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题类型及答案谁知道,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6 11:17:50
初三化学实验题类型及答案谁知道,快
初三化学实验题类型及答案谁知道,快
初三化学实验题类型及答案谁知道,快
通过实验活动,探讨研究并解决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是化学学科永恒的主题.在学习中,要求同学们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认识、增强能力.
1.实验方案的设计
实验设计考查的发展方向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联系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的实际去发现并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去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得出科学的发现和结论,它包括物质的制备、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分离、物质的组成分析、气体的净化与转化等的实验方案的设计.设计实验方案的试题大多思考性、综合性较强,解答时必须联系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进行适当的类比、迁移、重组后从已知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2.实验方案的评价
实验方案的评价包括实验原理及方案的评价、实验装置的评价、实验操作的评价、实验现象的描述与结论分析的评价等.进行评价时一般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理论上是否正确、操作上是否简便、会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所需药品或原料的来源是否丰富、实验方案是否安全等等.实验评价的考查范围包括对课本中重要的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对为解决科学研究、生产、生活、环境保护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所设计出的实验方案的评价.
问题探究
问题1某工厂的废水只含硫酸镁和少量硫酸,课外活动小组以此作为课题,探讨如何从中回收纯净的硫酸镁固体.他们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方案,请你参加讨论:
(1)方案一,选用镁粉为试剂.
①往废水中逐次加入镁粉,当观察到 时,说明加入镁粉的量已经足够.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接下来的操作方法依次是 和 ;
(2)方案二,选用氢氧化钠溶液为试剂.
①向废水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当 时,停止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为了得到纯净的硫酸镁溶液,接着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请简要写出操作过程)
;
③……,得到硫酸镁固体.
(3)比较两个方案,假设实验中都没有损耗,那么,最后得到的硫酸镁固体的质量是否相同? ,原因是 .
(4)请你继续探究,设计新的方案(使用的试剂必须是与镁粉和氢氧化钠属不同类别):你选用的一种试剂是(写化学式) ;该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分析] 此题较为综合,即考查了基本的化学反应,又考查了实验操作,还考查了新的实验方案的设计.此题能体现同学们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同学们今后设计实验方案奠定基础.请同学们对从硫酸镁和少量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回收纯净的硫酸镁固体的实验方案进行讨论,需要同学们熟悉有关物质的性质、实验现象和相关的实验操作.
[答案](1)①镁粉有剩余,溶液中不再有气泡产生 Mg+H2SO4==MgSO4+H2↑②过滤,蒸发 (2)①不再生成沉淀 H2SO4+2NaOH==Na2SO4+2H2O MgSO4+2NaOH==Mg(OH)2↓+Na2SO4②过滤,取出沉淀,加入稀硫酸,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3)不同,方案一中加入镁粉,增加了硫酸镁的质量 (4)MgO,Mg0+H2SO4==MgSO4+H2O(还可能有其它合理答案).
问题2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课上展示了一套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化学反应都完全,氧化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查阅资料:草酸在浓硫酸存在时加热发生如下反应:
H2C2O4 CO↑+CO2+H2O
通过讨论,同学们对这套装置有了多种认识.
(1)第一小组同学说:从实验安全和实验操作程序看,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先加热___(填A或D)处,实验结束时,应_____(填先或后)停止D处的加热;从环保的角度讲,在E装置后还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其方法是: .
(2)第二小组的同学说:用该实验装置可以检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产物,其中B装置的作用_______ ;E装置的作用___ ;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_ _.
(3)第三小组的同学说:利用这套装置还可以测定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他们的测定方法是:称量氧化铁样品的质量10.0 g,样品与玻璃管的总质量为60.0 g,完全反应并冷却后再称量玻璃管与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57.6 g.计算实验测得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
(4)第四小组同学说:利用这套装置还有另外测定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的方法:先称量氧化铁样品的质量,再分别称量E装置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即可计算求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但按此方法实际实验测定结果却偏大,分析造成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
[分析]本题较好的体现了“理在书中,题在书外”,掌握好书本知识是解题的基础;利用化学计算的某些原理对实验中出现的数据进行处理是该题提出的能力要求;能否根据实验的具体情景对某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体现了同学们思维的境界.本题(1)、(2)两问的思维原点为课本中重点出现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这一重要的化学实验;解答第(3)问,须运用“反应前固体的质量之差==参加反应的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解答第(4)问需要考虑装置E和空气相连通这一具体的实验情景.
[答案](1)A 、先 、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2)除去CO2;检验CO与Fe2O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3CO+Fe2O3 2Fe+3CO2 (3)80% (4)原装置中空气含有的二氧化碳被E装置吸收
问题3请完成以下探究过程:
问题:如何鉴定孔雀石[Cu2(OH)2 CO3]加热分解的产物?
假设:假设孔雀石加热分解的产物是H2O、CO2和CuO.
设计实验:实验①:按右图进行实验,证明分解产物中有H2O和CO2 .
该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接 , 接 ;按此顺序连接的理由是:
.
实验②: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孔雀石完全分解后,试管中剩余的黑色固体是CuO(用图示或文字说明均可):
.
现象和结论:实验①中:U形管中的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证明产物中有 ;证明产物中有CO2的现象是 .实验②中(你设计的):因为有 现象,所以黑色固体中有铜元素;因为有 现象,所以黑色固体中有氧元素;由此可得到结论:产物中有CuO.
[分析]熟悉各套装置的功能、知道混合气体中各种成分检验的方法及实验的先后顺序、灵活运用有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此类问题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或能力.要对混合气体中的各种成分进行检验须遵循“先验水,后验其它”的原则,其中检验水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
[答案]设计实验:①d e b (或e,d,b) 必须先通过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否则,因澄清石灰水中水的挥发或冷凝作用而干扰原产物中水蒸气的检出;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须遵循长进短出的原则. ②待反应后的试管冷却,拔下橡皮塞,用一根长导管向黑色固体通氢气,一会儿,加热试管,当看到黑色固体变红,试管口有水珠时,停止加热,冷却,停止通入氢气(本问题是开放的:用图示、或其他合理解答均可) 现象和结论:①H2O(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试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 试管口有水珠出现 (解答要与设计实验②相匹配)
学以致用
1.将一块光亮的纯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表面变黑.对黑色物质的来源,提出你的二个预测(假设),并设计一个或几个实验来证明你预测的正确性.
预测序号\x09实验步骤和方法\x09现象和结论
预测1:可能来源于 \x09\x09
预测2:可能来源于 \x09\x09
2.用珍珠(主要成分CaCO3)加工成的“珍珠粉”是一种名贵中药材、保健品,可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假冒的“珍珠粉”,仅用肉眼观察难辨真假.为了向消费者提供鉴别方法,须找出真假“珍珠粉”理化性质上的差异.工商局提供了真、假“珍珠粉”样品,请你展开探究:(只要写出猜想、方案,不需要说出方案实施的具体结果)
猜想一: 真、假“珍珠粉”的气味可能不同 .
方案一: 取样,分别闻一闻它们的气味,分辨气味有无差异 .
猜想二: .
方案二: .
猜想三: .
方案三: .
3.实验室可以选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混有氯化氢、水蒸气)和进行有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如果要证明制得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应把A装置与E装置连接,E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如果要验证制得的气体是二氧化碳,除A装置外,还应选用上述装置中的 (填装置序号,下同).
(4)如果要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从上述各装置中选择适当的装置进行连接,连接顺序是 ,其中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4.为验证Fe、Ag、CU的活动性顺序,小红同学用了三种试剂(其中只有一种盐溶液)进行实验,小朗同学用了与小红完全不同的三种试剂(其中有两种盐溶液)进行实验,她们都取得了相同的实验结果.请写出两位同学在实验中所用的试剂的化学式:
(1)小红同学 ;(2)小朗同学 .
5.课堂上同学们利用甲图装置做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时,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于是老师加了一个u形管,如乙图,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
请回答: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用乙装置后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2)中推测的原因,请你设计一个新的改进装置(可用图示或用文字叙述改进要点).
6.我国青海湖地区素有“夏天晒盐,冬天捞碱”之说,其中捞出的碱主要是碳酸钠和少量氯化钠的混合物.小王同学以捞出的碱作为样品,并用以下一套装置对样品进行分析,根据量筒中收集到的液体的体积(相当于二氧化碳的体积)来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已知:HCl+NaHCO3===NaCl+CO2↑+H2O;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溶解度很小)
(1)在A和B 两套装置中,哪一套装置更合理________(选填“A”或“B”).
(2)准确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锥形瓶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 ______(填“有”或“没有”).
(4)若实验中用的盐酸是浓盐酸,则测得的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与实际值相比会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5)在实验过程中,对取用样品的量的多少有一定要求,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预测序号\x09实验方案\x09结论和解释
预测1:由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x09将铜片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现象.\x09若铜片上仍有黑色物质出现,说明预测1正确.
预测2:由酒精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 \x09\x09
(可能的实验方案还有:(1)用酸或H2、CO等,检验预测假设的成分;(2)冷却后,用软布轻擦黑色物质.)
提示:黑色物质有可能与铜本身有关(氧化铜),也可能来源于酒精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
2.猜想:真假“珍珠粉”在水中的溶解性可能不同;
方案:取样,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并搅拌,观察它们溶解性有无差异.
猜想:真假“珍珠粉”与酸反应现象可能不同;
方案:取样,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现象有无差异.
猜想:真假“珍珠粉”灼烧后可能有不同现象;
方案:取样,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片刻,观察色态变化.
3.(1)CaCO3+2HCl==CaCl2+H2O+CO2↑(2)出现白色沉淀,AgNO3+HCl==AgCl↓+HNO3 (3)E、C (4)A、E、B、D,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或吸收CO2中的水分)
4.(1)Fe、Cu(NO3)2、Ag;(2)Fe(NO3)2、Cu、AgNO3
△
5.(1)2H2O===2H2O+O2↑(2)氧气中含有的较多的水蒸气得到冷却
(3)可将产生的气体通过浓硫酸(或氧化钙或无水氯化钙或烧碱固体或碱石灰)进行干燥.6.(1)A (2)取出导管,量筒平放,视线与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切
(3)没有 (4)偏大 (5)因为样品量太多会使液体外溢或气体外逸导致测量不准;太少会导致气体量太少,产生的气压不够,造成较大误差
专题八 科学探究
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探究,科学探究也是化学的中心环节.学会探究,在研究中学,在学中研究,是当今学习方式变革的方向.化学学习中比较常见的科学探究活动主要有两种,一是实验探究,、二是调查、辩论等活动.
归纳整理
一、什么是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原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这里的科学探究指的是同学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二、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1、发现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 4、收集证据 5、解释与结论
6、交流与讨论
问题探究
问题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的探究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发现问题] 小丽发现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 小茜发现自己的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小玲发现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物质,好像生了“锈”一般.
[提出问题] 这三种物质“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收集证据] (1)回忆已有知识:铁生锈的条件是 .
(2)查阅有关资料:“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一系列的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3)实验探究:将四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x09 \x09 \x09
实验现象\x09铜片不生锈\x09铜片不生锈\x09铜片不生锈\x09铜片生锈且水面附近锈蚀最严量
由实验可知:铜生锈是铜与水、 、 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铜变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得出结论] 经过交流讨论,三位同学认为这些物质“生锈”除了可能与水有关外,还可能都与 (填物质名称)有关.
[反思与应用] 利用所得结论填空:
(1)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
(2)请你提出一条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建议 .
【分析】本题以一个研究课题为背景,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实验探究等步骤,让我们身临其境地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要求结合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并对结果进行反思和应用.通过对实验装置的分析,铜生锈是铜与水、氧气、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铁生锈的有关知识和题中信息,综合判断知,铁、铜、苹果的“生锈”都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有关.知道锈蚀的原因后,不难找出应用的方法.
【参考答案】[收集证据](1)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3)氧气(或O2)、二氧化碳(或CO2).[得出结论] 氧气. [反思与应用](1)保持金属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或表面镀上保护膜等)(2)将食品进行真空包装等.
问题2小红发现松软的面包、酥脆的饼干内部都有许多小孔(如图所示).为探究这个问
题,她从面点师那里了解到:此类食品制作过程中常 加入膨松
剂,碳酸氢钠就是一种常用的膨松剂.小红从超市买来一袋膨
松剂(碳酸氢钠),按照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对其进行探究.
①阅读使用说明:一使用时与面粉混合均匀,加水拌和,成
型后直接焙制;②观察到样品为白色粉末状物质; ③取少量
样品加入水,发现其完全溶解;④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
pH = 11;⑤取少量样品,向其中加人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⑥取适量样品放人试管加热,产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l)请你通过以上实验判断,形成小孔的气体应该是 .你猜测产生这种
气体的原因有 .
(2)将少许面粉加人水中 取上层液用H试纸测量,显中性,由此你认为碳酸氢钠
能使食品膨松的主要原因是 .
(3)请你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总结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
(4)请你写出你所了解的碳酸氢钠的其他用途 .
【分析】通过对题中事实与实验现象的归纳得出:碳酸氢钠含碳酸根,产生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是二氧化碳,再根据研究物质的方法,得出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参考答案】(1)二氧化碳;一是此类食品在制作过程中经过发酵,产生酸与碳酸氢钠反应,二是碳酸氢钠在加热过程中分解放出二氧化碳.(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使食品内部形成许多小孔.(3)白色固体,能(易)溶于水.(4)制取二氧化碳、治疗胃酸过多、作干粉灭火器中的药品等.
问题3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蔡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热量放出.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蔡认为不可能.小蔡的依据是:
为了证实小军的看法,请你设计一个证明CO32-不存在的实验.
实验步骤\x09实验现象\x09实验结论
\x09\x09
(2)小蔡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 性.
[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由于产生的气体是由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所得,且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照课本中H2O2和MnO2混合制氧气实验,可知气体是O2.由于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吸滤瓶中的空气膨胀,使烧杯中有气泡.
【答案】实验一:(1)氧气.(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使吸滤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因此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看到有气泡产生.实验二:(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不可能有Na2CO3 . 取少量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生成物中没有Na2CO3.(2)碱 ;Na2O2 +2H2O == 4NaOH+O2↑
学以致用
1、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象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2、用盐酸可以清除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盐酸中主要含有H2O分子、H+、Cl-.某探究小组为探究稀盐酸中的哪种微粒能使氧化铁溶解,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得出了初步结论.(1)请填写下表中的实验结论:
实验过程\x09实验现象\x09实验结论
向盛有少量Fe2O3的试管
中加入NaCl溶液,振荡\x09固体不溶解\x09
(2)是否需要做“向Fe2O3中加入水”的对比实验?为什么?
.
3、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1)猜想一: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 \x09\x09.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x09\x09\x09\x09;\x09 \x09.
(2)猜想二: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 现象(填“放热”或“吸热”).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
① \x09\x09\x09\x09\x09 \x09;
② \x09\x09\x09\x09\x09\x09;
③ \x09\x09\x09 \x09\x09\x09.
(3)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甲同学与乙同学进行讨论,一起猜想.
甲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 乙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
你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填写下表):
方 案\x09现 象 和 结 论
\x09
4、小刚为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锌锰干电池,做了以下探究:他打
开一节废电池,观察到如下现象:○1黑色碳棒完好无损;○2电极周围充满黑色粉末;○3里面有少量无色晶体;○4金属外壳明显破损.
小刚查阅了资料:锌锰干电池的结果如图所示,它以中心的碳棒(石墨)做正极,外围的锌筒做负极,锌筒与碳棒之间填满用氯化铵溶液(做电解质)拌湿的二氧化锰和石墨,石墨不参加化学反应,仅起导电作用,在电池的使用中,锌逐渐变成了氯化锌.请你根据初中学习的知识和小刚的探究活动,填写以下空白.
(1)用碳棒做电极主要利用了石墨的____性.(2)干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____.
(3)以氯化锌为例,写出证明废电池中含有氯化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__________.
(4)用简单的方法证明黑色粉末中含有石墨,写处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5)通过回收废旧锌锰电池可得到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 __(至少答2种).
5、小兵在一本参考书上发现,镁居然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于是他迫不及待的做起了这个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粉末和一种黑色粉末.⑴ 根据实验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 这个实验还引发了我对过去某些知识的反思,从而有些新的发现:
① ;② .
一、选择题
1、B 2、(1)Cl-不能使Fe2O3溶解;H2O分子不能使Fe2O3溶解.(2)不需要;因为NaCl溶液中含有水,已证明H2O分子不能使Fe2O3溶解 3、⑴Ca(OH)2;CaCO3. 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⑵放热; ①取适量块状固体B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烧杯外壁.②取适量块状固体B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立即用温度计测定溶液温度的变化.③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少量水,立即塞上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同时将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水的水槽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放出.④在试管中加入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少量水,立即在试管口套上一只瘪气球,观察气球体积的变化.(3)Ca(OH)2 和CaCO3的混合物;
方 案\x09现象和结论
步骤①:将所得固体C加入到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再向其中滴入两滴酚酞试液;
步骤②:再向试管中滴入稀盐酸.\x09①若溶液变红,则白色固体C中含有Ca(OH)2
若溶液不变红,则白色固体C中不含有Ca(OH)2
②若有泡产生,则白色固体C中含有CaCO3
若无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C中不含有CaCO3
4、(1)导电(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略(4)将黑色粉末放在金属片上加热,黑色粉末燃烧(有火星)(5)碳棒(石墨)、锌、二氧化锰、氯化锌、氯化铵(任意两个) 5、⑴ 2Mg+CO2 2MgO+C ⑵ ① 在一定条件下,CO2也能支持燃烧;②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CO2灭火;[或CO2不支持燃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