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语文湖南卷诗词鉴赏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1 16:57:58
2009高考语文湖南卷诗词鉴赏答案
2009高考语文湖南卷诗词鉴赏答案
2009高考语文湖南卷诗词鉴赏答案
2009高考语文湖南卷诗词鉴赏答案:
14、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⑴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请从作品中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诗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5分)
秦诗之理趣
元诗之情趣
⑵《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2分)
【解析】
(1)题考查对诗歌风格的比较;(2)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答题思路是:风格+例子+简析.例子最好是关键词,不必完整引用.(1)要抓住区别点“理”、“情”入手,结合具体诗句;(2)一般地,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结尾点题.诗歌讲究含蓄的特点与两个句子结合起来分析.
【参考答案】
⑴秦诗之理趣:作者阐发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诗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⑵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
【赏析】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的《三月晦日偶题》,富有哲理,蕴含“理趣”.“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最后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时令进入夏季.春去的伤感,对于情感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因为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铁的规律!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为诗的后两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铺垫.
后两句,反振一笔,如异峰突起,醒人耳目.繁华似锦(“芳菲”)的春天归去,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那“阴阴”的“夏木”同样“可人”呢!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
元好问《点绛唇》词
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起句“沙际春归”,语似直露,而画面见于文字之外.为什么说春从水边归去呢?春来先遣杨柳青,是春在柳梢头;而暮春时节,春色似乎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故吟咏“沙际春归”四个字,乃觉无字处有意,空白处皆是画.
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不说自己思春恶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王安国的《清平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月兆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起句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漠漠烟中树”,意象似从谢眺“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化来,是高楼远眺之景,又仿佛“涉涉吟怀”的物化形态.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生中,求得好梦,梦中去寻觅了.
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而是淡淡的怅惘.词人是年轻的,情调也是健康而执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