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中国女性地位的变化的现实意义或者学术价值,写作目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0 01:34:20
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中国女性地位的变化的现实意义或者学术价值,写作目的
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中国女性地位的变化的现实意义或者学术价值,写作目的
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中国女性地位的变化的现实意义或者学术价值,写作目的
【摘 要】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女性所扮演的角色在不断发生变化,在中国两千年的文学史,女性实际上处于历史的盲点.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女性觉醒的自我意识使她们要求独立存在,争取独立人格.从五四开始,就有大量作家在其作品中塑造这样的女性形象.但由于社会的局限,这些追求独立的女性有的重新回到以前的生活,有的也没追求到自己想要的生活.随着社会进步,作品中独立女性行象趋于完善.但到现代社会中,独立意识在传承过程中有所失,而文学作品中独立精神可以启发现代女性独立意识的复苏.
【关键词】女性地位;文学作品; 独立
在《汉乐府》中脍炙人口的词句:“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它讲述的是一位女子的山盟海誓,充分提炼了自由恋爱的精神和敢爱敢恨的态度.也许很多人是从琼瑶阿姨的作品中了解其中的情怀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 这样的情怀却出自先秦和汉代的历史背景.
我们可能印象中古代就应该是充满了性别歧视和礼教压抑的 但其实这首诗就能反映出这种地位差别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相敬如宾 至死不渝 相濡以沫等形容男女相敬相爱的词汇 就足见性别歧视本身始终存在于我们文化当中.
应该说性别问题是带有社会性的 ,一方面是男性在社会分工中逐渐占据了非常主要的地位 ,另一方面也跟汉武帝独尊儒术后 ,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的礼教建立有关. 但是便如此, 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仍然不能完全抹去那些自由浪漫的诗篇.
从先秦到汉唐 ,封建社会的如日中天, 也从根本上淹没了诗句的美好意义 .从而进入了一个男尊女卑, 天经地义的时代.
应该说, 随着封建礼教的发展, 对妇女的迫害和歧视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不但男性在婚姻上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男方在婚姻关系中占据绝对地位, 对感情不忠的量刑差异也颇为巨大. 更严重的表现形式就是女性本身被物化.
五四之前,中国女性没有独立的人格精神,她们被“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大绳索捆绑着,又被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戒律禁锢着思想,成为封建宗法制的一种没有人格的机器.她们无论怎样努力,都只是社会和家庭的附属品,这是历史悠久的封建文化背景和社会造成的.到了近代,随着西方科学民主的新思想不断涌入,妇女的思想也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五四时期,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女性主义高峰.这时期的女性思想,不仅传承了近代的女权运动,使女性对其社会、家庭地位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初步唤醒了处于封建父权压迫下的中国妇女寻求独立人格的意识,而且直接培养了鲁迅,周作人等五四女性解放的同谋者和女性作家写作的滥觞.五四及以后的作家作品中的女性都受新思想的影响,不断从封建家庭中走出来,追求自身的独立和解放.
有着先进女性观点的鲁迅,对女性的解放问题有着长期、深入地思考,对女性的不幸遭遇和在社会中的悲惨处境给予充分的揭示其中,受到良好教育和个性解放思想影响的子君便是他唯一一篇爱情小说《伤逝》中追求独立人格的女性形象.子君受过资产阶级启蒙教育,有着反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觉悟.由于这种先进思想的驱动,使她能够很容易接受涓生与她交谈的事物“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易卜生,谈泰戈尔,谈雪莱……”也正是这些新思想、新偶像促使子君反思自己的人生价值,要求独立,离开束缚她的封建家庭,成为一个摔门而走的娜拉.
鲁迅在倡导女性解放时,强调的不是参政权、教育权而是经济权.在娜拉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时,鲁迅就写下了《娜拉走后怎样》来说明:从事理上推想,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的说吧,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卖掉. 经济独立是女子寻求自由获得人格独立的首要因素.从子君结局也可以看出鲁迅意识中女性经济独立的重要.他在《关于妇女解放》中进一步说:“俗话说‘受人一饭,听人使唤’所有一切女子,倘不得到和男子同等的经济权,我认为所有好名目,就都是空话. ”
而女作家在反映女性生存与独立时,大多则以精神层面讲述女性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执着于女性的精神追求从而达到人格的独立.丁玲笔下的沙菲就是个性独立与精神追求的代表.沙菲以自我保护的胜利反抗了异化的爱情,保住了女性的尊严.她追求在完整意义上的女性存在价值,充分理解人,特别是对劣势女人的理解和尊重.沙菲喊出了女性自己的声音,将女性思想追求呈现出来,大胆的反叛男权文化对女性思想的抹杀和忽视.沙菲的选择就是丁玲最终对女性的自我理解.丁玲说:“我感到寂寞,苦闷,我要倾诉,我要呐喊,我没有别的办法,我拿起笔,书写我对旧中国封建社会愤懑与反抗.” 丁玲及其笔下的沙菲都有较高的精神追求,想使女性真正被尊重,实现人格独立.但在当时社会,最终仍然是陷入了“觉醒了却无路可走”的处境.
无论鲁迅笔下的子君,因经济不独立而被迫走回封建家庭,还是丁玲笔下有着较高精神追求却找不到出路的沙菲,她们都未真正获得人格独立.伴随着对女性独立人格的思索,历史进入五六十年代.此时,在继承五四思想的基础上,女性更进一步认识自己,执着于真正独立的探索.杨沫的《青春之歌》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女性形象,她在经历了和子君、沙菲一样的苦闷后,最终找寻到自己的事业——走向革命,真正实现了女性的独立.林道静意识到不能向子君一样在经济上依附于男人,故而不断追求经济独立;也不能向沙菲一样将精神追求只停留在空想上,继而通过行动找寻到自己理想的出路,林道静最终真正冲破封建男权社会的禁锢,以女性意识为主题,坚守着不断探索经济独立和精神追求的信念,成为女性追求的典范.
综上所述,三个女性追求人格独立的道路启示着现代女性:要独立自强,就要养成独立的性格,并具备谋生的能力,在经济独立的同时,还要不断的自我完善,按照自己的精神追求去规划自己的人生,从而达到经济独立.将男性视为生活的伴侣而不是依附对象,由经济上的独立走向社会角色的独立,最终达到人格的独立.
更是在现在社会中,“女强人”的魔咒给现代独立女性带来了颇大的社会压力 这都促使了当代中国女性重新的 自主的思考自己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 新一代的知识女性已经有了更加豁达的想法 无论是选择成为贤妻良母、专职太太 还是选择独当一面的职业女性 不卑不亢态度 独立个性的生活追求 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身旁 这也似乎为我们提供了对未来女性形象更美好的遐想
如今在中国, 女性应越来越多的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中担负重要的责任了, 不说诸如护士之类的服务性行业和文艺领域是女性垄断的行业. 现在女性也越来越多的从事技术研究 ,行政管理等职务 ,甚至在军队这种充满阳刚之气的行业中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事实上,社会发展到今天,女性在人格独立的问题上有些迷失.一些女性在心理上对男性依附和对社会的依赖并没有完全消除.在市场竞争中,她们比男性往往更缺乏适应能力和心理准备,遇到困难和冲突,不是寻找自救而是寻找依赖的对象.总之,女性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在不断追寻中确立,发展到现代社会却有部分迷失,这个过程是复杂的,这种精神不会因一个时代而结束,是要靠女性不断探索更新.重读经典,从子君,沙菲,林道静身上体味这种女性独立人格是必要的.总的来说 ,中国女性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 最终走向了独立和解放 .未来这样一种思想, 必然在不断的传承中发展深入 .中国女性将在祖国的繁荣发展中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 .也必然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更多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徐敏.女性主义的中国道路——五四女性思潮中的周作人女性思想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鲁迅.关于妇女解放 鲁迅全集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3] 张永泉.个性主义的悲剧——解读丁玲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九十年代中国女性主义小说在主题表达上常以类型化的方式出现:一是身体写作;二是对女性主体性历史的虚构;三是对神圣母亲形象的解构;四是对姐妹情谊的建构。对这些主题进行辨析,发现误区,阐明意义,有利于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更长久的发展。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文学批评中不断出现了“缺憾”、“误区”、“危机”、“困境”等字眼,当然用这些字眼很难有效地界定九十年代依然繁茂的女性文学创作,但女...
全部展开
九十年代中国女性主义小说在主题表达上常以类型化的方式出现:一是身体写作;二是对女性主体性历史的虚构;三是对神圣母亲形象的解构;四是对姐妹情谊的建构。对这些主题进行辨析,发现误区,阐明意义,有利于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更长久的发展。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文学批评中不断出现了“缺憾”、“误区”、“危机”、“困境”等字眼,当然用这些字眼很难有效地界定九十年代依然繁茂的女性文学创作,但女性文学创作中存在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而评论界之所以在这个时间段集中提出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一是因为中国。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