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中的文言现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00:00:16
小石潭记中的文言现象
小石潭记中的文言现象
小石潭记中的文言现象
一、与《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 与《与朱元思书》有异曲同工的句子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二、古今异义
1、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 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3、闻: 古义:听到.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 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今义:住. 5、可: 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6、布: 古义:映.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 古意: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允许. 8、佁(yǐ)然: 古义:呆呆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三、一词多义
1、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1)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4、差:(1)长短不一.参差披拂;(2)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5、见:(1)出现.下见小潭;(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7、以 (1)因为.以其境过清;(2)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卷石底以出;(3) 把.全石以为底.8、而 (1)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修饰关系.隶而从者;(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9、游 (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2)环绕.竹树环合.11、为(1)作为.全石以为底;(2)成为.为岩.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方位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形容词,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形容词,像蛇(爬行)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形容词,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 12、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14、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乐.
五、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 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 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 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这番景致”)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六、写作特色
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七、 虚词的用法
而:1.谭西南而望 (表修饰,可以不译,连词) 2.乃记之而去 (表承接,连词) 乃: 乃记之而去 (“于是,就”的意思,副词) 以:1.卷石底以出 (可不译,或译为“而”连词) 2.以其境过清 (因为) 3.全石以为底 (用来) 为:1.全石以为底 (作为) 2.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成为)
编辑本段中心
本文通过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在寂寞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流露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