫做“蔫坏”,现在流行的说法是“闷骚”.你们希望我做的,我都做得天衣无缝,我自己想做的,要你们毫无觉察.太子不是需要孝道吗,那我的孝道谁都挑不出毛病,你们还要特受感动.你看太子殿下,亲自为父皇允脓包,不肯坐车,扶着父亲的御辇步行几天.感动不感动?感动.但是,私下,竟然敢动父亲的女人,法律立场的庶母.你说这个胆子有多大?
  李治这个大胆行为,跟隋炀帝都有一拚.据说,隋文帝临死的时候发现了隋炀帝在后宫非礼嫔妃,决定废了隋炀帝.隋炀帝抢先动作,杀了皇帝,顺利即位.这就是说,太子殿下与武才人之间的恋情如果被唐太宗发现,唐朝的历史一定大大改写,但是因为他们保密工作做得好,神不知鬼不觉,所以历史依旧按照既定的轨道前进.等到高宗即位以后,不再担心这个秘密暴露了,这个事情才大白于天下.
  更绝的是,宫里那么多的眼睛啊,他们是怎么蒙混过去的呢?我们到现在也很难理解.不得不承认,他们做事周密.做事周密的人,心思一定缜密.内心里把很多原则都不当原则,外表却温良恭俭,想让你们知道的事情,感天动地,不想让你知道的事,如同没有发生.
  现在,我们还能说太子殿下是孝子吗?当然不能.天下孝子都要这样,那还不天下大乱吗?但是,为什么太宗以下都认为太子是孝子呢?很简单,大家都看走了眼,大家都被李治的表演所蒙蔽.
  这不正是优秀的政治家吗?可是千百年来,大家都把高宗当作傻孩子.这有多么奇怪啊.
  那么,当我们知道李治与武媚娘的私下关系,知道他们犯了“乱伦”罪,我们是否就可以认为,李治不会成为好皇帝呢?当然不能.想一想,当初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公然杀害的自己的兄弟,迫使父皇交出权力,那罪行有多大?李治这点行径,真与乃父比起来,只能望洋兴叹了.但是,后来的唐太宗我们依然认为是一个好皇帝,因为他带来了后世楷模贞观之治.所以,太子殿下如今的这个表现,还不能就此否认他的皇帝前途.
  但是,这里我们还是要表示否定,否定什么呢?否认此前的一种错误认识,都认为唐高宗性格懦弱.唐高宗敢于在唐太宗的时代,就与庶母私通,这是一个懦弱者的行为吗?
  性格是一种对行为的倾向性归纳,所有的性格归纳,准确性都是相对的.但是,性格归纳也不能太离谱,如唐高宗,明明是胆大心细的人,生生给说成是懦弱,这就是典型的归纳错误.因为,他在父亲健在的时候,就敢于跟庶母私通,这个行为与懦弱无论如何不能建立联系.那么,如此众多的人坚持认为高宗性格懦弱,他们能够解释他与庶母私通这件事吗?显然不能.面对危险,不管对还是错,只要有危险,就不敢行动,这就是懦弱.高宗是这样的人吗?显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明白,太子时期的李治跟武则天的私通,其危险性之高,几乎可以跟谋反相提并论.但是,皇太子还是做了.
  唐高宗早年,究竟做了什么事情让人有了懦弱的印象呢?我们现在不得而知.我们只是知道,唐太宗有一次这么说过,而长孙无忌并没有反对.或者,正如唐太宗自己所说的,生子如狼畏如羊,是他对李治的希望不要过于软弱.或者,李治有意地在长者面前表现得很谦逊,让长者们产生了仁弱印象.现在看来,李治的所谓软弱,是一种战略战术,他不过是在“用弱”而已.有意识地显示自己的仁弱,让人相信自己仁弱,最终获得更大的利益.这就如同当初的隋炀帝(可巧,当时也是晋王),一切表现都是既节俭又不花心,特别获得父母的赏识.最后呢,当他成为皇帝的时候,有谁会认为隋炀帝是一个节俭而不好色的人呢?
  高宗李治的性格懦弱,恐怕不是来自早年的证明,因为即使坚持高宗懦弱的人也不能举证李治的早年行为证明.当皇帝以后,毕竟会有一些妥协.那么,那究竟是性格的证明,还是策略的证明呢?即使是隋炀帝这样的皇帝,他也有妥协的时候.当他在雁门关被突厥包围的时候,下令不再征伐高句丽,其实就是一个不得不妥协的办法,因为全国上下都在反对征高丽.妥协是政治的常态,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跟皇上的性格没有必然联系.
  总之,说高宗的性格懦弱,是缺乏事实根据的.因为如果追究性格,必须到早年生活中去寻找例证,而唐高宗李治的早年,缺乏这样的证明.反而是与庶母私通一事,只能让人感到,他的性格正好与懦弱相反,那是什么呢?胆大心细、外圆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