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小学品德说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08:07:15
怎样评小学品德说课?怎样评小学品德说课?怎样评小学品德说课?经过连续的几个专题培训,我发现品生,品社课程非常注重课程的教学评价问题,对此,我简要谈一下培训后对品德课程评价问题的个人体会:(一)以学生的

怎样评小学品德说课?
怎样评小学品德说课?

怎样评小学品德说课?
经过连续的几个专题培训,我发现品生,品社课程非常注重课程的教学评价问题,对此,我简要谈一下培训后对品德课程评价问题的个人体会:
(一)以学生的“学”来论教师的“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创造出适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这些状态达到最佳效果,并以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参照点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能否通过对学生表现的分析来找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是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关注点.它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思想、设计水平、组织能力等,使评课由以往重教师教学技巧的评价,转变为重学生实际收获的评价,它把对教师的评价建立在学生学得怎么样的基础之上,使“教”真正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并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
(二)关注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当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它注重以学生生活中的经验为学习的基础,强调以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来引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和体验并提升他们的道德认知.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关注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所建立的联系,关注教师教学是否找到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结合点,是否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教学内容的源泉和基础,是否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有发展意义的内容.
(三)关注课堂的开放性和生成性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关注教师在教学中是否能根据学生实际和本地实际状况突破“文本”的规定性,使自己和学生成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和最具活力的部分;关注教师教学是否只是教“文本”,而忽略学生的“体验”和“生成”,教学过程是否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教育过程.如果一个教师只会教授课本上的内容和知识点,而找不到教学的生长点,不会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生成新的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就不是成功的教学.
(四)倡导主动、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结合
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创造性思考,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显示,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方式要由被动的、接受的转变为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并达到促进学生品德的自我建构.
(五)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机协调,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品德与社会课程确立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因此,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但关注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发展水平是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的重点.课堂教学评价要从过去只重视学生道德认知发展和知识的获得转变到既重认知、更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和能力的培养上来.
(六)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
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是教学的及时雨,它能直接起到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的作用.教学时教师应当敏锐地感知从学生那里反馈的信息,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的表现,随时评价并认同学生的进步,教师要学会欣赏不同的意见,带着放大镜去找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赞赏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赞赏他们在回答问题中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的善意,赞赏学生的质疑.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性和期待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教师对学生积极而有效的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将会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七)关注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的延伸
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不追求课堂教学产生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它重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强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在与自己生活的联系中去继续求得解决问题的答案.它要求教师尽量将课内教学内容向学生课外的学习和活动延伸,引导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内容,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和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要关注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的延伸.
就是这上面的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