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预防和转化学困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1 17:35:14
浅析如何预防和转化学困生浅析如何预防和转化学困生浅析如何预防和转化学困生内容摘要:学困生这一词语的出现,代替了后进生、差生等违背教育原则的词语.学困生是教育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往往令教育工作

浅析如何预防和转化学困生
浅析如何预防和转化学困生

浅析如何预防和转化学困生
内容摘要:学困生这一词语的出现,代替了后进生、差生等违背教育原则的词语.学困生是教育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往往令教育工作者头痛、沮丧,其转化过程是教育的难点.家庭、社会、学校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起着越来越多的作用,不管青少年在学校受到的教育,还是在家庭受到的教育,以及在社会上受到的教育,都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的紧密结合.关键词:学困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素质教育的精髓就在于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全面、主动地发展.但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智力上的因素、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原因造成在学生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学困生” .由于学习成绩一时不够理想,“学困生”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他们体验不到成功的满足和进步的愉悦,无法产生学习兴趣,结果出现恶性循环,学习成绩进一步受到影响,从而成为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关注弱势群体,转化学困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实课改精神,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手段.一、什么是学困生学困生,即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指那些智力发展水平正常,而学习效果低下,未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学困生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困生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狭义的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本研究课题涉及的学习困难生概念特指狭义的学困生,即指智力水平虽无明显缺陷,但非智力因素水平较低而导致不能完成一般学生能完成的学业任务,达不到一般学生所能达到的学习水平的学生.学困生是个特殊的群体,需要学校倾注更多的关爱.依据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罗森塔尔效应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苏霍姆林斯基呵护孩子的心灵的相关理论,根据我区中小学校学困生的结构、形成和发展状况,针对青少年的特点,试图从学困生的成因、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智力的影响、小学和初中阶段的知识衔接与防止分化、分层教育、赏识教育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动力和方法问题,调动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以预防与矫治为中心的对实施有积极指导意义的教育策略.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1、害怕学习型.这类学困生旧知识“欠债”多,新知识学习跟不上,以致堆积太多,丧失了自信心,产生厌学心理.对策是:适度降低学习要求,促使他们转变心态,重新认识自我,在对比中找回自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激励自我,改善其学习环境,尽可能让其不怕学习,逐步矫正其厌学心理.2、缺少温暖型.在单亲家庭和外来民工子女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类学困生无智力障碍,反应灵敏,但学习很差.有的学困生家长忙于工作,无暇督促教育子女;有的家长缺少责任心,整天打麻将,未能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有的家长把家庭生活中的不幸发泄到孩子身上;有的家长则在家庭教育方面缺少恰当的方法.这类学困生往往觉得自己没有人关心爱护,学习好坏对于自己已无所谓,因此对自己没有要求.对策是:给予这类学生更多的关爱,唤起他们心底对爱的渴望,让他们已经冷漠的心重新温暖起来,在学习上多加鼓励.这类学生只要能重拾自信心,往往矫治的成功率较高.教师应与他们的家长多多取得联系,促使家长增强责任心,切实转变教育方法.3、心理孤僻型.这类学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时会自言自语;他们往往行为怪僻难以相处,与家长、老师、同学很少沟通,做事磨蹭,但偏执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对策是:找出其心理孤僻的原因所在,加强心理疏导.教师对他们应多给予鼓励的语言,避免造成心灵深处的伤害.要教育其他学生关心这类学困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多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在集体的关爱中有所作为,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到实现自我的途径.4、仇视现实型.在单亲家庭孩子身上较突出.对策是:家校密切联系,及早打开心结,是这类学困生得以转化的关键所在.这里攻克的重点首先应放在家长身上,以求共同为其创设友善、宽容、关爱、和谐的心理环境.5、环境不适型.由于这类学困生原来所在学校的教学进度较慢,使用的教材不同,教学水平的差异,加上生活习惯的不同,导致其与同学、老师沟通上存在种种障碍,而这往往成为外来民工子女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对策是:及时补差,加强个别辅导,并多多关爱他们,使之尽快适应并融入新的学习环境.我在任班主任的这几年中,通过学习摸索,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的体会是,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关键是要对他们有信心、耐心和爱心.下面就怎样关注弱势群体,如何转化“学困生”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转化的基础丁有宽老师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很多老师没有真正地体会到这点.他们对优等生关爱有加,呵护备至,从座位编排到课堂提问都是优先考虑,而对后进生却没有这样的“礼遇”,常常恶语相对,冷眼相待,或者是对他们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久而久之,促使后进生形成了我行我素、自暴自弃,不求上进的心理,他们厌学逃学,甚至与老师作对.产生这种局面是与老师的态度有很大关系的.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据心理学家分析,后进生普遍比较自卑,缺少自信心,处处自认不如别人,性格孤僻,较少与其他同学来往.他们往拄抱着一种破罐子不怕摔的心理,自暴自弃,对老师、同学和父母等人在很大程度上抱着逆反敌对的心理.他们最怕也是最恨别人批评他,歧视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喋喋不休地批评和数落他,学生不但不会体会到我们对他的良苦用心,反而认为是我们在针对“整”他,激发他的逆反心理,起到了教育的负面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用真诚去对待后进生,用爱心去感化后进生,帮助学生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重扬理想的风帆.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上课充满激情,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要尊重和关心“学困生”.对待“学困生”,教师要经常与他们接触,多参加他们开展的一些活动,找其谈心,使他们感觉到教师对他们寄予的厚望,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责任.俗话说:数子十过,莫如奖子一功.让学困生明白,学习有困难不要怕,重要的是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共同去把学习大道上的障碍物搬掉,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地位,淡化自己的老师权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理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摒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使他们在感情上接受我们.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同时也会慢慢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三、转化学困生的措施1、家长应该多多关心孩子,主动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遇到的困难;其次,老师应该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帮助和关心,给他们以宽容的态度,平等地与其交流,针对其情况,指导他们制定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而且经常督促他们检查自己的目标实现情况,以此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力.2、提升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学校源头预防与矫治学困生.教师应确立和谐发展思想,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活动,拓宽师生沟通渠道,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温馨场景,呈现出互相了解、理解、谅解的局面;注重情感关怀,设身处地为学困生着想,用宽容之心来对待他们,正确看待其过错、进步和转变;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用专业的魅力吸引他们……3、进行赏识教育,让学困生体味成功的乐趣.教师要做有心人,尽可能多地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和长处,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如开展诸如手工、图画、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学困生在展现自我成就中克服自卑,重新树立信心;教学中设置相对简单的问题,使学困生能通过独立思考完成难度较低的学习任务,教师则及时表扬和鼓励,以鼓起他们自信的风帆.对学困生的鼓励、赏识,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辅以耐心、细致的教育帮助,不仅对调适其心理、改变其学习状态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能给一个家庭带来快乐与希望.4、加强同伴沟通,努力改善学困生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对一个教师来说,比传授学识更重要的在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而民主平等的意识又是创设这种环境的基础.有了民主意识,教师就会言行持慎,不会给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留下隐患,教师就能在学习和生活上对学困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也能给其他学生带来很好的榜样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就能发挥集体的感召力,共同营造关爱的氛围,还能培养学生宽容的美德,为学困生创造一个友爱、互助的学习环境.如有的老师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帮困策略,取得了良好的转化效果.学困生深切感受到了集体和老师的真诚关怀,逐步从孤独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积极投身于努力学习之中.尤其是,当学困生与其他学生产生矛盾时,教师必须倍加小心、客观公正地处理,避免处理不当给学困生造成心灵上的伤害.5、加强家校合作,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家校沟通不畅,会给学困生的预防与矫治带来困难.引导家长转变观念,以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学校责无旁贷.课题组老师积极与家长接触与沟通,使部分家长逐步认识到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对子女的重要影响,经过课题组教师的努力,一些原本对孩子已完全丧失了信心的学困生家长恢复了信心,主动与教师沟通、配合,为教师了解、转化学困生情况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更多的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成材观,掌握了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学会了科学理智地看待孩子的成败,正确客观地要求孩子.6、强化指导法.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断进行强化训练,使之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指导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处理好“四先四后”的关系: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先理解后记忆,先思考后请教. 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与科学的学法指导相结合,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充满活力的课堂与丰富的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要始终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力,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既为大多数中小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而欣慰,更为各校出现的学困生现象而忧心.这些学生学习品质不良,学习目标不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成绩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