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昌九曲亭记看出苏轼是怎样一个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8:18:40
从武昌九曲亭记看出苏轼是怎样一个人
从武昌九曲亭记看出苏轼是怎样一个人
从武昌九曲亭记看出苏轼是怎样一个人
.《武昌九曲亭记》、《黄州快哉亭记》,两篇最为有名,堪称为姐妹篇.它们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炉,于汪洋淡 泊中贯注着一股不平之气.《武》文主要是通过记述苏轼游山的乐趣和西山
① 《古文析义》初编卷六,林云铭评.
① 《跋子由栖贤堂记后》.
秀美的景物,反映了世间得失无常,“适意者即可为乐”的达观思想.具有 一种清高自洁,超然物外的意味.此文与苏轼的《超然台记》的思想内容基 本上是一致的.但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却不尽相同,《超》文文笔灵动,更多 遐想,《武》文却是直叙淡写,严谨平实.如写苏轼: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 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 之,见者以为仙也.在美好的回忆中,表露了兄弟之间情深意笃的手足之谊,及 其兄的性格、风度.尽管兄弟二人都在贬中,字里行间却无悲酸惆怅之情.从中也可看出 作者此时旷达乐观的心境.与《武》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黄》文,其影响 虽不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但却称得上“记” 中的上乘之作.较之《武》文,显得气魄宏大,有文势汪洋、笔力雄健之称.此文以“快哉”二字作文章,以情驭景,将“快哉”之情,渗入处处景观之 中.后面的议论又以前情为线索,作一波三折的正反推理,使建亭主人的“快 哉”之情,有别于一般的文人墨客.作者的赞赏慰勉的友情也尽注其间.文 中由披襟当风的的故事所引出的“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议论,其超然物外,不以荣辱 为怀的旷达乐观的思想,表现了当时在政治上不得意文人的一种乐观人生态 度,一种超脱感.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可视作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和不屑.它 对历代知识分子都有相当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