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教学反思,您认为有以下哪些方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4 00:23:33
关于写教学反思,您认为有以下哪些方式关于写教学反思,您认为有以下哪些方式关于写教学反思,您认为有以下哪些方式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建课堂成为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重建课堂,意味着我

关于写教学反思,您认为有以下哪些方式
关于写教学反思,您认为有以下哪些方式

关于写教学反思,您认为有以下哪些方式
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建课堂成为实施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重建课堂,意味着我们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研究、改变和重塑教学,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惯常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意味着课堂教学应该发生一种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应该体现在教师的思维中,而且应该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更应该体现在现实的课堂中和学生当下的学习和发展中.为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我们依据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制定“新课程背景下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意见”,运用行政力量予以实施.下面介绍我们的具体做法:
1.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正确的教育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当前有些教师的教学与其说是方法的落后,倒不如说是教育思想的陈腐,教学观念落后.也就是说,传统教育观念中的不合理部分还相当严重地支配他们的行为.陈旧的教育思想束缚着他们的手脚,使他们摆脱不了旧的教学模式,跳不出传统教学的框框.因此,我们把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1本关于新课程理论的专著,阅读5-10篇相关论文,学校提供参考书目,印发学习材料,定期组织培训、交流,并对教师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进行常规检查.通过理论学习,要使教师转变七种观念,树立七种意识:
(1)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树立目标意识;
(2)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改变,树立个性教育意识;
(3)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
(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
(5)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树立反馈意识;
(6)由居高临下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树立情感意识;
(7)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
2.加强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努力提高教学预设水平.
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无疑是教学预设的结果.教学预设构成预期的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的展开则构成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现场.一般来说,教学预设水平决定着教学过程,也决定着教学现场、教学各环节和教学细节.没有好的预设,很难有好的过程、现场、环节和细节.只有好的预设才能产生好的预期教学.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要求,教学预设应突出教学设计的环节,要强化通过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使教学预设落到实处.我们除每周在规定时间、地点集体备课1次,讨论下一阶段教学内容、进度,探讨教材教法、重点难点疑点外,同时不拘形式,不拘时间、地点,及时开展研讨活动.教学设计和备课的重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要落实新课程的理念,达到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对如何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统一的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进行整体布局和设计.二要对形成新的师生关系,促使学习方式改变,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主动、积极、充分地发展,进行具体而周密的设计.三是要对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行为,充分显示自身的优势、个性和创造性,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设计.此外,强力推进校本教研活动,形成相互听课制度.行政人员、年级组长每周必须听课3节,其他教师每周听课2节,新教师原则上要听1节上1节.听课后要开展评课活动,及时与授课老师交换意见.
3.加强师生交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间的一种特殊交往.其特殊性表现在,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的桥梁和主要形式.在师生交往中,必须坚持平等的交往原则,同时,教师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交往中起主导和示范作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行为,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发展的人”、“有个性的人”、“有独立意义的人”.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在平等的原则下,具体做到:
(1)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海,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待.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
(2)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对学生满腔热忱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对学生充满信心,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我安排学习时机的机会.使教师和学生互教互学,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宽容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课堂上允许学生出错并鼓励、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歧视、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
我们组织行政人员、共产党员和班主任与后进学生、家庭困难学生和特殊家庭学生结成对子,“一对一”助学,帮教助困,组织任科老师与班内学生建立导师关系,实行导师制,目的就是为了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双方精神敞开和接纳,情感平等与沟通,从而在教学对话中实现师生间的平等交往和民主互动.
4.加强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开展师生教学互动,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师生间开展教学互动.而所谓教学互动,就是把教学过程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的过程,就是把教学活动看做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的过程.为了能有效地开展师生教学互动,我们对教师作了如下要求:
(1)开展课前预习活动.新课程强调课前的预习.预习本身就是一种自主探究.任科教师课前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预习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布置预习提纲或预习练习,促使学生预习,并在课前或课堂上作适当的检查.
(2)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状况确立每堂课的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明确、有层次、可操作,既要有知识、能力目标,又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目标可在预习提纲中呈示.
(3)创设情境并设问:围绕学习目标创设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小黑板、现代教育技术、实物、图示等)呈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设置有层次、能促使学生探究的问题,设问应具体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
(4)诱思探究:启发、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自主性学习活动.每堂课至少组织学生开展2次小型讨论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在10人次以上.教师讲授总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学生思考、探究时间不少于15分钟.
(5)归纳检测:对所讨论、探究的问题,教师要作适当归纳小结,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归纳.每堂课至少预留5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即时检测,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
每堂课必须留5分钟时间让学生回顾、总结、反思、提问.
主动探究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什么?怎样组织学生探究?这是开展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效率的核心问题.我们认为,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提出有效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行为.有效的问题是主动探究的起点.学生不同于成人,他们一般不可能很自觉地进行学习.他们更不是科学家,他们的探究活动可能是幼稚的、漫无目的的.他们开展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需要问题的激发和调动,有效的问题能创设出一个充满张力的情境,能造就一个充满诱惑的现场,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
第二,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空和自由度,去经历探究过程.这一探究过程包括以下连续且形成回路的七个环节:面对问题情境→产生探究欲望→出现探究行为→接受反馈信息→调整探究行为→获得探究成功→尝试拓展学习.在每一个探究环节中,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此外,我们对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辅导及教学反思和课改论文也作了具体规定:
课后作业及辅导:下课后必须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复习内容及复习要求,课后作业要精选,量要适中,要有必做题和选做题;作业必须全批全收,对部分学生要面批,对有典型性错误的题目要进行个别或集体讲评、辅导,要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细致运算的习惯.作业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改.”
教学反思: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每位教师至少写20篇教学反思,每篇字数不得少于150字.
课改论文:结合教改实践,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教改实验论文或经验总结,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
总的来讲,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怎样做到新颖、独特和工巧,我们也只是处在初步探索阶段,这也实在是任重而道远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