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河的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8 16:21:19
大沽河的文章
大沽河的文章
大沽河的文章
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又名京杭大运河、南北大运河.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大运河自开凿至今,经历了2400余年的历史.运河路线随着历代京都的改变和黄河的改道,曾几经变迁.隋朝以后,大运河是中国东部沟通内河、联系海港的南北水运交通干线,而且还兼有灌溉、防洪、排涝之利,对历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发展曾起了重要作用.
从周至隋 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末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利用长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汊,疏通了由今苏州经无锡至常州北入长江到扬州的“古故水道”,并开凿邗沟(自扬州到江水,东北通过射阳湖,再向西北至淮安入淮河).后来秦、汉、魏、晋和南北朝继续施工延伸河道.公元587年,隋为兴兵伐陈,从今淮安到扬州,开山阳渎,后又整治取直,中间不再绕道射阳湖.炀帝即位后,都城由长安迁至洛阳,经济要依靠江淮.605年,他下令开通济渠.工程西段自今洛阳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黄河;工程东段自荣阳县汜水镇东北引黄河水,循汴水(原淮河支流),经商丘、宿县、泗县入淮通济渠又名汴渠,是漕运的干道.公元608年又开永济渠,引黄河支流沁水入今卫河至天津,继溯永定河通今北京.610年继开江南运河,由今镇江引江水经无锡、苏州、嘉兴至杭州通钱塘江.至此,建成以洛阳为中心,由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连接而成,南通杭州,北通北京,全长2700余公里的大运河.
唐宋两代 唐、宋两代对大运河继续进行疏浚整修.唐时浚河培堤筑岸,以利漕运纤挽.将自晋以来在运河上兴建的通航堰埭,相继改建为既能调节运河通航水深,又能使漕船往返通过的单插板门船闸.宋时将运河土岸改建为石驳岸纤道,并改单插板门船闸为有上下闸门的复式插板门船闸(现代船闸的雏形),使船舶能安全过闸.运河的通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为解决汴河(通济渠)引黄河水所引起的淤积问题,进行了清汴工程,开渠50里,直接引伊洛水入汴河,不再与黄河相连.这一工程兼有引水、蓄水、排泄、治理等多方面的作用.在运输组织方面,唐、宋都专设有转运使和发运使,统管全国运河和漕运.随着运河通航条件的改善和运输管理的加强,运河每年的漕运量由唐初的20万石,逐渐增大到400万石,最高达700万石(约合今11.62亿公斤).由于航运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运河沿岸逐渐形成名称苏州和杭州,造船工业基地镇江和无锡,对外贸易港口扬州等重要城市.
元代 1194年,黄河在今河南武阳决口,灌封丘南下,夺泗水,从今淮阴夺淮入海.元朝建都大都(今北京).初期漕运路线,是由江淮溯黄河向西北至封丘(开封北)县中砾镇,转陆运180里至新乡入卫河,水运经天津至今通县,再陆运至大都.这条运输路线不仅绕道过远,且要水陆转运.1282年动工挖济州河,自今济宁引洸、汶、泗水为源,向北开河150里接济水(相当于后来的大清河位置,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济州河开通后,漕船可由江淮溯黄河、泗水和济州河直达安山下济水.从济水向北至天津的路线有二,一是由济水入海,经渤海湾至天津;一是由东阿旱站(东平北)向北陆运200里至临清入今卫河.沿前一路线,漕船常遭海涛风浪之险,沿后一路线每遇夏秋霖潦,粮车跋涉艰难.于是在1289年,自济州河向北经寿张、聊城至临清开会通河,长250里,接通卫河.因为会通河位于海河和淮河之间的分水脊上,所以在会通河上修建了插板门船闸26座,并在济宁设水柜,南北分流,以调节航运用水,控制运河水位.会通河建成后,漕船可由济州河、会通河、卫河,在溯白河至通县.1291年——1293年,元朝从仅通县到大都开通惠河,建闸20座.从此,漕船可由通县入通惠河,直达今北京城内的积水潭.至此,今天的大运河的路线走向才告初步形成.大运河建成后,元朝专设都漕司正、副二使,总管运河和漕运事宜.但因会通河航道窄浅,水源不足,年漕运量不到10万石.
明清两代 明、清两均建都北京,对元朝大运河进行了扩建.明代整通惠河闸坝,恢复通航;1411年扩建改造会通河,引汶水人南旺湖,利用南旺湖地势主的有利地形,修建南旺水柜,十分之七的水北流,十分之三的水南流,解决了会通河水源问题,并增建船闸至51座.为使运河免受黄河泛滥的影响和避开360里的黄河航程,明朝先后在1528~1567年和1595~1605年,自今山东济宁南阳镇以南的南四湖东相继开河440里,使原经沛,除州入黄河的原泗水运河路线(今南四湖西线),改道为经夏镇、韩庄、台儿庄到 县入黄河的今南四湖东线,即韩庄运河线.此外,为保障运河通航安全,还修建了洪泽湖大堤和高邮湖一带的运河西堤,并在运河东堤建平水闸,以调节运河水位.清朝于1681~1688年,在黄河东测,约由今骆马湖以北至淮阴开中河、皂河近200里,北接韩庄运河,南接今里运河,从而使运河路线完全与黄河河道分开.明清两代规定运河漕的载重量为400石.明朝漕船载重吃水不得超过3尺,年漕运量约400万石.清代规定漕船载重吃水不得超过3尺5寸,年漕运量约400万石.
1855年,黄河在河南省铜瓦厢决口北徙,在山东省夺大清河入海,大运河全线南北断航,清朝后期和是华民国时期,曾几度倡议治理运河,但均未付诸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3年和1957年兴建江阴船闸和杨柳青、宿迁千吨级船闸,开始了对古老的大运河的部分恢复和扩建工作.1959年以后,结合南水北调工程,重点扩建了除州至长江段400余公里的运河河段,使运河单向年通过能力达到近8000万吨,并扩大了沿岸灌溉面积和排涝面积,确保里下河地区1500万亩农田和800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取得了多方面的效益.
目前大运河济宁以北河段,因水源不足,未能发挥航运效益.济宁以南至杭州河段,已建成16座通航梯级,其中大型船闸12座.运河及其沿岸河流、湖泊已节节设闸控制,洪水期调泄,枯水期补给,江水北调工程已初具规模.徐州以南河段,船闸年通过船舶吨位已达1370余万吨,年货运量达5500万吨.为适应货运任务的迅速增长,分流煤炭南运,济宁至杭州段的运河扩建续建工程业已开始,将进一步浚深扩宽航道,加建复线船闸,沟通运河至钱塘江的航道,扩大港口吞吐能力,使运河单向通过能力达到3500~4000万吨,承担起年运量1亿吨的总货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