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茶文化发展史100以下100字以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0 02:56:36
简述中国茶文化发展史100以下100字以下
简述中国茶文化发展史
100以下
100字以下
简述中国茶文化发展史100以下100字以下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古史传说中认为“神农乃玲珑玉体,能见其肺肝五脏”,理由是,“若非玲珑玉体,尝药一日遇十二毒,何以解之?”又有说“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两说虽均不能尽信,但一灵缕微弱的信息却值得注意:“荼”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人们越来注重它的某些疗病的“药”用之性.这反映的是一种洪荒时代的传佚之事.
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录,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诸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茶类植物油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药用功能是不难为人们所发现的.然而,由一般性的药用发展为习常的专用饮料,还必须有某种特别的的因素,即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特定需要.巴蜀地区,向为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清·周蔼联《竺国游记》卷二)故巴蜀人俗常饮食偏辛辣,积习数千年,至今依然.正是这种地域自然条件和由此决定的人们的饮食习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久服成习,药用之旨逐渐隐没,茶于是成了一种日常饮料.秦人入巴蜀时,见到的可能就是这种作为日常饮料的饮茶习俗.
茶由药用转化为习常饮料,严格意义的“茶”便随之产生了,其典型标志便是“茶”(cha)音的出现.郭璞注《尔雅·释木》“槚”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可见,汉时“荼”字已有特指饮料“茶”的读音了,“茶”由“荼”分离出来,并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但“茶”字的出现则是伴随茶事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直到中唐以后的事,也正符合新符号的产生后于人们的社会生活这样一种文字变化的规律.
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当比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南齐世祖武皇帝是个比较开明的帝王,他不喜游宴,死前下遗诏,说他死后丧礼要尽量节俭,不要以三牲为祭品,只放些干饭、果饼和茶饭便可以.并要“天下贵贱,咸同此制.”在陆纳、桓温、齐武帝那里,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社会功以有,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饮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使用价值为人所用,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骚乱,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玄学相当流行.玄学是魏晋时期一种哲学思潮,主要是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玄学家大都是所谓名士,重视门第、容貌、仪止,爱好虚无玄远的清淡.东晋、喃朝时,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暂时的满足,终日流连于青山秀水之间,清淡之风继续发展,以致出现许多清淡家.最初有清谈家多酒徒,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玄学家喜演讲,普通清谈者也喜高谈阔论.酒能使人兴奋,但喝了多了便会举止失措、胡言乱语,有失雅观.而茶则可竟日长饮而始终清醒,令人思路清晰,心态平和.况且,对一般文人来讲,整天与酒肉打交道,经济条年也不允许.天是,许多玄学家、清谈家从好酒转向好茶.在他们那里,饮茶已经被当作精神现象来对待.
随着佛教传入、道教兴起,饮茶已与佛、道教联系起来.在道家看来,茶是帮助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老之体的好办法;在佛家看来,茶又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秀之物.尽管此时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饮茶仪式和阐明茶的思想原理,但茶已经脱离作为饮食的物态形式,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中国茶文化初见端倪.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自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代茶文化深刻的思想内涵,过于精细的茶艺淹没了茶文化的精神,失去了其高洁深邃的本质.在朝廷、贵族、文人那里,喝茶成了“喝礼儿”、“喝气派”、“玩茶”.
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融合的步伐大大加快.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虽喜欢茶,但主要是出于生活、生理上的需要,从文化上却对品茶煮茗之事举趣不大;另一方面,汉族文化人面对故国破碎,异族压迫,也无心再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通过饮茶表现自己的情操,磨砺自己的意志.这两股不同的思想潮流,在茶文化中契合后,促进了茶艺向简约、返璞归真方向发展.明代中叶以前,汉人有感于前代民族举亡,本趄一开国便国事艰难,于是仍怀砺节之志.茶文化仍承元代势,表现为茶艺简约化,茶文化精糖果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总之,中国茶的历史及其发展,不仅仅是形成简单的一种饮食文化的过程,而同样映射出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精神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