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气候干燥应如何养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06:23:06
秋天气候干燥应如何养生
秋天气候干燥应如何养生
秋天气候干燥应如何养生
秋季的精神调养在于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内心平静,收敛神气,为冬令阳气潜藏做准备.触景生情,易增忧伤.忧伤又容易伤肺,肺气虚后,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又会下降,耐受性的下降,又进一步促使伤感、悲秋情绪.《黄帝内经》中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这对精神调养也适合.中医认为心藏神,神安则寿.若不知调摄精神,则精血渐衰,形体耗败,老衰立至.秋冬之时调养精神以养其阴就显得格外重要,要求做到安然恬静,虚怀若谷,无过多奢望,无过度思虑,尤其不宜动怒.因怒则气机上逆,每易耗伤肝血,损及阴精,甚则阳亢化风,而容易诱发眩晕、中风等病症.遇事冷静处理,以保养阴精.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专长,不断丰富生活内容.金秋十月,与农民一起享受丰收的喜悦.琴、棋、书、画,自得其乐.精神调养上要掌握主动权,要多想高兴的事,多做高兴的事. 起居调养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起居作息要作相应的调整.“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意思是在秋天,要早点睡觉,早点起床.因为秋天晚风凉,人由夏时而来尚不能完全适应,故而早卧,既顺应阳气之收,又避免冷气入中.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阳气收之太过.在秋季,还要注意衣服的增减.初秋季节虽然还有一段比较炎热的日子,但一早一晚却是凉风习习了.因此,立秋之后就不要再经常赤膊露体,随时防止凉气的侵袭.民间说的“白露不下露”,也就是这个意思.当然,也要避免一下子衣服穿得太多,捂得太严,对于青少年,宁可让其“冻一冻”,以增强其耐寒能力.到了深秋季节,风大转凉,则宜及时增加衣服,体弱的老人和儿童更应注意.饮食调养
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所谓“燥胜则干”,津液既耗,必现一派“燥象”,常表现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燥邪犯肺,容易发生咳嗽或干咳无痰、口舌干燥等症.故在饮食调养上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准则.元代著名营养学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事实证明,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雪梨、甘蔗等食物,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由于气候干燥,故应尽量少吃辛辣之品,遵守“少辛增酸”的原则,如葱、蒜、姜、茴香、辣椒等要少吃,而柑橘、山楂、苹果、梨、葡萄等新鲜瓜果蔬菜可多吃.要多喝开水、淡茶、豆浆、乳制品、果汁饮料等,这样可起到益胃、生津的功效.老年胃弱的人,可采用晨起食粥法,如选食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也可烹制杏仁猪肺汤、罗汉果炖猪肺、贝梨(贝母和雪梨)炖猪肺、莲子百合炖猪肉、沙参炖肉等保健药膳服食.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候.秋季开始,即要注意耐寒锻炼,以增强肌体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登高节,可与亲朋为伴,登山远眺,满山披红挂绿,层林尽染,一派宜人景色尽收眼底.登山既可锻炼体力,又可饱览名山秀水,以大自然的绮丽景色陶冶自己的情操.我们都不会忘记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骨肉之情,跃然纸上.听说广州人和港澳同胞,每逢重阳,必到白云山登高,山上山下,万头攒动,可见登高已经为群众性的盛大风俗和体育活动.登高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在登高的过程中,人体的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肺通气量、肺活量明显增加,内脏器官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功能同样也得到很好锻炼.此外,山林地带空气清新,大气中的浮尘和污染物也较少,而且阴离子含量高,在这样的环境中活动,显然有利于身心健康.在登高过程中还能培养人的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当然,中老年人参加登高活动也要量力而行,注意安全,掌握正确的登高姿势(上山的身体重心要前移,步子放小些,落脚点要近些,坡度较陡的山路应膝盖抬高些,上体前倾些;下山时上体要直立或稍向仰等.)同时要注意气温的变化、身体功能的变化,不要勉强从事.深秋后,活动就不宜太剧烈,中医认为:“秋须守其内”,尽量以平缓之运动为主,如练习秋季养生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