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这篇文章的翻译及讲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03:19:10
《齐桓晋文之事》这篇文章的翻译及讲解?
《齐桓晋文之事》这篇文章的翻译及讲解?
《齐桓晋文之事》这篇文章的翻译及讲解?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 【翻译】: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称道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安抚老百姓而称王天下,便没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 (齐宣王)说:"象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老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大王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而走向受刑的地方."(那人问)道:"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哪能废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齐宣王)说:"有这事."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我确实知道您是出于一种不忍的同情心."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是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换它." (孟子)说:"你不要对百姓说您吝啬而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其中的意思呢?您如果不忍看它无罪而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吝惜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孟子)说:"没有关系,您这样做正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所以君子把厨房建得远远的." 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有豁然开郎的作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稍,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 (齐宣王)说:"不相信."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受护,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辈按摩一下肢体,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对长辈按摩肢体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使天下安定,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 "还是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 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 (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 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 (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各种色彩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人不够用呢?(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供给,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 (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就象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 齐宣王说:"象(你说的)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 (齐宣王)说:"(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 (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 (齐宣王)说:"楚国会胜." (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九分之一(的力量)去使九分之八(的力量)降服,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象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 齐宣王说:"我昏乱糊涂,不能做到这一步.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志愿.明白地教导我,我虽然不明事理,请(让我)试着这么做做看." (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然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还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狗、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如果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讲解 知识归纳 (一)常见成语: 缘木求鱼杯水车薪水深火热箪食壶浆事半功倍自暴自弃一暴十寒赤子之心与人为善当务之急知人论世出类拔萃舍生取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成语都出自《孟子》.历经两千多年岁月的筛选,这些佳言妙句仍然鲜活,这就说明了孟子驾驭语言的才华和《孟子》的斐然文采.孟子以能言善辩著称于当时,游说诸侯,教诲后学,诱导听众,议论风发,纵横捭阖.这节课,我们就重点了解一下《孟子》篇章的艺术风格,向孟 子学习一些论辩说理技巧. (二)通假字 :1、无----,则王乎:同“已”,止2、王----:同“悦”,高兴3、----于寡妻:通“型”,作榜样4、为长者折----:通“肢”,肢体5、----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6、可得闻----:通“欤”,语气词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通“途”8、皆欲赴----于王:通“诉”,跑来申诉9、无不为----:通“矣”,表示确定语气10、是----民也:通“网”,这里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这里是陷害的意思 (三)词类活用 :1、无以,则----乎: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2、王无----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对……感到奇怪 3、是以君子----庖厨也:远离4、----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5、----吾----,以及人之老:敬爱;老人6、----吾----,以及人之幼:爱护;幼儿7、----,然后知轻重:用秤称8、----,然后知长短:用尺量9、----士臣:使动用法10、----秦楚:使动用法11、----固不可以敌----:小的势力;大的势力12、----固不可以敌----:少的一方;多的一方13、----固不可以敌----:弱小的力量;强大的力量14、从而----之:动词,加以刑罚15、五十者可以----帛矣:穿16、仲尼之徒无----桓文之事者:谈论,述说17、不识有----:之乎,合音词18、不忍其--------:恐惧发抖的样子19、彼----知之:代词,表疑问,怎么20、王若----其无罪而就死地:伤痛,哀怜 (四)古今异义: 1、吾何爱一牛:吝啬2、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的原因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用来推及到4、至于兄弟:到了……5、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儿女6、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原地区7、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可以凭借8、然后从而刑之:跟随着 (五)特殊句式: A.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是罔民也B.被动句:百姓之不见保C.省略句:1、有牵牛而过堂下者2、将以衅钟3、将以求吾所大欲也D.宾语前置句:1、臣未之闻也2、莫之能御也3、何由知吾可也4、牛何之5、然则一羽之不举6、舆薪之不见7、何以异8、未之有也E.状语后置句:1、王坐于堂上2、构怨于诸侯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迂回论战,弃异求同 第二部分:欲擒故纵,缩短距离 第三部分:乘虚而入,由近及远 第四部分:明知故问,步步紧逼 第五部分:因势利导,引之入彀 《齐桓晋文之事》系统地阐述了孟子关于王道的理论和具体主张,指出人君只要能善于扩充“不忍”之心,就可以施行仁政,所谓“推恩足以保四海”.人君只有使人民生活有保障,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推行王道于天下,所谓“保民而王”.反之,如果以武力求霸,结果必定失败.本文颇能反映孟子散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论点明确、说理充分,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这些基本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