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到元朝的民族融合历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3 03:59:12
三国到元朝的民族融合历史
三国到元朝的民族融合历史
三国到元朝的民族融合历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时期.
这一时期,与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族,他们出现在中原政治舞台上以后,骤然间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过程,纷纷离散聚合.建立过政权的许多民族都纷纷与汉族融合.不论南方还是北方,民族之间双向或多向的迁徙、对流,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即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的少数民族往内地来.
隋唐时期
隋唐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快,民族融合得到新的发展.
唐朝中央政府承认周边各族在政治上的“自治权”,不直接干涉各族的内政,各民族的地方官吏由本族的统治者担任.唐政府对少数民族首领册封很多.许多民族地区实际上是唐政府的特别行政区.
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二个民族大融合的高峰时期,其中元朝更为突出.元朝的统一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并形成新的民族——回族,虽然元政府实行民族分化政策,但阻止不了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 中国各民族这一时期,各大政治实体之间,在冲突与纷争的同时,还通过遣使、朝贡、互市、联姻等方式进行频繁交往,进行更为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其结果不仅有大量的少数民族融于汉族,还有不少的汉族融合于少数民族.具体如契丹人在南宋时大批进入中原,至元代中叶已被元朝政府视同于汉人.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所列汉人8种就有契丹人,元代后期“契丹”之名便逐渐消失了.女真人的内迁从金太宗至金末,一直没有停止,特别是金宣宗因受蒙古人的压迫迁都汴京,内迁的女真人更多,约占女真人总数的一半.他们与汉人错杂而居,互为婚姻,改用汉姓,提倡儒学,女真人的民族特色已逐渐丧失.
具体分布形式:
1、民族迁徙:中国魏晋以来,一些少数民族大批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内迁),他们和北方汉族人民杂居相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南迁江南地区带来劳动力和先 多元民族融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江南的开发;唐朝,黄河流域的人迁往边疆;元朝时期,各民族互相迁徙.
2、联合斗争: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使民族联系更加密切.它主要发生在中国封建国家的大分裂时期.
3、友好交往:特别是在中国古代的大统一的局面下,在和平的环境中友好相处,融合加速.(民族融合的最主要形式)
4、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大大加速了北方的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5、“和亲”“会盟”政策促进民族融合:
①中国西汉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密切汗匈关系.
②641年,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主入吐蕃同松赞干布结婚.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从此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长庆会盟),唐肃宗时和回鹘的“和亲”;
③宋辽澶渊之盟.
6、边境贸易促进民族融合.辽宋夏金之间设立的榷场,明朝与鞑靼设立的互市.
7、“册封”政策促进民族融合:
唐玄宗封粟末靺鞨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封南诏皮罗阁为云南王;回纥的首领骨力裴罗接受唐朝册封为“怀仁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