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03:03:15
请问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
请问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
请问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应用,就是以声音、图像、视频、动画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具体化.课堂教学中只有巧妙、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才能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
可创建情景、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
传统教学中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数课堂仅用粉笔、黑板,靠教师一张嘴滔滔不绝地讲,时间长了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结果很容易引起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倘若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
如在讲授《噪声》一节之前,可播放一幅锣鼓喧天的画面,接着是一段优美动听的小提琴演奏曲.锣鼓声震耳欲聋,琴声悠扬婉转,令学生精神振奋,耳目一新,为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好铺垫.
又如在讲授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教师不急于把"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亮出,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本世纪地球上第一次出现日全食情景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日全食美丽、壮观、奇妙和情景深深吸引.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再由教师结合生活中其他例子和一些小实验指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这一定会给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
2.
可创建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模拟.
多媒体技术应用有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在物理课堂中,用实验来演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实验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影响,因而总有许多力不从心之处.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开发功能可弥补其中不足,现在我们可运用不同的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验过程可获得很好的效果.例如,电流的方向判断及大小计算在八年级电学中是重点,但电流在导体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初中学生来说是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导致在电路分析和计算中经常出错.课本中虽然有许多幅相关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让学生有电荷流动感觉.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动态软件(如FLash)来进行设计,非常方便地制作出导线中正、负电荷流动的画面,这样把微观粒子夸张化,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又如,在介绍船闸是利用小道理解决大问题时,课本画了船经过船闸从上游驶往下游过程中四幅插图.教学中可用多媒体技术演示阀门打开,船随水位下降而下降以及船通过船闸的运动效果,使学生易于理解的掌握.我们在课堂上无法做的许多实验,都可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展示.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设计具有特色的多媒体画面,在课堂上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燃料利用率低,空气污染严重,浪费用电,浪费能源”等不良现象,让学生去批判,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意识.对物理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在成功的背后的感人故事,我们可在网上搜取资料,下载,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4.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可节约板书时间,规范解题格式,加大课堂教学密度.
二、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1.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管用什么方法手段,课堂教学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质,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也应注意这个问题,课堂上要不要使用,何时使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来选择,并反复推敲,确实有利于教学,才可应用,不能一味地追求整堂课用录像,课件等手段机械地教学,而忽略传统教学中教师“言传身教”的情感教学优点,只有它们之间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才能使课堂教学取得优化效果.2.
物理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不能盲目用多媒体技术去替代物理实验,因为实验比计算机模拟出来的,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
不能用课件代替老师和黑板,因为它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3、应坚持“滞后使用课件”的原则.所谓“滞后使用”是指要让学生先分析、想象课件要演示的内容,然后再展示课件.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将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活跃状态.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利用多媒体可以优化物理课堂教学,但要注意它的使用范围和局限性,使用时要“巧”.如果动画设计、实验模拟、声音伴奏等与所学的内容大相径庭或者牵强附会,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事倍功半.所以,物理教师要想使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除了精通教材,熟练掌握课件的制作和演示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特征设计好教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需要我们共同探讨、共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