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关于建国后50~60年代中国服装的资料如题,为了写论文需要很多建国时期,到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服装的历史资料.全国各地服装类,革命历史类的博物馆也好,书也好,卖当时旧服装的旧货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7 15:37:22
需要关于建国后50~60年代中国服装的资料如题,为了写论文需要很多建国时期,到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服装的历史资料.全国各地服装类,革命历史类的博物馆也好,书也好,卖当时旧服装的旧货市
需要关于建国后50~60年代中国服装的资料
如题,为了写论文需要很多建国时期,到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服装的历史资料.全国各地服装类,革命历史类的博物馆也好,书也好,卖当时旧服装的旧货市场也好,只要是相关的资料就请告诉我~
不要网上复制过来的.我不是要知道那时候的服装特点,这些我自己已经都知道了~我要的是实在的当时的旧衣服,需要自己去拍照片,研究版型和形状等等.所以我要的是 革命历史类的博物馆,书籍,能买到那时候衣服的旧货市场的地点等,
需要关于建国后50~60年代中国服装的资料如题,为了写论文需要很多建国时期,到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服装的历史资料.全国各地服装类,革命历史类的博物馆也好,书也好,卖当时旧服装的旧货市
第一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经济发展和物质条件的限制,20世纪50年代服饰主要以简朴和实用为特点.20世纪50年代人们还根据中山装和列宁装的特点设计出“人民装”.由于当时干部爱穿中山装和列宁装,所以人民装也叫“干部服”.大家都以可以穿这种服装为时尚.被称为“老三套”的中山装、青年装和军便装占据着服装界的主流.由此,我国服饰用色上的蓝、灰、黑局面也就形成了.
第二个时期:20年代60年代初,三年的自然灾害遗留的烂摊子使人们的穿着更是受到严重限制.棉花欠收,纺织品供不应求,人们对服饰的要求是偏往坚实耐穿.在色彩的选择上也偏向耐脏耐洗的颜色,因此蓝、灰、黑三色在服饰上占有的地位更是巩固了.同时,中苏关系的恶化,列宁装也退出服装舞台.
第三个时期:1966年,随着10年文革的深入展开,中国服装在这10年里非但没有长足的发展,反而大有断送服饰传承、丧失服饰开拓的趋势.由于“破四旧”及“批判小资产阶级情调”,原有的服饰被大量删削废止,如连衣裙、高跟鞋、夹克衫、旗袍等就几乎没有人再穿用.而且这时期的服饰呈现出明显的非性别化及非年龄化的特点.在红卫兵运动影响下迅速升温的集草绿色军服军帽、宽皮带、毛泽东像章、红色语录本、草绿色帆布挎包等于一身的典型的红卫兵装扮可谓盛极一时.这期间“老三色”(蓝、灰、黑)随处可见,所谓的“不爱红装爱武装”就是这时期服饰特点的写照.
第四个时期: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刮到了服饰艺术的领域.西服、喇叭裤、T恤衫、牛仔衣裤、风衣、超短裙、运动服、皮装、羽绒服等外国的服装款式在国内次第流行起来.因为领导人带头穿新式的双排扣西服,国内还引起了“西服热”.从此,人们的服饰行为开始向着开放化、自由化、随意化的方向发展.
第五个时期:在服饰朝着一个开始有点极端的多元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国内一班汉服爱好者们掀起了一股复古风潮.看到日本有和服,首尔有韩服,人们慢慢感觉到我国服饰文明某层面上的流失.大家开始意识到服装之于一个民族的意义.
中山装的造型特征及其寓义
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其二,门禁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