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怎么理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6 02:49:40
谏逐客书怎么理解
谏逐客书怎么理解
谏逐客书怎么理解
此篇见于《史记·李斯列传》.战国末年,韩国怕秦国出兵来攻,派水工郑国到秦国去,建议秦国在泾阳县西北开凿渠道,引泾水东流入洛水,称郑国渠,想用它来阻碍秦国向韩国进军.事情发觉后,秦宗室大臣提出逐客的主张,李斯也在被逐之中,他因此写了这封《谏逐客书》.
这是周振甫的翻译
臣听说官吏在议论赶走客卿,私下认为错了.从前穆公求取士子,西面在西戎那里得到由余,东面在宛地得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接蹇叔,从晋国求得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不生在秦国,穆公任用他们,并吞了二十个部落,得以在西戎称霸.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百姓富裕兴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于听命,诸侯国亲近服从.俘虏了楚魏的军队,开拓千里疆土,直到现在国家治理强盛.惠王用张仪的计划,攻取了三川的地方,向西并吞巴蜀;向北取得上郡;向南占有汉中,包举众多夷族,控制楚国国都鄢郢;向东占据成皋的险要地区,割据富腴的田地.于是解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向西服属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去了穰侯,赶走了华阳君,加强了王朝,杜塞了私家的弄权,侵占了诸侯国,使秦国建成了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客卿的功劳.从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啊?假使四位君主辞退客卿不接纳,疏远士子不任用,这是使得国家没有富裕的实际,秦国没有强大的声望.
现在大王得到昆冈的宝玉,有宝贵的随珠和璧,挂着明月珠,佩着太阿剑,驾着纤离马,竖立着翠凤旗,架起了鼍皮鼓.这几样宝物,秦国一样都不生产,王上却喜欢它们,为什么?一定要秦国生产的然后可用,那末夜光璧不能装饰朝廷,犀牛角、象牙制的器物不能成为玩好,郑魏的美女不能充实后宫,駃騠好马不能充实宫外的马棚,江南的金锡不能用,西蜀的丹青不作为采色.用来装饰后宫、充实后列、娱乐心意满足耳目的,一定要秦国生产的然后可用,那末嵌着宛珠的簪子、配上珠玑的耳饰、东阿丝织的衣服、锦绣的修饰品都不能进用,而化俗为雅、艳丽美好的赵女也不立在旁边.敲着瓦瓮瓦器、弹着筝、拍着大腿唱呜呜以满足视听的,是真正秦国的音乐.郑卫桑间的民间音乐、韶虞武象的朝廷乐舞,都是别国的音乐.现在抛弃击瓮接近郑卫的音乐,不用弹筝而用韶虞的雅乐,这是为什么?要使情意酣畅于眼前以适合观赏罢了.
现在录用人才却不这样,不问可不可用,不论是非,不是秦国人就去掉,是客卿就赶走,那末所看重的在于女色音乐珠宝玉器,所看轻的在于人民,这不是跨越海内、制服诸侯的方法.臣听说土地广大的粮多,国家大的人多,军队强盛的战士勇敢.因此泰山不推掉泥土,所以能够成就它的大;黄河和大海不摈弃细流,所以能够成就它的深广;王者不拒绝众民,所以能够宣扬他的德教.因此,土地不论四方,百姓不分国别,四季充实美好,鬼神来降福,这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现在却抛弃人民来帮助敌国,辞退宾客去为诸侯建功立业,使得天下的士子后退而不敢向西,停步不进秦国,这就是所谓帮助寇盗兵器并且给与粮食啊.
东西不产在秦国而可以宝爱的多,士子不生在秦国而愿意效忠的多.现在赶走客卿来帮助敌国,减少百姓来加多敌国的力量,对内使自己虚弱,对外在诸侯国建立怨仇,要想国家没有危险,是不能得到的.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536174.html?si=6
《谏逐客书》赏析
秦汉散文的特点是注重文章的效用,故特别注意写作技巧.而李斯《谏逐客书》则正好是由于其成功运用了恰当的写作技巧,从而达到了令秦王废“逐客令”这一预期目的,也就是说使文章收致函很好的效果.
究竟李斯用了何种“魔法”竟能令秦王改变初衷?“攻心术”也!如果有人读过此文而没感受出李斯攻心术之精明,那么他就白读了.
全文自始至终都紧紧抓住秦王贪婪及要统一天下这两大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向秦王实施攻心术.
文章一开头,李斯便开门见山地指出秦王逐客的错误.然后用正面事实列举出秦往昔纳客而获得的种种好处:“遂霸西戎”“至今治强”“使之西事秦,功施至今”“使秦成帝业”……也就是说:纳客能令秦获得“称霸、治国、外交成功及成帝业”的益处,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反驳了秦王“客负于秦”的论据,同时,这些好处是与秦统一天下一脉相承的,既然秦王一心想统一天下,那么,我们可以毫无疑问地看到:李斯的这番话正说到秦王的心坎上去了,已收到了动摇秦王,逐客之决心的效用.而紧接着,李斯说了句:“向使四君却客不内……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这是反面陈述不纳客的坏处,因此有加强语气,反衬秦纳客的好处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动摇了秦王拒客的决心.
至此,李斯的攻心术已取得了效果,但要改变秦王的逐客令并非易事,还得把攻心术用下去.李斯聪明就聪明在他不但巧妙地运用了攻心术,而且运用得彻底.
你看,紧接下来的一段,李斯如数家珍般一一数出秦王所占有、所喜爱的玉、宝、珠、剑、音乐等等,使贪婪的秦王读到此处禁不住眉开眼笑,占有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因而不知不觉的落入李斯攻心的“圈套”:秦王你所占有的这些宝物并非在秦国特产的啊!但你却这般喜爱它们,岂不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而且,“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这些话说得好啊!得“一箭双雕”之效:既从秦王贪婪又从其要统一秦国的心理弱点上直攻秦王心扉!这样一来,秦王的逐客决心不动摇得七七八八才怪呢!
但李斯并未就此罢手,而是“乘胜追击”,把攻心术运用到最彻底:用类比的方法指出秦只有纳客才不会有敌,否则“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天啊,不纳客不但得不到天下而且会危天下,这岂不是秦王的致命伤?李斯的这段话正是给了秦王思想上致命一击,令秦王的逐客思想防线彻底崩溃,不得不改变逐客的初衷.至此,李斯的攻心术令他获得了彻底的胜利.
我们不妨设想,如果李斯只是一味地向秦王求情不要逐客,相信只会令秦王把客逐得更快,更决绝.正哪一个穷光蛋丢失了仅有的一千块钱,你安慰他说:“这有什么好伤心?不就是区区一千元么?”结果可想而知:你会把他“安慰”得更伤心.因为二者都是没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没把话说到对方心坎上去,那注定是说了等于没说甚至适得其反.因此,我不得不由衷佩服李斯攻心术之理智、明智!
说起攻心术,我不禁想起了异曲同工之妙的《齐桓晋文之事章》.孟子的这篇散文同样是“攻心”成功之作:他抓住齐王于“王”不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先从提高齐王对“王”的兴趣入手,然后用排比、提问题、类推的方法令其情绪高涨,然后抓准时机向齐王摊牌:摆出自己一整套“王”的思想主张,结果令齐王欣然接纳.但毕竟,把对方从不感兴趣引到感兴趣比推翻对方的主张要容易得多.也就是说,《谏逐客书》比《齐桓晋文之事章》的攻心难度要大许多.因此,应该说《谏逐客书》较《齐桓晋文之事章》的攻心术更胜一筹.
李斯此文攻心术事半功倍,立竿见影,令人回味无穷.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932222.html?si=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