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的中国今天的影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06:30:58
五四运动的中国今天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中国今天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中国今天的影响
性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 五四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称《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随后,还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并在“文学革命”的口号下,提倡新文学.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新文化运动不仅为五四爱国运动作了思想准备,同时随着这次运动而更加深入发展,使社会主义思潮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思潮而成为运动的主流,并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准备.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五四运动的当代意义:
这场运动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五四运动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
振兴中华:“振兴中华”的口号,是孙中山1894年在《兴中会宣言》中最早提出来的.从那之后,大多数爱国志士无不以此为终生奋斗的最终目的.可以说,中国从此之后的一切革命斗争,无一不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无一不是由于它的催动和鼓舞.五四运动的发生,就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续.爱国学生的奔走呼号,浴血奋斗,广大知识分子、市民、工人的积极响应和支援,最根本的动因就在于此.响遍全国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唤醒同胞,一致救国”等口号,最根本的含义也在于此.有的人当时在思想上虽然还没有明确认识到这一点,纯粹为爱国热情所驱使,但他们爱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中国的落后,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挽救中国的危亡,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振兴中华民族.
爱国主义:在五四运动中,广大学生之所以不顾高压,奔走呼号,他们的爱国行动之所以能得到各界知名人士、上层人物和广大工商界群众的支持,就是由于爱国主义的有力号召,爱国精神的强烈感染.今天,要胜利跨人21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真正使中华民族振兴起来,更要大力发扬爱国主义.
民主精神:新文化运动最先提出科学与人权并重(青年杂志创刊词中的提法),随后讲“赛先生”(科学)和“德先生”(民主,当时把人权和民主当作基本上同一的概念).后来“赛先生”和“德先生”成为“赛同志”和“德同志”,就是说,民主和科学一道,是中国共产党历来为之奋斗的目标.在五四运动中,民主即“德先生”是一面反封建、反专制的大旗,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五四爱国运动之所以能够发生,与民主精神的推动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民主的启蒙和民主意识的觉醒,就不可能发生那么大规模的爱国运动.现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在许多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还相差甚远.要想尽快振兴中华民族,就应该继续高举“德先生”的大旗,发扬民主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科学精神:在五四运动中,科学即“赛先生”与“德先生”一样,是反封建、反迷信的另外一面大旗,并有力地促进了民主意识的发扬,反封建斗争的开展.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的六条新的思想,第六条就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他说:“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①[《独秀文存》,第9页,安徽人民出版社,合肥,1987.]因此,在发扬民主精神的同时,还应该发扬科学精神.
解放思想:在五四时期,先进的思想家们大胆地冲破旧传统,提出了许多振聋发聩的主张,出现了一种在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并有力地带动了其他领域的大解放.正如毛泽东当时所形容的:“思想的解放,政治的解放,经济的解放,男女的解放,教育的解放,都要从九重冤狱,求见青天.”①[《民众的大联合》(三),《毛泽东早期文稿》,第393页,湖南出版社,长沙,1990.]正是这种思想的大解放,使五四运动成为新思想与旧思想、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分水岭,我国20世纪第一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并开启了此后思想解放的先河,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发展.后来所发生的第二次、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产生,以及从那时起我国取得的每一个进步和成就,可以说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是五四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这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在中国人民舆论的压力下,向会议提出废除袁世凯和日本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胶济铁路以及其他权利归还中国,同时还提出七项“希望条件”废除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但这些要求和希望均遭到参加“和会”的帝国主义国家拒绝.不仅如此,他们还决定将德国在山东掠夺的权利全部让予日本,并将其写进了《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至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完全失败.但军阀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出,举国愤怒.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愤怒的爱国学生痛打了亲日派官僚章宗祥,并放火焚烧了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的住宅.军阀政府派军警镇压,逮捕学生30多人.全北京学生立即实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表示抗议.天津、上海、长沙、广州等地学生也纷纷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在日本、法国等国的中国留学生以及南洋华侨学生都开展了爱国活动.6月3、4两日,军阀政府又逮捕北京学生近千人,激起全国人民的更大愤怒.上海、南京、天津、杭州、武汉、九江及山东、安徽等地的工人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政治罢工,上海和全国各重要城市的商人也先后举行罢市.至此,五四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即从开始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运动,发展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六三运动”,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移到上海.6日至10日,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28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伟大开端.它开创了中国革命知识青年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五四运动实际斗争的锻炼,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造就了一批青年共产主义者.他们深入工农群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罢工斗争,促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做好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