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要联系实际和名人事例!明天就要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20:21:03
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要联系实际和名人事例!明天就要啊!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要联系实际和名人事例!明天就要啊!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要联系实际和名人事例!明天就要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

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要联系实际和名人事例!明天就要啊!
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
要联系实际和名人事例!明天就要啊!

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要联系实际和名人事例!明天就要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陷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这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
“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册.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何能得以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乐”.这方面的例子莫过于闯王了.1644年春,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这令我想起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老.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4),管夷吾举于士(5),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8)于是人也(9),必先苦其心志(10),劳其筋骨(11),饿其体肤(12),空乏其身(13),行拂乱其所为(14),所以(15)动心...

全部展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4),管夷吾举于士(5),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8)于是人也(9),必先苦其心志(10),劳其筋骨(11),饿其体肤(12),空乏其身(13),行拂乱其所为(14),所以(15)动心忍性(16),曾益其所不能(17)。
人恒(18)过(19),然后能改(20);困于心(21),衡于虑(22),而后作(23);征于色(24),发于声(25),而后喻(26)。入则无法家拂(bì)士(2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8),国恒亡(29)。
然后知生于忧患(30),而死于安乐也(31)。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下》,告子,姓告,孟子的学生,兼治儒墨之学。这里节选的部分,有的版本题为《舜发于畎亩之中》。题目是编者加的。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是从田野间发迹的。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发,起,指被任用。于,介词,从。畎,田间水沟,田中的垄沟。亩,田垄。“畎亩”,泛指田野。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举用起来的。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举,被举用,被选拔。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贩子中被举用起来的。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又辅佐周武王。于,介词,从。
(5)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放被录用。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群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士,狱官。
(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7)百里溪举于市:百里奚从市井里被举用而登上相位的。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王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
(8)大任:重大责任或治理国家的责任。任,责任,担子。
(9)于是人也:(把重大责任)给这个人。是,指示代词,这。也,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解释。
(10)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
(11)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劳累。劳,使……劳苦。其,代词,他的。
(12)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13)空乏其身: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
(14)行拂乱其所为: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所为,所行。
(15)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16)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17)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长才干。曾,通“增”,增加。所,助词,与“不能”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不能达到的对象。
(18)恒:常。
(19)过:这里的意思是犯过失。
(20)然后能改:这样以后才能改过。
(21)困于心:内心困扰。困,忧困。于,介词,在。
(22)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23)而后作:然后才能有所行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24)征于色:征验于颜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
(25)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26)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27)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入,在里面,指国内。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弼。
(2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或外来的祸患。出,在外面。指国外。敌国,敌对的国家。外患,外来的灾难,多指外部入侵。者,语气助词,表停顿。
(29)国恒亡:国家常常要灭亡。恒,常。
(30)然后知生于忧患:这样以后,才明白因为忧患而生存发展。然后,这样以后。于,介词,由于,表原因。生,使……生存。
(31)死于安乐:安逸享受使人萎靡死亡。使……死亡。
【译文】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从卖鱼盐的商贩中被举用起来,管夷吾(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关押起来)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下重要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通过这些)使他内心惊动,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长才干。
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过;使他内心困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表现在声音上,(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能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个国家常常会导致灭亡。
这样以后才明白,忧愁祸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收起

【原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

全部展开

【原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注释】
①畎(quǎn)亩:田间,田地。②傅说(yuè):殷武丁时人,曾为 刑徒,
在傅险筑墙,后被武丁发现,举用为相。③版筑:一种筑墙工作, 在两块墙
版中,填人泥土夯实。④胶鬲(gé):殷纣王时人,曾以贩卖鱼、 盐为生,
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辅佐周武王。⑤管夷吾:管仲。士:此 处指狱囚管
理者。当年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失败后,管仲随他 一起逃到鲁
国,齐桓公知道他贤能,所以要求鲁君杀死公子纠,而把管仲押 回自己处理。
鲁君于是派狱囚管理者押管仲回国,结果齐桓公用管仲为宰相。(6)孙叔敖:
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隐居海边,被楚王发现后任为令尹 (宰相)。(7)百
里奚举于市:春秋时的贤人百里奚,流落在楚国,秦穆公 用五张羊皮的价格
把他买回,任为宰相,所以说“举于市”。(8)曾:同 “增”。(9)衡:
通“横”,指横塞。(10)征:表征,表现。(11)法家拂 士:法家,有法
度的大臣;拂,假借为“弼”,辅佐;拂士即辅佐的贤士。
【常见译文】
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 选拔出来,
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
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
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
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
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
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
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普遍观点】
原文中先列举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 奚六人出身下层,
然后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云云,令人很容易想到意
志的磨练方面,最后一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尤其令人想到逆境中发奋图
强的浓厚悲剧意识。这种解释一般为后人接受,看似并无大碍.

收起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出自孟子的一句名言。原文是这样的: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这是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

全部展开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出自孟子的一句名言。原文是这样的: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这是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所以他得出结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宋儒张载在其名篇《西铭》中也说: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富贵福泽可以使我们生活得更好,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也是人们追求的愿望。贫贱忧戚,则是人们所不愿接受的。但张载却说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是帮助你取得成功的机会。人们都希望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孟子却说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人们不愿贫贱忧戚,张载却说这是“玉汝于成”,帮助你成功。二者思想是一致的,包含着深刻哲理,体现了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人生不是康庄大道,总是会遇到种种艰难曲折,要在不断经历失败和挫折,不断克服困难的奋斗中前进。正是这样的人生智慧,指引人们把困难和逆境看作激励自己奋进的动力,自觉地在困难和逆境中磨炼自己,愈挫愈奋,不屈不挠地去争取胜利,养成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一部中国历史,处处渗透着这种精神。司马迁在蒙受宫刑的奇耻大辱的情况下,发奋著述,完成了不朽巨著《史记》。他在致友人任安的信《报任安书》中,曾列举了许多先贤在逆境中奋起的事例,如周文王被拘禁,推演了《周易》;孔子受困厄,作了《春秋》;屈原遭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著了《国语》;孙子受了膑脚之刑,修了《兵法》,等等。他说,所有这一切,都是先贤在困厄中发奋作出的业绩。司马迁正是以此激励自己,继承这种精神,完成了撰写《史记》的伟业。
今天我们国家处在安定发展的时期,这一代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怀爱护。安乐的成长环境,使他们中的多数人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对挫折困难的适应能力较差的弱点,有的甚至只因一些细小的挫折而犯罪以至自杀。针对这种情况,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理,提倡自觉磨炼的精神,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有自觉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担当起迎接伟大民族复兴的重任。
当一个人不如意的时候,他/她要是能真正体会这个道理的时候,也许,就离成功不远了。
临事之时,似乎一切的不幸都降临在自己的头上,其实,是自己的性格或是所做所为沉积的结果。
感谢大家的关注。以此文与所有的有志之士共勉。

收起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陷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全部展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陷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这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
“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册。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何能得以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乐”。这方面的例子莫过于闯王了。1644年春,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这令我想起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老。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
回答者:佳期∮如梦 - 助理 二级 11-14 20:0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2),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3),胶鬲举于鱼盐之中(4),管夷吾举于士(5),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8)于是人也(9),必先苦其心志(10),劳其筋骨(11),饿其体肤(12),空乏其身(13),行拂乱其所为(14),所以(15)动心忍性(16),曾益其所不能(17)。
人恒(18)过(19),然后能改(20);困于心(21),衡于虑(22),而后作(23);征于色(24),发于声(25),而后喻(26)。入则无法家拂(bì)士(2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8),国恒亡(29)。
然后知生于忧患(30),而死于安乐也(31)。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下》,告子,姓告,孟子的学生,兼治儒墨之学。这里节选的部分,有的版本题为《舜发于畎亩之中》。题目是编者加的。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是从田野间发迹的。舜原来在历山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主之位。发,起,指被任用。于,介词,从。畎,田间水沟,田中的垄沟。亩,田垄。“畎亩”,泛指田野。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举用起来的。傅说原在傅岩地方作泥水匠,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用他为相。举,被举用,被选拔。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是从卖鱼盐的商贩子中被举用起来的。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来又辅佐周武王。于,介词,从。
(5)管夷吾举于士: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放被录用。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群位,纠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齐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为相。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录用。士,狱官。
(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的。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令尹。
(7)百里溪举于市:百里奚从市井里被举用而登上相位的。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王被俘后,他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
(8)大任:重大责任或治理国家的责任。任,责任,担子。
(9)于是人也:(把重大责任)给这个人。是,指示代词,这。也,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解释。
(10)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
(11)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劳累。劳,使……劳苦。其,代词,他的。
(12)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13)空乏其身: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
(14)行拂乱其所为: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所为,所行。
(15)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16)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17)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长才干。曾,通“增”,增加。所,助词,与“不能”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不能达到的对象。
(18)恒:常。
(19)过:这里的意思是犯过失。
(20)然后能改:这样以后才能改过。
(21)困于心:内心困扰。困,忧困。于,介词,在。
(22)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23)而后作:然后才能有所行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24)征于色:征验于颜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
(25)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26)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27)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入,在里面,指国内。法家,有法度的世臣。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弼。
(2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或外来的祸患。出,在外面。指国外。敌国,敌对的国家。外患,外来的灾难,多指外部入侵。者,语气助词,表停顿。
(29)国恒亡:国家常常要灭亡。恒,常。
(30)然后知生于忧患:这样以后,才明白因为忧患而生存发展。然后,这样以后。于,介词,由于,表原因。生,使……生存。
(31)死于安乐:安逸享受使人萎靡死亡。使……死亡。
【译文】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从卖鱼盐的商贩中被举用起来,管夷吾(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关押起来)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下重要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通过这些)使他内心惊动,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长才干。
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过;使他内心困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表现在声音上,(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能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这个国家常常会导致灭亡。
这样以后才明白,忧愁祸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回答者:176883259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1-14 20:02
【原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注释】
①畎(quǎn)亩:田间,田地。②傅说(yuè):殷武丁时人,曾为 刑徒,
在傅险筑墙,后被武丁发现,举用为相。③版筑:一种筑墙工作, 在两块墙
版中,填人泥土夯实。④胶鬲(gé):殷纣王时人,曾以贩卖鱼、 盐为生,
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辅佐周武王。⑤管夷吾:管仲。士:此 处指狱囚管
理者。当年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失败后,管仲随他 一起逃到鲁
国,齐桓公知道他贤能,所以要求鲁君杀死公子纠,而把管仲押 回自己处理。
鲁君于是派狱囚管理者押管仲回国,结果齐桓公用管仲为宰相。(6)孙叔敖:
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隐居海边,被楚王发现后任为令尹 (宰相)。(7)百
里奚举于市:春秋时的贤人百里奚,流落在楚国,秦穆公 用五张羊皮的价格
把他买回,任为宰相,所以说“举于市”。(8)曾:同 “增”。(9)衡:
通“横”,指横塞。(10)征:表征,表现。(11)法家拂 士:法家,有法
度的大臣;拂,假借为“弼”,辅佐;拂士即辅佐的贤士。
【常见译文】
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 选拔出来,
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
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
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
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
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
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
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普遍观点】
原文中先列举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 奚六人出身下层,
然后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云云,令人很容易想到意
志的磨练方面,最后一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尤其令人想到逆境中发奋图
强的浓厚悲剧意识。这种解释一般为后人接受,看似并无大碍.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197467.html?si=1
回答者:1921681222 - 经理 四级 11-14 20:17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出自孟子的一句名言。原文是这样的: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这是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所以他得出结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宋儒张载在其名篇《西铭》中也说: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富贵福泽可以使我们生活得更好,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也是人们追求的愿望。贫贱忧戚,则是人们所不愿接受的。但张载却说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是帮助你取得成功的机会。人们都希望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孟子却说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人们不愿贫贱忧戚,张载却说这是“玉汝于成”,帮助你成功。二者思想是一致的,包含着深刻哲理,体现了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人生不是康庄大道,总是会遇到种种艰难曲折,要在不断经历失败和挫折,不断克服困难的奋斗中前进。正是这样的人生智慧,指引人们把困难和逆境看作激励自己奋进的动力,自觉地在困难和逆境中磨炼自己,愈挫愈奋,不屈不挠地去争取胜利,养成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一部中国历史,处处渗透着这种精神。司马迁在蒙受宫刑的奇耻大辱的情况下,发奋著述,完成了不朽巨著《史记》。他在致友人任安的信《报任安书》中,曾列举了许多先贤在逆境中奋起的事例,如周文王被拘禁,推演了《周易》;孔子受困厄,作了《春秋》;屈原遭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著了《国语》;孙子受了膑脚之刑,修了《兵法》,等等。他说,所有这一切,都是先贤在困厄中发奋作出的业绩。司马迁正是以此激励自己,继承这种精神,完成了撰写《史记》的伟业。
今天我们国家处在安定发展的时期,这一代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怀爱护。安乐的成长环境,使他们中的多数人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对挫折困难的适应能力较差的弱点,有的甚至只因一些细小的挫折而犯罪以至自杀。针对这种情况,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理,提倡自觉磨炼的精神,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有自觉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担当起迎接伟大民族复兴的重任。
当一个人不如意的时候,他/她要是能真正体会这个道理的时候,也许,就离成功不远了。
临事之时,似乎一切的不幸都降临在自己的头上,其实,是自己的性格或是所做所为沉积的结果。
感谢大家的关注。以此文与所有的有志之士共勉。

收起

【原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

全部展开

【原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注释】
①畎(quǎn)亩:田间,田地。②傅说(yuè):殷武丁时人,曾为 刑徒,
在傅险筑墙,后被武丁发现,举用为相。③版筑:一种筑墙工作, 在两块墙
版中,填人泥土夯实。④胶鬲(gé):殷纣王时人,曾以贩卖鱼、 盐为生,
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辅佐周武王。⑤管夷吾:管仲。士:此 处指狱囚管
理者。当年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失败后,管仲随他 一起逃到鲁
国,齐桓公知道他贤能,所以要求鲁君杀死公子纠,而把管仲押 回自己处理。
鲁君于是派狱囚管理者押管仲回国,结果齐桓公用管仲为宰相。(6)孙叔敖:
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隐居海边,被楚王发现后任为令尹 (宰相)。(7)百
里奚举于市:春秋时的贤人百里奚,流落在楚国,秦穆公 用五张羊皮的价格
把他买回,任为宰相,所以说“举于市”。(8)曾:同 “增”。(9)衡:
通“横”,指横塞。(10)征:表征,表现。(11)法家拂 士:法家,有法
度的大臣;拂,假借为“弼”,辅佐;拂士即辅佐的贤士。
【常见译文】
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 选拔出来,
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
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
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
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
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
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
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普遍观点】
原文中先列举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 奚六人出身下层,
然后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云云,令人很容易想到意
志的磨练方面,最后一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尤其令人想到逆境中发奋图
强的浓厚悲剧意识。这种解释一般为后人接受,看似并无大碍。【原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注释】
①畎(quǎn)亩:田间,田地。②傅说(yuè):殷武丁时人,曾为 刑徒,
在傅险筑墙,后被武丁发现,举用为相。③版筑:一种筑墙工作, 在两块墙
版中,填人泥土夯实。④胶鬲(gé):殷纣王时人,曾以贩卖鱼、 盐为生,
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辅佐周武王。⑤管夷吾:管仲。士:此 处指狱囚管
理者。当年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失败后,管仲随他 一起逃到鲁
国,齐桓公知道他贤能,所以要求鲁君杀死公子纠,而把管仲押 回自己处理。
鲁君于是派狱囚管理者押管仲回国,结果齐桓公用管仲为宰相。(6)孙叔敖:
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隐居海边,被楚王发现后任为令尹 (宰相)。(7)百
里奚举于市:春秋时的贤人百里奚,流落在楚国,秦穆公 用五张羊皮的价格
把他买回,任为宰相,所以说“举于市”。(8)曾:同 “增”。(9)衡:
通“横”,指横塞。(10)征:表征,表现。(11)法家拂 士:法家,有法
度的大臣;拂,假借为“弼”,辅佐;拂士即辅佐的贤士。
【常见译文】
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 选拔出来,
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
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
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
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
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
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
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普遍观点】
原文中先列举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 奚六人出身下层,
然后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云云,令人很容易想到意
志的磨练方面,最后一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尤其令人想到逆境中发奋图
强的浓厚悲剧意识。这种解释一般为后人接受,看似并无大碍。【原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注释】
①畎(quǎn)亩:田间,田地。②傅说(yuè):殷武丁时人,曾为 刑徒,
在傅险筑墙,后被武丁发现,举用为相。③版筑:一种筑墙工作, 在两块墙
版中,填人泥土夯实。④胶鬲(gé):殷纣王时人,曾以贩卖鱼、 盐为生,
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辅佐周武王。⑤管夷吾:管仲。士:此 处指狱囚管
理者。当年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失败后,管仲随他 一起逃到鲁
国,齐桓公知道他贤能,所以要求鲁君杀死公子纠,而把管仲押 回自己处理。
鲁君于是派狱囚管理者押管仲回国,结果齐桓公用管仲为宰相。(6)孙叔敖:
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隐居海边,被楚王发现后任为令尹 (宰相)。(7)百
里奚举于市:春秋时的贤人百里奚,流落在楚国,秦穆公 用五张羊皮的价格
把他买回,任为宰相,所以说“举于市”。(8)曾:同 “增”。(9)衡:
通“横”,指横塞。(10)征:表征,表现。(11)法家拂 士:法家,有法
度的大臣;拂,假借为“弼”,辅佐;拂士即辅佐的贤士。
【常见译文】
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 选拔出来,
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
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
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
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
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
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
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普遍观点】
原文中先列举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 奚六人出身下层,
然后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云云,令人很容易想到意
志的磨练方面,最后一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尤其令人想到逆境中发奋图
强的浓厚悲剧意识。这种解释一般为后人接受,看似并无大碍。【原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注释】
①畎(quǎn)亩:田间,田地。②傅说(yuè):殷武丁时人,曾为 刑徒,
在傅险筑墙,后被武丁发现,举用为相。③版筑:一种筑墙工作, 在两块墙
版中,填人泥土夯实。④胶鬲(gé):殷纣王时人,曾以贩卖鱼、 盐为生,
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辅佐周武王。⑤管夷吾:管仲。士:此 处指狱囚管
理者。当年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失败后,管仲随他 一起逃到鲁
国,齐桓公知道他贤能,所以要求鲁君杀死公子纠,而把管仲押 回自己处理。
鲁君于是派狱囚管理者押管仲回国,结果齐桓公用管仲为宰相。(6)孙叔敖:
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隐居海边,被楚王发现后任为令尹 (宰相)。(7)百
里奚举于市:春秋时的贤人百里奚,流落在楚国,秦穆公 用五张羊皮的价格
把他买回,任为宰相,所以说“举于市”。(8)曾:同 “增”。(9)衡:
通“横”,指横塞。(10)征:表征,表现。(11)法家拂 士:法家,有法
度的大臣;拂,假借为“弼”,辅佐;拂士即辅佐的贤士。
【常见译文】
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 选拔出来,
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
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
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
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
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
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
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普遍观点】
原文中先列举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 奚六人出身下层,
然后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云云,令人很容易想到意
志的磨练方面,最后一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尤其令人想到逆境中发奋图
强的浓厚悲剧意识。这种解释一般为后人接受,看似并无大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