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商,究竟该如何理解呢?禅,商,两者不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0 08:47:18
禅商,究竟该如何理解呢?禅,商,两者不同.
禅商,究竟该如何理解呢?
禅,商,两者不同.
禅商,究竟该如何理解呢?禅,商,两者不同.
"禅商"是当代企业文化发展中的一个新动向,它涉及到三个基本问题:赚钱动机与生存智慧、差别智与根本智、张扬个性与破除我执."禅商"是继"儒商"之后中国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再斟酌和再选择.这种"悟心灵之源,体万物之道"的文化觉悟有助于当代经济生活的品质沉淀和"商道"智慧的逐步成型. 在这个多元主义时代,对文化资源的选择也是自主的和多元的,不能说"禅商"比"儒商"好,但是一定有某种不同,从"儒商"到"禅商"的新变也反映了某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显示了中国商人的一种值得称道的文化悟性.笔者感兴趣的是:"禅"与"商"究竟有何关联?在这种关联中会涉及到一些什么问题?本文试对这些问题作一点初步的探思.其实在国内,"商道"问题也是近年来企业界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所谓"商道",究其实是如何将中华传统儒、释、道文化变现为当代企业文化资源的问题,在信息经济或文化经济时代,"知本"、"知道"、"知心"已成为看得见的趋势,而对"道"的理解实际上也是一个对传统文化的自觉选择,这种现代化的道,究竟是究于人际以德配天,还是追问生命直入空茫?或者是人天和谐顺应自然? 究竟什么是"禅商"?"禅商"与"儒商"到底有什么分别 这种区别大约就是儒、禅之"道"的不同."儒商"究于人际伦常,是此世的超越和忧乐天下的胸怀,而"禅商"要"悟心灵之源,体万物之道",注重的是空灵无住的慧心妙用,在个体灵魂、智慧照用、生命本相这个层面上强调得更多,超越得更彻底.儒、禅虽同是负抱天下的"普世主义",二者在生存论意义上的感悟却深浅有别.相比之下,儒的伦理教化、由人伦及天道的此世主义有它的局限性.近年来对"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反思就是一个明证,除了商业抱负和政治上的如鱼得水,现代商人更需要穷究生命本相,寻求智慧根基,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和驾驭今天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把握自己而不致迷失. 问题一:赚钱动机与生存智慧.一般商人以赚钱为目的,"禅商"的商业活动只是"悟心灵之源,体万物之道"的方便,是探索一种智慧的生存方式,不以赚钱为终极目的,亦不受外在道德理想的驱使. 解开这个结的关键是对"心"的理解.上海有位学者提出过一个有趣的见新时代就是心时代,新生活就是心生活,新经济就是心经济.佛学是心学,禅宗是心宗,佛经是心经."所有的发展也只是为心灵的回归所作的铺垫". 这种境界当然不是一般商人能达到的,它需要觉悟和一定程度的财富积累.比如对财富的看法,可以因觉悟而自觉地改变,也可以因积累和投入的扩大而不自觉地改变.海尔总裁张瑞敏推崇觉悟,他的看法是:"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更重要." 广东商人也有一句口头禅:"赚十万是自己的;赚一百万是家庭的;赚一千万是社会的."一己之私的赚钱目的渐渐淡化,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境界上不来就会变成"数字游戏",而回归根本智才能体现"生存智慧".这种"大私无私"的现象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比尔?盖茨最高身价曾达1千亿美元,但他声称只为三个孩子留下几百万美元,其余全部用于慈善事业.用他的话说:"我不过是财富的暂时看管人".在新经济时代,财是"守"不住的,是"液体"的、流动的,任何个人、家庭、民族都不可能把财富"圈死",没有人是财富的终点.用禅者的话讲,叫作"取之于空,还之于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在禅者看来,经商是赚取财富的活动,是一种生存方式而不是生存本相,是一种智慧活动而非智慧本身,经商不能着相,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经商又无非是真如缘起的大用,是利益众生造福社会的大行大愿,是用自己的智慧、福报、事业、财富大公于世.商本身是私,而没有对私的保护就不能有效地增长财富、行于大公.所以商人不经商就不能见禅,此谓真俗不二、禅商不二,禅是商的真源,商乃禅的妙用,惟有行此中道,才能不落二边、契入究竟.因此,经于商而不着于相,行于功利而又超于功利,这才是禅者的本色. 2 “禅商”的文化指向及对现代经济生活的意义 问题二:差别智与根本智.现代商业活动崇尚的是理性精神,每一项制度设计、每一种经营活动都需要科学地决策、合理地安排.经商是一种精明人所从事的讲求理性法则的智慧活动,是一种"差别智",在这种条分缕析的理性精神的催生下,各式各样的管理理论、管理词汇也空前地繁荣起来:企业战略、名牌战略、CIS策划、营销企划、×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公关战略与策略、MBA教程、六西格玛、ERP、CRM、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OEM、MBO、股票期权、品牌管理、员工满意度?令人目不暇接,其中的泡沫化倾向也是不言自明的.而高度理性化的另一面又是以某种激情偏执作为补充,现代营销的"魔鬼训练"和成功学的一些潜能激发就带有某种偏执成分."似乎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人着起魔来,有股疯劲,真有一种潜能被激发出来的感觉.这是增长人性中无明渴望的妄业的方法,使人大脑处于兴奋、激动、贪着、竞争的一种颠倒状态,这样会导致人类社会失去宁静、自然、平和、正直、无求、喜舍、利乐的精神,更会在极端情况下产生不择手段地谋取财物与建树业绩,一切的罪恶均由此而引发,使人类在发展财富的同时,丧失了生命的根本原则,远离了觉性家园的空乐与清净."没有根本智的觉照,没有大本大源的显现,不能将商家的行为提升为道的高度,那么这些差别智就会演变成一场无休止的精神混战,经济发展也会偏离人性的轨道,比如泡沫经济、片面追求产值、短期行为、经济增长中的文化瓶颈、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假冒伪劣等等. 从经营战略的角度看,企业家选择项目、谋划大局尤其需要开放心灵、提升悟性.企业家不是一般的商人和经理,他不能凭借发生过的案例来推理,而是要处理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新情况,他对项目的悟性总是发生在具体论证之前,其风险和不确定性甚至不可以用概率分布来描述.所以有人说项目是"嗅"出来的,是企业家的"原创".潘石屹也有一些怪诞的举止,比如他写《投诉潘石屹,批判现代城》的书,拿自己做的项目开骂,虽有广告炒作之意,却也不失开放自我、超越是非和恢复真诚批评的宽容.其实,世界上任何不可思议的创意都应该有一个平常心的底蕴,只有在"无"的空茫中,在大定现前、止水于心的清灵中,才会生出"天马行空"的自由和"无奇不有"的见地,才能空纳万境,火中生莲,权变随机.这就是不着相的智慧,就是根本智的开发. 问题三:张扬个性与破除我执.现代企业家具个性风采,有推行自己的价值观的能量和魄力.禅的宗旨同样也是看重"自性",主张"自家宝藏"、"即心是佛",但这个"自性"虽是"自家"的,却又不是自我封闭的一己之心,而是超越小我的"大我之心".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既有的、不变的"我",一切都是流动的、缘起缘灭的,唯无我无法、无心无念,方有心灵的敞开.禅宗主张"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就是要帮助人们洞见这个虚化流动的世界本相,以无心为心,以无我为我,这就是般若的智慧.否则头上安头,被一个"我"字束住了手脚,就会落入无明与偏执. 这种"人无我"、"法无我"的境界与商人的事业和个性并无根本冲突.因为"无心"成全的是"一心",是世界本相的当下呈现,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这种境界会使人更敬业、更专一,更能体会一沙一花的灵妙之境;而"无我"就是"大我",是做大事的开放性人格,开放个性不等于消除个性,而是对自我的展开和超越.这种开放的个性是无需张扬的,有一种埋头做事的、"低调"的风格:"我所接触的禅,更像新经济时代的网络精神,更注重的是平等、自然而然的东西,你有什么样的事你就说什么事,表达什么.整个风格,无论是管理风格还是说话还是建房子都注重不要张扬.如果是张扬,显示自己的力量、显示自己的聪明,就和'禅'背道而驰了,这是禅宗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的心灵是真正开放的,就不需要"向外"张扬什么,因为没有"外".也不存在"拥有"智慧,而是直接就在其中,前提是去我执、除边见,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应当看到,禅与商的结合不仅为现代经济生活输入智慧资源,同时也是对人类经济行为的一种清理和品质沉淀.在中国改革深化和社会转型的这个关口,在经济发展处处瓶颈和潜规则盛行的"商战"环境下,"禅商"也许可以给我们注入一些清醒剂,给我们一点返朴归真、自我反思的空间,这就是"禅商"对现代经济生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