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一字诗、古稀、三不知、一言堂、东到主的典故来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17:05:39
知音、一字诗、古稀、三不知、一言堂、东到主的典故来源.
知音、一字诗、古稀、三不知、一言堂、东到主的典故来源.
知音、一字诗、古稀、三不知、一言堂、东到主的典故来源.
知音:历史上的知音指的是伯牙和钟子期间的故事.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后在晋国当大夫,在一次回乡途经汉水,鼓琴时遇到钟子期,结为兄弟,并约定来年中秋再见,不料,第二年,伯牙赴约时,子期已病故.伯牙于坟前祭拜后,摔琴以谢子期知音之情.
“一”字诗典故:
1、宋·司马光闲暇时喜爬山,一次登山至山岭,见两年轻人坐石上论诗,听其即景作诗,但并不高明,有些滑稽的句子引得司马光禁不住独自笑出声来.一年轻人觉得这笑声中带有嘲讽,就转过身来,很不客气对他说:“你笑什么?难道你也懂诗?”司马光没有直接回答,而眼里闪动着和善的目光,不紧不慢地吟道:“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岭头上.”话音刚落地,两个年轻人哈哈大笑说:“这也算诗吗?简直是大白话,这样的诗句,连三岁小孩也会作呀!”司马光并不生气,依然脸带微笑,接着又抑扬顿错吟诵:“乾坤只在掌拿中,四海五湖归一望.”这两句诗一出口,两个年轻人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位貌不惊人的老人竟能胸藏天地,放眼四海,不禁肃然起敬,同时也为自已刚才的无礼感到羞愧.
古稀”典故是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它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
三不知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援郑.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 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苟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此话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