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谭学讴(一道习题)薛谭尝学讴(3)于秦青,未穷青(1)之技,自谓尽(2)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4)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对文中标点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9 09:46:35
薛谭学讴(一道习题)薛谭尝学讴(3)于秦青,未穷青(1)之技,自谓尽(2)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4)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对文中标点号
薛谭学讴(一道习题)
薛谭尝学讴(3)于秦青,未穷青(1)之技,自谓尽(2)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4)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对文中标点号码次的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与(2)相同,(3)与(4)不同
B.(1)与(2)不同,(3)与(4)相同
C.(1)与(2)相同,(3)与(4)也相同
D.(1)与(2)不同,(3)与(4)也不同
薛谭学讴(一道习题)薛谭尝学讴(3)于秦青,未穷青(1)之技,自谓尽(2)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4)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对文中标点号
1.对文中标点号码次的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原文
薛谭尝学讴(ōu)(1)于秦青,未穷(2)青之技(4),自谓(3)尽之,遂(5)辞(6)归(7).秦青弗(8)止(9),饯(10)行于郊(11)衢(qǖ)(12),抚节悲(13)歌,声振(14)林木,响遏(ē)行云(15).薛谭乃谢求反(16),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自己说已经学完了,于是便告辞离开.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树木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回去继续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1) 讴①(动)唱歌
②(名)歌曲
(2)穷:用尽,用完.这里指学完.
(3)谓:以为、认为.
(4)技:本领
(5)遂:于是
(6)辞:告辞;
(7)归:回去
(8)弗:没有
(9)止:阻止
(10)饯:用酒食给人送行或设宴送行.
(11)郊:在城外大道旁
(12)衢(qú):大路,四通八达的路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13)悲:悲壮的
(14) 振:振动
(15)遏(è):阻止.
(16)谢:道歉.
(17)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全文解析
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同时这里也给我们以启示:一方面可以说恰当的正面教育可收到很好的效果.道理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当反过来用它来指导学生实际时,就应具体化、形象化,教师的引导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针对往往容易产生自满的同学,这样的导向往往能使其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使其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让其真正懂得如何做到全面发展,以及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四有人才”,进而激励他们锐意进取的可贵精神.
启示
这篇古文告诉人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有成功就骄傲自满的心态,不要浅尝辄止的学习,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犯错误不要紧,知错就改才是最重要的!
评论
世人观察事物,判断是非,因为要受视角、思维定式、人生经历、身处环境、身居地位等诸多要素的影响或束约,获取的印象,作出的结论,就相互出入很大,于是人们各执己见,各述己论,莫衷一是.读书也同此理.人们同读一本书,各有各自的解读方法,各有各自的读后联想.我现在谈谈我读“薛谭学讴”,一文的感想.
在我读过的有限的书籍中,《列子·汤问》篇中的“薛谭学讴”,是我看见的最古老的记述声乐教育的文字.此文告诉我们,我国在两千五百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职业声乐教师,因为《列子》一书是战国时期问世的著作.只可惜《列子》著作不是正宗史书,又叹惜中国的正宗史书是不记载中国的科教文发展史的,使我们的那些善令大人物宠爱的学者们,不能手执《列子》一书去尽施捕风捉影的看家本事来番大扬国威.
“薛谭学讴”全文没有叙述秦青进行声乐教育的具体细节,没有介绍薛谭声乐学习的内容,甚至连薛谭在发生了要“辞归”究竟已经向秦青学艺有多久也不交待,我以为与正题“学讴”有偏离之嫌.《列子》篇中另有一段叙述纪昌学箭的文字,纪昌的老师飞卫的训练法,纪昌艰苦学练射术的实况,文章介绍得很详细.我猜,这恐怕是因为作者对声乐教学较陌生,对射术训练很熟悉的原因.
本文中心
“薛谭学讴”全文的重心是刻画人物秦青和薛谭,颂扬秦青的“视徒如子”和薛谭的“知错则改”的好品质.秦青对待学生,宽容大度、仁爱和善,作者用最简洁、洗练的词字成功塑造出教师秦青的高大形象.但是,秦青的人格再高大,却可惜是古非今.无论我们把眼能睁多大,也很难在今天的哪所学校里能轻松寻觅到秦青的那可尊可敬的身影,那种正把馋眼死盯着学生们钱袋的道貌岸然的教师,反是张眼便可看见.我略知某些大学府里的龌龊事,还耳闻目睹某些个音乐学院里的幕后情,但我须受中国的文化界、教育界尤其音乐界的“只许歌德”钢铁法则的制约,只能闭嘴.“一日遭蛇咬,十年怕井绳,”,以免再遭口诛,惧畏再有人又要怒斥我这个三十多年前身陷大牢被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击落了全部牙齿的人,是满嘴狗牙.
其实,薛谭很可爱.薛谭不仅有“知错则改”的大丈夫品质,有对真善美尤其声乐艺术的执著追求的好德性,还有头脑清晰、眼光锐利的艺术鉴别力.在混沌世界,尤其在铜臭熏天的年度,学生寻明师难;名师寻好学生更难.学生寻名师,其难难在必须长着一对锐眼.中国人病痛多,否则电视广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药物广告.国人之眼疾,比如“红眼病”、“势利眼”,比比皆是.治疗眼疾的药,电视却从无广而告之的,可见此等眼病是无药可治的癌症.“势利眼”者便要“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何有拜会名师的缘分?薛谭听见秦青激亢放歌,当即识辨出这是最高级的声乐艺术,出于对艺术的真爱,所以断然决定认错,争取返回秦青门下去努力学习真正的艺术.可惜,有太多太多的中国青年没有艺术的鉴别力,浑浑噩噩地叫惯施烟雾的煤体轻易牵着鼻子乖乖的走,否则,哪来的“追星族”?何来如此之多的人痴目迷恋“十二乐坊”?什么是“艺术鉴别力”?这是一个三言两语不能说清的大学术题.我常对我的学生说,能“观文辨人”者有望叩开圣洁的文学大门;可“听音识人”者方可步入高雅的音乐之堂.这其实说及的也只是“鉴别力”的大海之一滴而已.名师寻觅“好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生理条件(比如,色盲不得学美术,耳背不得学音乐,骨骼欠佳不得学舞蹈),俯拾皆是,精神好(执着追求艺术又刻苦学习)的学生也不难找,名师要寻人格、品德好的学生,无疑大海捞针.为什么会这样?我不说,硬要说,我又要犯矛头直指社会对特保“儿皇帝”放纵的揭短罪过,又要如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去唠叨:“如今世道,一代不如一代”.
赏析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虚心求教,要没有止尽地学下去.不能骄傲自大,要知错就改!这是我们阅读本文应该得到的启示.
学习是无止境的,学海无涯,永远学习.要谦虚好学,不能浅尝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