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写一篇小论文.要求:1.任选当前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中的一项具体的宏观经济管理制度.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6 06:45:43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写一篇小论文.要求:1.任选当前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中的一项具体的宏观经济管理制度.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1.任选当前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中的一项具体的宏观经济管理制度.
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该项政策进行分析.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写一篇小论文.要求:1.任选当前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中的一项具体的宏观经济管理制度.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摘要: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政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较快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围内.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同期增长19.8%.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是部份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而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则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总水平、调整进出口关税政策、实行有差别的行业税制和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公共支出的方向和比例、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抑制和消除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2003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在整个货币政策调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从2003年4月份开始,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加大对冲外汇占款的力度;此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向商业银行提示房地产信贷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加强贷款管理;此外,还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6%调高至7%.2004年一季度开始,人民银行连续出台了三大政策:3月25日起分别上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4月2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10月人民银行分别上调了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同时放开了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从而体现出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2005年,金融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人民银行执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强总量控制、优化信贷结构、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金融稳定运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5年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3 %,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2.7 %;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2.2万亿元;信贷结构有所改善,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同比多增4413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344亿元,农业贷款同比多增75亿元.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 是国家的重要政策.但两者又有不同.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 , 财政政策是运用财政收入和支出来调节 ,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来调节.制定政策的机关不同 , 财政政策中的财政收支计划必须经过人大的批准 , 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财政调节更具有直接性 ,货币调节则相对具有间接性.财政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货币政策要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财政政策推动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
承担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成本,是我国财政肩负的特殊重要职能.回顾我国的改革发展历程,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债务处理、人员安置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金融改革中的坏账处理和资本金补充,多年欠账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理顺价格关系时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等,都有财政资金大量投入.这与那些体制和制度基本定型、公共财政主要着眼于社会事业发展的国家有很大不同.从全局和长期看,增加财政对改革的投入意义重大.体制没有理顺,会加大生产和交易成本,因而加快改革有着明显的制度收益.通过投入于改革,财政政策不仅成为稳定社会的“减震器”,而且成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社会活力、保持长期较快发展的“助推器”.
财政政策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公平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急速调整,统筹兼顾各方面诉求的压力加大.最近几年,财政通过税收、国债、补贴、转移支付等手段,更加注重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特别是农村的发展,注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发展,注重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发展,注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特别是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调节了各方关系,维护了社会稳定.我国是一个正在进行体制改革和发展很不均衡的大国,基本国情决定了宏观政策既要调控总量又要调控结构,财政政策既要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又要支持改革,调控手段既要利用市场力量也要利用行政力量,这样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
货币政策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稳定物价,二是维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中介目标来实现最终目标.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方面积极探索,针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灵活采取宽松或紧缩的货币政策,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信贷、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等渠道,影响企业和居民的生产、投资、消费等行为,既成功地治理了通货膨胀,又有效地防止了通货紧缩,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1993—1994年,各地涌现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和股票热,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急剧扩张,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对商业银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灵活调节利率、协调运用本外币政策等措施,适时调控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同时大力整顿金融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包括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在内的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使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再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周边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中国从自身实际情况和国际形势的要求出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地区金融稳定作出重要贡献,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需求减少,同时国内供给能力提高,部分商品供大于求.在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国民经济出现通货紧缩迹象.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扩大内需方针,中国人民银行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通过政策法规和“窗口指导”,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同时执行金融稳定工作计划,促进商业银行深化改革,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稳健货币政策的执行,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综合作用下,我国经济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同时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面临的挑战也更加艰巨.
结论
2006年,我国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今年面临税制改革的良好机遇,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料有新措施将陆续出台,所涉及的改革内容包括: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开征燃油税、调整进出口环节税收政策等.今年的财政政策将充分发挥财政的再分配职能,促进社会公平协调发展.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增强货币政策在保持币值稳定和维护总量平衡中的主动调控能力,维护价格水平基本稳定,促进经济更加协调平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