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的预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20:23:30
金色的鱼钩的预习
金色的鱼钩的预习
金色的鱼钩的预习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
(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答案只可以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金色的鱼钩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叙述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再写老班长想尽办法钓鱼煮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最后写老班长牺牲了,“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保存起来,以教育后代.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二是为了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发展阅读能力.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地复述故事,提高阅读速度.
3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
三、教学建议
1《金色的鱼钩》是小语教材写长征故事的课文中的一篇,以前这方面的课文学了不少.为此,课前可让学生回忆《倔强的小红军》《飞夺泸定桥》等,了解故事背景,体会背景对主要意思的衬托作用,从而为学生抓住《金色的鱼钩》的背景,理解老班长的可贵品质创造条件.
2《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应直接抓住最动情的文字指导朗读.可以提出两项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感动.
学生自读后,分小组朗读、欣赏感受最深的部分,教师恰当给予指导.
3在学生自由朗读有了一定基础,但还未完全找到感觉时,教师应当范读令人感动的自然段.范读时,教师可略带颤音,给人以含泪叙述之感,以拨动孩子的心弦,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2)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4在教学临结束时,可以进行讲故事练习.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练习时注意以下几点:
(1)叙述采用倒叙方法.以下开头的方式供参考:朋友,这是一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也是一个不平凡的鱼钩.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鱼钩,曾挽救了我们三位年轻红军战士的生命;就是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曾包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复述条理要清,讲清楚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所发生的故事.
(3)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参考资料
草地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它位于青藏高原同四川盆地的连接段.面积约1.52万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行军时,稍不小心,偏离道路,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青稞也叫元麦,大麦的一种.成熟时麦粒易从壳内脱出.粒大皮薄,麦麸少.我国西藏、青海等地称作青稞,是当地人的主要粮食,也可酿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