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迟子建散文集其中5篇仿写迟子建散文集其中五篇很急跪求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0:07:30
跪求迟子建散文集其中5篇仿写迟子建散文集其中五篇很急跪求啊跪求迟子建散文集其中5篇仿写迟子建散文集其中五篇很急跪求啊跪求迟子建散文集其中5篇仿写迟子建散文集其中五篇很急跪求啊不要说你看到了什么,而应该

跪求迟子建散文集其中5篇仿写迟子建散文集其中五篇很急跪求啊
跪求迟子建散文集其中5篇
仿写迟子建散文集其中五篇很急跪求啊

跪求迟子建散文集其中5篇仿写迟子建散文集其中五篇很急跪求啊
不要说你看到了什么,而应该说你敛声屏气凝神遐思的片刻感受到了什么.那是什么?伤怀之美像寒冷耀目的雪橇一样无声地向你滑来,它仿佛来自银河,因为它带来了一股天堂的气息,更确切地说,为人们带来了自己扼住咽喉的勇气.
  
  我八岁的时候,还在中国最北的漠河北极村.漫天大雪几乎封存了我所有的记忆,但那年冬天的渔汛却依然清晰在目.冬天的渔汛到来时,几乎家家都彻夜守在江上.人们带着干粮.火盆、捕鱼的工具和廉价的纸烟从一座座木刻楞房屋走出来.一孔孔冰眼冒出乳白的水汽,雪橇旁的干草上堆着已经打上来的各色鱼类.一些狗很懂得主人的心理,它们摇头摆尾地看到上鱼量很大,偶尔又有杂鱼露出水面时,就在主人摘钩的一瞬间接了那鱼,大口大口地吞嚼起来.对那些名贵的鱼,它们素来规规矩矩地忠实于主人,不闻不碰.就在那年渔汛结束的时候,是黄昏时分,云气低沉,大人们将鱼拢在麻袋里,套上雪橇,撤出黑龙江回家了.那是一条漫长的雪道,它在黄昏时分是灰蓝色的.大人们抄着袖口跟在雪橇后面慢腾腾地走着,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言语,世界是如此沉静.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天忽然落起大片大片的雪花,我眼前的景色一片迷蒙,我所能听到的只是拉着雪橇的狗的热气沼沼的呼吸声.大人们都消失了,村庄也消失了,我感觉只有狗的呼吸声和雪花陪伴着我,我有一种要哭的欲望,那便是初始体会到的伤怀之美了.
  
  年龄的增长是加深人自身庸碌行为的一个可怕过程.从那以后,我更多体会到的是城市混沌的烟云.狭窄而流俗的街道、人与人之间的争吵、背信弃义乃至相互唾弃,那种人、情、景相融为一体的伤怀之美似乎逃之夭夭了.或者说伤怀之美正在某个角落因为蒙难而掩面哭泣.
  
  一九九一年年底,我终于又在异国他乡重温了伤怀之美.那是在日本北海道,我离开札幌后来到了著名的温泉圣地——登别.在此之前已经领略过层云峡的温泉之美了.在北海道旅行期间一直大雪纷纷,空气潮湿清新,景色奇佳.住进依山而起的古色古香的温泉旅馆后,已是黄昏时分了,我洗过澡穿上专为旅人预备的和服到餐厅就餐.席间,问起登别温泉有何独到之处时,日本友人风趣地眨眨眼睛说,登别的露天温泉久负盛名.也就是说,人直接面对着十二月的寒风和天空接受沐浴.我吐了下舌头,有些兴奋,又有些害怕.露天温泉只在凌晨三时以后才对女人开放.那一夜我辗转反侧,生怕不慎一觉醒来云开日朗而与美失之交臂.凌晨五时我肩搭一条金黄色的浴巾来到温泉区.以下是我在访日札记中的一段文字:
  
  温泉室中静悄悄的,仍然是浓重的白雾袭来.我脱掉和服,走进雾中,那时我便消失了.天然的肤色与白雾相融为一体.我几乎是凭着感觉在雾中走动——先拿起喷头一番淋浴,然后慢慢朝温泉走去.室内温泉除我之外还有另外两人,我进去后就四处寻找露天温泉的位置.日语不通,无法向那两位女人求问,看来看去,在温泉的东方望见一扇门,上写五个红色大字:露天大风吕.汉语中的“露天大风”自不用解释,只是“吕”字却让人有些糊涂.汉语中的“吕”除了做姓氏之外,古代还指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代表一种音律.把这含义的“吕”与“露天大风”联系起来,便生出了“由风弹奏,由吕校音”的想法.不管如何,我必须挺身而出了.
  
  我走出室内温泉,走向那扇朝向东方的门.站在门边就感觉到了寒气,另外两位女子惊奇地望着我.试想在隆冬的北海道,去露天温泉,实在需要点勇气啊.我犹豫片刻,还是将门推开.这一推我几乎让雪花给吓住了,寒气和雪花汇合在一起朝我袭来,我身上却一丝不挂.而我不想再回头,尤其有人望着我的时候,我是绝不肯退却的.我朝前走去,将门关上.
  
  我全身的肌肤都在呼吸真正的风、自由的风.池子周围落满了雪.我朝温泉走去,我下去了,慢慢地让自己成为温泉的一部分,将手撑开,舒展开四肢.坐在温泉中,犹如坐在海底的苔藓上,又滑又温存,只有头露出水面.池中只我一人,多安静啊.天似亮非亮,那天就有些幽蓝,雪花朝我袭来,而温泉里却暖意融融.池子周围有几棵树,树上有灯,因而落在树周围的雪花是灿烂而华美的.
  
  我想我的笔在这时刻是苍白的.直到如今,我也无法准确表达当时的心情,只记得不远处就是一座山,山坡上错落有致地生长着松树和柏树,三股泉水朝下倾泻,琤琤有声.中央的泉水较直,而两侧的面积较大,极像个打渔人戴着斗笠站在那.一边是雪,一边是泉水,另一边却结有冰柱(在水旁的岩石上),这是我所经历的三个季节的景色,在那里一并看到了.我呼吸着新鲜潮湿而浸满寒意的空气,感觉到了空前的空灵.也只有人,才会为一种景色,一种特别的生活经历而动情.
  
  我所感受到的是什么?是天堂的绝唱?那无与伦比的伤怀之美啊!我以为你已经背弃了我这满面尘垢的人,没想到竟在异国他乡与你惊喜地遭逢,你带着美远走天涯后,伤怀的我仍然期待着与你重逢.
  
  去年九月上旬,我意外地因为心动过速和痢疾而病倒了.一个人躺倒在秋高气爽的时节,伤感而绝望,窗外的阳光再灿烂都觉得是多余的.我盼望有一个机会出去呼吸新鲜空气,在城市里我已经疲惫不堪.九月二十日,大病初愈的我终于踏上了一条豪华船.历时十天的旅行开始了.省人大的领导考察沿江大通道,加上新华社、《光明日报》的两位记者和我的一位领导及同事陪同,不过二十人.船是“黑龙江”号,整洁而舒适.我们白天在甲板眺望风景,看银色水鸟在江面上盘桓,夜晚船泊岸边,就宿在船上.船到达边境重镇抚远,停留一天后,第二天正午便返航了.那时船正行驶在黑龙江上,岸两侧是两个国度:中国和俄罗斯.是时俄罗斯正在内乱,但叶利钦很快控制了局面.那是九月二十五日的黄昏,饭后我独自来到船头的甲板.秋凉了,风已经很硬了,落日已尽,天边涌动着轰轰烈烈的火烧云,映红了半面江水.这时节有一群水鸟忽然出现在船头不远处,火烧云使它们成为赤色.它们带着水汽朝另一岸飞去,我目随着它们,突然发现它们身上的红色在瞬间消失了,俄罗斯那岸的天空月白风清,水鸟在那里重现了单纯的本色.真是不可思议,一面是灰蓝的天空和半轮淡白的月亮,另一侧却是红霞漫卷.船长在驾驶室发现了我,便用扩音器送出来一忧郁缠绵令人心动的乐曲.我情不自禁地和着乐曲独自舞蹈起来.我旋转着,领略着这红白相间的世界的奇异之美.我长发飘飘,那一时刻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女巫.没有谁来打扰我,陪伴我舞蹈的,除了如临仙界的音乐,便是江水、云霓、月亮和无边无际的风了.伤怀之美在此时突然撞入我的心扉,它使我忘却了庸俗嘈杂的城市和自身的一切疾病.我多想让它长驻心中,然而它栖息片刻就如袅袅轻烟一般消失了.
  
  伤怀之美为何能够打动人心?只因为它浸入了一种宗教情怀.一种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忧伤之美,是一个帝国的所有黄金和宝石都难以取代的.我相信每一个富有宗教情怀的人都遇见过伤怀之美,而且我也深信那会是人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次珍贵片断,能成为人永久回忆的美.
1、我的世界下雪了:
  我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从我的居室到达我所描述的风景点,只需三五分钟.我通常选择黄昏的时候去散步.去的时候是由北向南,或走堤坝,或沿着河岸行走.如果在堤坝上行走,就会遇见赶着羊群归家的老汉,那些羊在堤坝的慢坡上边走边啃噬青草,仍是不忍归栏的样子.我还常看见一个放鸭归来的老婆婆,她那一群黑鸭子,是由两只大白鹅领路的.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的黑鸭子,则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比之堤坝,我更喜欢沿着河岸漫步,我喜欢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夕阳最美的落脚点,就是河面了.进了水中的夕阳比夕阳本身还要辉煌.当然,水中还有山峦和河柳的投影.让人觉得水面就是一幅画,点染着画面的,有夕阳、树木、云朵和微风.微风是通过水波来渲染画面的,微风吹皱了河水,那些涌起的水波就顺势将河面的夕阳、云朵和树木的投影给揉碎了,使水面的色彩在瞬间剥离,有了立体感,看上去像是一幅现代派的名画.我爱看这样的画面,所以如果没有微风相助,水面波澜不兴的话,我会弯腰捡起几颗鹅卵石,投向河面,这时水中的画就会骤然发生改变,我会坐在河滩上,安安静静地看上一刻.当然,我不敢坐久,不是怕河滩阴森的凉气侵蚀我,而是那些蚊子会络绎不绝地飞来,围着我嗡嗡地叫,我可不想拿自己的血当它们的晚餐.
  
  在书房写作累了,只需抬眼一望,山峦就映入眼帘了.都说青山悦目,其实沉积了冬雪的白山也是悦目的.白山看上去有如一只只来自天庭的白象.当然,从窗口还可以尽情地观察飞来飞去的云.云不仅形态变幻快,它的色彩也是多变的.刚才看着还是铅灰的一团浓云,它飘着飘着,就分裂成几片船形的云了,而且色彩也变得莹白了.如果天空是一张白纸的话,云彩就是泼向这里的墨了.这墨有时浓重,有时浅淡,可见云彩在作画的时候是富有探索精神的.
  
  无论冬夏,如果月色撩人,我会关掉卧室的灯,将窗帘拉开,躺在床上赏月.月光透过窗棂漫进屋子,将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着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觉.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我就是躺在床上赏月的.那天浓云密布,白天的时候,先是落了一些冷冷的雨,午后开始,初冬的第一场小雪悄然降临了.看着雪花如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我以为晚上的月亮一定是不得见了.然而到了七时许,月亮忽然在东方的云层中露出几道亮光,似乎在为它午夜的隆重出场做着昭示.八点多,云层薄了,在云中滚来滚去的月亮会在刹那间一露真容.九点多,由西南而飞向东北方向的庞大云层就像百万大军一样越过银河,绝大部分消失了踪影,月亮完满地现身了.也许是经过了白天雨与雪的洗礼,它明净清澈极了.我躺在床上,看着它,沐浴着它那丝绸一样的光芒,感觉好时光在轻轻敲着我的额头,心里有一种极其温存和幸福的感觉.过了一会儿,又一批云彩出现了,不过那是一片极薄的云,它们似乎是专为月亮准备的彩衣,因为它们簇拥着月亮的时候,月亮用它的芳心,将白云照得泛出彩色的光晕,彩云一团连着一团的出现,此时的月亮看上去就像一个巨大的蜜橙,让人觉得它荡漾出的清辉,是洋溢着浓郁的甜香气的.午夜时分,云彩全然不见了,走到中天的明月就像掉入了一池湖水中,那天空竟比白日的晴空看上去还要碧蓝.这样一轮经历了风雨和霜雪的中秋月,实在是难得一遇.看过了这样一轮月亮,那个夜晚的梦中就都是光明了.
  
  我还记得2002年正月初二的那一天,我和爱人应邀到城西的弟弟家去吃饭,我们没有乘车从城里走,而是上了堤坝,绕着小城步行而去.那天下着雪,落雪的天气通常是比较温暖的,好像雪花用它柔弱的身体抵挡了寒流.堤坝上一个行人都没有,只有我们俩,手挽着手,踏着雪无言地走着.山峦在雪中看上去模模糊糊的,而堤坝下的河流,也已隐遁了踪迹,被厚厚的冰雪覆盖了.河岸的柳树和青杨,在飞雪中看上去影影绰绰的,天与地显得是如此的苍茫,又如此的亲切.走着走着,我忽然落下了眼泪,明明知道过年落泪是不吉祥的,可我不能自持,那种无与伦比的美好滋生了我的伤感情绪.三个月后,爱人别我而去,那年的冬天再回到故乡时,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坝上的,就只是我一人了.那时我恍然明白,那天我为何会流泪,因为天与地都在暗示我,那美好的情感将别你而去,你将被这亘古的苍凉永远环绕着!
  
  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所以我仍然喜欢在黄昏时漫步,喜欢看水中的落日,喜欢看风中的落叶,喜欢看雪中的山峦.我不惧怕苍老,因为我愿意青丝变成白发的时候,月光会与我的发丝相融为一体.让月光分不清它是月光呢还是白发;让我分不清生长在我头上的,是白发呢还是月光.
  
  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有关大雪的梦.我独自来到了一个白雪纷飞的地方,到处是房屋,但道路上一个行人也看不见.有的只是空中漫卷的雪花.雪花拍打我的脸,那么的凉爽,那么的滋润,那么的亲切.梦醒之时,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回忆起一年之中,不论什么季节,我都要做关于雪花的梦,哪怕窗外是一派鸟语花香.看来环绕着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我心有所动,迫切地想在白纸上写下一行字.我伸手去开床头的灯,没有打亮它,想必夜晚时停电了;我便打开手机,借着它微弱的光亮,抓过一支笔,在一张打字纸上把那句最能表达我思想和情感的话写了出来,然后又回到床上,继续我的梦.
  
  那句话是:我的世界下雪了.
  是的,我的世界下雪了……
  
2、泥泞:
  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寒冷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纤柔地飘落
  
  到大地上,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
  
  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主人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那手杖被拾起时就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
  
  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是在融雪的时节,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若隐若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幻想来得惬意,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3、是谁扼杀了哀愁:
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是那么亢奋.

  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

  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

  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而我的土壤就是那片苍茫的冻土.是那种人烟寂寥处的几缕鸡鸣,是映照在白雪地上的一束月光.哀愁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飘入我的心灵.

  我熟悉的一个擅长讲鬼怪故事的老人在春光中说没就没了,可他抽过的烟锅还在,怎不使人哀愁;雷电和狂风摧折了一片像蜡烛一样明亮的白桦林,从此那里的野花开得就少了,怎不令人哀愁;我期盼了一夏天的园田中的瓜果,在它即将成熟的时候,却被早霜断送了生命,怎不让人哀愁;雪来了,江封了,船停航了,我要有多半年的时光看不到轮船驶入码头,怎不叫人哀愁!

  我所耳闻目睹的民间传奇故事、苍凉世事以及风云变幻的大自然,它们就像三股弦.它们扭结在一起,奏出了“哀愁”的旋律.所以创作伊始,我的笔触就自然而然地伸向了这片哀愁的天空,我也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我发现哀愁特别喜欢在俄罗斯落脚,那里的森林和草原似乎散发着一股酵母的气息,能把庸碌的生活发酵了,呈现出动人的诗意光泽,从而洞穿人的心灵世界.他们的美术、音乐和文学,无不洋溢着哀愁之气.比如列宾的《伏尔加河纤夫》、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艾托玛托夫的《白轮船》、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等等,它们博大幽深、苍凉辽阔,如远古的牧歌,凛冽而温暖.所以当我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当全世界很多人为这个民族的前途而担忧的时候,我曾对人讲,俄罗斯是不死的,它会复苏的!理由就是:这是一个拥有了伟大哀愁的民族啊.

  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嚎叫,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落着.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发生着变化,新信息纷至沓来,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我们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已经别我们而去了.

  是谁扼杀了哀愁呢?是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市井的叫卖声呢,还是让星光暗淡的闪烁的霓虹灯?是越来越眩目的高科技产品所散发的迷幻之气呢,还是大自然蒙难后产生出的滚滚沙尘?

  我们被阻隔在了青山绿水之外,不闻清风鸟语,不见明月彩云,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我们所创造的那些被标榜为艺术的作品,要么言之无物、空洞乏味,要么迷离傥荡、装神弄鬼.那些自诩为切近底层生活的貌似饱满的东西,散发的却是一股雄赳赳的粗鄙之气.我们的心中不再有哀愁了,所以说尽管我们过得很热闹,但内心是空虚的;我们看似生活富足,可我们捧在手中的,不过是一只自慰的空碗罢了.
4、我对黑暗的柔情:
  我回到故乡时,已是晚秋的时令了.农人们在田地里起着土豆和白菜,采山的人还想在山林中做最后的淘金,他们身披落叶,寻觅着毛茸茸的蘑菇.小城的集市上,卖棉鞋棉帽的人多了起来,大兴安岭的冬天就要来了.窗外的河坝下,草已枯了.夏季时繁星一般闪烁在河畔草滩上的野花,一朵都寻不见了.母亲侍弄的花圃,昨天还花团锦簇的,一夜的霜冻,就让它们腰肢摧折,花容失色.
  
  大自然的花季过去了,而居室的花季还在.母亲摆在我书房南窗前的几盆花,有模有样地开着.蜜蜂在户外没有可采的花蜜了,当我开窗通风的时候,它们就飞进屋子,寻寻觅觅的.不知它们青睐的是金黄的秋菊,还是水红的灯笼花?
  
  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采累了,正在甜睡.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我左手的拇指忽然针刺般的剧痛,我意识到蜜蜂蜇了我了,连忙把它撇到窗外.
  
  蜜蜂走了,它留在我拇指上的,是一根蜂针.蜂针不长,很细,附着白色的絮状物,我把它拔了出来.我小的时候,不止一次被蜜蜂蛰过,记得有一次在北极村,我撞上马蜂窝,倾巢而出的马蜂蛰得我面部红肿,疼得我在炕上直打滚.
  
  别看这只蜜蜂了无生气的样子,它的能量实在是大.我的拇指顷刻间肿胀起来,而且疼痛难忍.我懊恼极了,蜜蜂一定以为我要致它于死地,才使出它的撒手锏.而蛰过了人的蜜蜂,会气绝身亡,即使我把它放到窗外,它也不会再飞翔,注定要化作尘埃了.我和它,两败俱伤.
  
  我以为疼痛会像闪电一样消逝的,然而我错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到了晚饭的时候,我的拇指仍然锥心刺骨的疼.天刚黑,我便钻进被窝,想着进入梦乡了,就会忘记疼痛.然而辗转着熬到深夜,疼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像涨潮的海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我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打开灯,察看伤处.我想蜜蜂留在我手指上的蜂针,一定毒素甚剧,而我拔蜂针时,并没有用镊子,大约拔得不彻底,于是拿出一根缝衣服的针,划了根火柴,简单地给它消了消毒,将针刺向痛处,企图挑出可能残存着的蜂针.针进到肉里去了,可是血却出不来,好像那块肉成了死肉,让我骇然.想到冷水可止痛,我便拔了针,进了洗手间,站在水龙头下,用冷水冲击拇指.这招儿倒是灵验,痛感减轻了不少,十几分钟后,我回到了床上.然而才躺下,刚刚缓解的疼痛又傲慢地抬头了,没办法,我只得起来.病急乱投医,一会儿抹风油精,一会儿抹牙膏,一会儿又涂抗炎药膏,百般折腾,疼痛却仍如高山的雪莲一样,凛冽地开放.我泄气了,关上灯,拉开窗帘,求助于天.
  
  已经是子夜时分了,如果天气好,我可以望见窗外的月亮,星星,可以看见山的剪影.然而那天阴天,窗外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人的心真是奇怪,越是看不见什么,却越是想看.我将脸贴在玻璃窗上,瞪大眼睛,然而黑夜就是黑夜,它毫不含糊地将白日我所见的景致都抹杀掉了.我盼望着山下会突然闪现出打鱼人的渔火,或是堤坝上有汽车驶过,那样,就会有光明划破这黑暗.然而没有,我的眼前仍然是沉沉的无边的暗夜.
  
  我已经很久没有体味这样的黑暗了.都市的夜晚,由于灯火的作祟,已没有黑暗可言了;而在故乡,我能伫立在夜晚的窗前,也完全是因为月色的诱惑.有谁会欣赏黑暗呢?然而这个伤痛的夜晚,面对着这处子般鲜润的黑暗,我竟有了一种特别的感动,身上渐渐泛起暖意,有如在冰天雪地中看到了一团火.如今能看到真正的黑暗的地方,又有几处呢?黑暗在这个不眠的世界上,被人为的光明撕裂得丢了魂魄.其实黑暗是洁净的,那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繁华,亵渎了圣洁的黑暗.上帝给了我们黑暗,不就是送给了我们梦想的温床吗?如果我们放弃梦想,不断地制造糜烂的光明来驱赶黑暗,纵情声色,那么我们面对的,很可能就是单色调的世界了.
  
  我感激这只勇敢的蜜蜂,它用一场壮烈的牺牲,唤起了我的疼痛感,唤起了我对黑暗的从未有过的柔情.只有这干干净净的黑暗,才会迎来清清爽爽的黎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