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哪些史料证据确定了中国的信史时代(前841年)也就是纪元前八四一年,即共和政治第一年.我们知道春秋开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史记有年表,但一直被人质疑其精确性.周代的其他典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09:53:02
是哪些史料证据确定了中国的信史时代(前841年)也就是纪元前八四一年,即共和政治第一年.我们知道春秋开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史记有年表,但一直被人质疑其精确性.周代的其他典籍
是哪些史料证据确定了中国的信史时代(前841年)
也就是纪元前八四一年,即共和政治第一年.
我们知道春秋开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史记有年表,但一直被人质疑其精确性.周代的其他典籍都被烧了,《竹书纪年》后来失传,留下的都是只言片语.
那么,既然如此确信前841年这个起点,一定是有充分证据的(孤证不取).请问,都是哪些证据?
我知道问题的难度,但不了解“百度知道”的深浅。之所以没有给悬赏,是担心被迫奖励我不满意的回答。如果确有历史专业人士在看,请不吝赐教,我一定不吝分数相赠,至少100.
一楼的胶水匠讨厌,你抄的这段主要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用来确定前841年之前的纪年的,和我的问题何干?《竹书纪年》和《史记》的证据疑问我已经提到过了,我想问的是还有没有其他的证据?
谢谢“门口站岗的”回答。我后来也查了一些资料,看来目前的史学家基本都认为《史记》不管信史与否,其纪年还是可信的。那么我也就接受这样的结论了。
关于武王伐纣的年代,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为前1046年,从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司马迁的严谨性。
额外奖励的最高分只有50分,不成敬意,请笑纳。
是哪些史料证据确定了中国的信史时代(前841年)也就是纪元前八四一年,即共和政治第一年.我们知道春秋开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史记有年表,但一直被人质疑其精确性.周代的其他典籍
其实就是司马迁史记中的十二诸侯年表,头一句就是:"庚申 共和元年厉王子居召公宫,是为宣王.王少,大臣共和行政."
因为司马迁此人治学严谨,他考据了许多黄帝以来的文献材料,但因当中的年数比较模糊,又不一致,所以便弃而不用,他认为只有共和以来可信度较高.在他之前的记录就象你说的基本不可考,当然在他之后也有类似的记录,比如刘歆在《汉书·律历志》中写:“汉历太初元年,距上元十四万三千一百二十七岁.”、“上元至伐桀十三万二千一百一十三岁,其八十八纪,甲子府首,入伐桀后百二十七岁.”、“上元至伐纣之岁,十四万二千一百九岁,”所以刘歆推测武王伐纣是公元前1122年.(143127-142109+104=1122)他的根据是《三统》、《四分》、《殷历》、《春秋历》、《书经·汤誓》、《帝系》、《春秋外传》、《孝德》,但这些他看过的书司马迁也必然看过,结论是“弃而不用”.况且上元的设定诸多不科学的地方,所以一般不太采信.何况司马迁看过的,到刘歆时却散失了看不到.因此信史就以史记记载的共和元年为开始.
二. 干支纪年的历史探源
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由于天干地支的数量不等,因此天干地支的结合纪年搭配会出现60种不同的组合,以及每60年会出现一个重复循环。如果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相结合,这样就不会出现年代错误,因为这种复合纪年所对应的年份坐标是唯一的,不仅可以确定具体的年份,而且可以前后互证。因此二者的互相结合的纪年方法在纪年上有着不可估量的决定性年代标定意义。
中国古代...
全部展开
二. 干支纪年的历史探源
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由于天干地支的数量不等,因此天干地支的结合纪年搭配会出现60种不同的组合,以及每60年会出现一个重复循环。如果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相结合,这样就不会出现年代错误,因为这种复合纪年所对应的年份坐标是唯一的,不仅可以确定具体的年份,而且可以前后互证。因此二者的互相结合的纪年方法在纪年上有着不可估量的决定性年代标定意义。
中国古代纪年方法在汉武帝以前主要是使用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当时的干支 主要是用在天文观测,历法和年岁的命名上。当时使用的岁星体系和现在的干支体系存在着如下对应关系:
天干: 地支
甲:焉逢 子:困敦
乙:端蒙 丑:赤奋若
丙:游兆 寅:摄提格
丁:强梧 卯:单阏
戊:徒维 辰:执徐
己; 祝犁 巳:大荒落
庚:商横 午:敦牂
辛; 昭阳 未; 协洽
壬:横艾 申; 涒滩
癸:尚章 酉:作噩
戌:阉茂
亥:大渊献
根据《史记》《汉书》记载,中国使用这一套和干支相对应的年岁记载方法,可以上溯到五帝时代的帝颛顼时期,干支纪年在中国存在的历史是久远的。因此《今本竹书纪年》关于干支纪年的记载是可信的,并不是后人的托伪之作。中国的历史一向有“重始”的传统,“必慎始初” 因此在每个帝王即位的元年或者诸侯晋升为天子(商汤伐夏桀,周武王伐商纣)的第一年,都会采用帝王纪年和年岁干支相结合的方法,这一点在<今本竹书纪年>中得到很好的体现,除了黄帝,帝颛顼,帝喾和帝挚外,除了极个别的西周一两个帝王外,其他均有元年纪年和其对应干支,有的也会在帝王纪年中穿插几个干支,因此笔者对于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年代就是结合根据帝王纪年和干支命岁的方法确立的。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根据帝王纪年及其对应的干支来确定该帝王在位前后的若干年的每一年对应的干支,然后再与其前后两个帝王元年的干支相对照,并进行互相验证再确定每个帝王前后的若干年及其对应的干支后,根据《竹书纪年》的相关记录和干支推算来核对验证各帝王在位具体年数,然后将对应的公元纪年与帝王纪年和干支相对照,以此来确定夏商周三代的具体年代。为了保证年代的可靠性和连续性,本文主要是从有确切纪年的共和元年逐步上溯到 夏商周各代。
三. 西周年代的确定
西周年代的确定主要以“周宣王元年甲戌”,“共和执政元年”和“周厉王元年戊申”为三大基点。
根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
周厉王元年戊申
厉王十二年国人暴动,周厉王奔彘,
厉王十三年共和执政,
厉王二十六年驾崩,周定公和召穆公立太子静为王,
次年周宣王正式即位称元,周宣王“元年甲戌春正月,王即位,周定公,召穆公辅政”
由上述记载的干支纪年顺序,可以确定周厉王在位各年对应的干支,然后再根据公元纪年确定周厉王在位的具体年份。
==================================================================
由此可见,这个841年的起点,并非是用史书明确记载,而是通过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的方法推算出来的,基本上证据确凿,无可辩驳。。。
收起
楼主对这些何必这么认真呢。其实是不是这一年有什么关系,在早几年也不妨,再晚几年也不碍。像这些问题还是让历史学家考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