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历史事件说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01:28:54
结合历史事件说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历史事件说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历史事件说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3.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反法西斯盟军重要

结合历史事件说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结合历史事件说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结合历史事件说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反法西斯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和后方基地.
抗日战争中,中国政府曾两次派兵入缅,与美英盟军共同作战.1942年中国远征军10万人首次入缅作战,成功解救了被困的7000多名英军,阻挡了日军向印度进军.1944年中国军队再次入缅作战,修筑了“史迪威公路”,打通了盟军由印度向东进军的通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挽救了盟军在东南亚战场的危局,为盟军收复缅甸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战场成为亚太地区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
中国战场也是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从1942年4月起,中国先后为盟国提供了昆明、成都、桂林、柳州、衡阳、宝庆、芷江、老河口等所需机场,以轰炸沿海日军船只和日本本土,从而使日本通往南太平洋的海上运输线和本土的军事设施遭到严重损失,直接支援了英美在太平洋的对日作战.
研究者对于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是一步步深化的.近年来在提法上也有些变化,如认为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注:李新、陈铁健总主编:《中国新民主革命通史·同盟抗战 赢得胜利》第9卷,第71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等.),是“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注:汤重南:《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战场》,《北京日报》2005年5月9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的影响全局的组成部分”(注:徐蓝:《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光明日报》2005年5月10日.),“没有中国的抗日就不会有今天的世界”(注:新华社2005年5月7日电.) 等等.
(二)中国抗战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民族牺牲和伟大贡献
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四大国之一和在东方战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中国军民作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对这一点研究者予以充分肯定,其观点集中归纳如下:
1. 中国抗战是挫败日本对外扩张计划和拖垮日本经济的决定因素.
日本侵华目的,是妄想通过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然后以中国为战略基地,北犯苏联,南下太平洋,进而称霸世界.由于中国军民的坚决抵抗,使日军主力深陷中国持久战的“泥潭”,打乱了日、德、意法西斯东西配合的战略部署,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与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有的论者认为,中国抗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突出表现在消耗和拖垮日本经济,破坏其战争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争消耗,日本的军费开支逐年增加.1937年为32.7亿日元,到1941年就增加到125亿日元.四年间日本军费增长了近4倍.其中用于中国战场的军费总额达213亿日元,占同期总军费的70%.可见,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极大地消耗了日本的物力和财力.
2. 中国抗战阻止日本北进,有力地支援了苏联对德国法西斯作战.
日本侵略苏联的野心由来已久,但始终未敢动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在中国东北境内的侵略军,使其无法集中兵力对苏联发动进攻.据统计,从1931年到1937年六年间,中国东北抗日联军同日伪军作战达数千次之多,日军共耗资14亿日元,伤亡17.2万余人,致使原计划进攻苏联的日军深陷中国东北,根本无力北进.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给日本北进提供了良机,但由于日军深陷中国,丧失了北进的最后一次机会.正是由于中国的持久抗战,拖住了日军主力,从而使苏联避免两线作战,并从远东抽调50余万的兵力增强西线作战力量,极大地加强了苏联对德作战实力,为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中国也间接援助了苏联的卫国战争.
3. 中国抗战推迟了日本南进,有力地支援了美英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
1940年5月,德国进攻西欧,法国败降,英国危急,为日本南进提供了最后时机.而此时的中国战场,八路军正发动百团大战,歼灭日军2万余人,正面战场日伪军伤亡达273,000余人.这一年日本陆军共有51个师,其中陷于侵华战争就有39个师,占其陆军总兵力的76%.正是由于中国持久抗战使日本推迟了南进,从而为英、美等盟国争取到了加强战备的宝贵时间.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虽然决心把战争扩大到太平洋和东南亚,但它始终不敢把更多的兵力从中国战场调至太平洋区域作战.1941年年底,日本的总兵力已达到210万人,但仍有140万在中国战场上,太平洋战场上的陆军兵力仅为40万人.(注:彭训厚、田玄:《论中国抗日战场与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相互支援与配合》,《军事历史研究》1997年第1期.)这就是说,日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被死死地“钉”在中国战场.可见,中国抗战对美英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给予了直接有效的支持,从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
尽管也有学者对通常所说的“中国抗战阻止了日本的北进、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提出质疑,认为值得商榷,(注:徐勇:《论日本在二战中的南进、北进战略》,《外国问题研究》1997年第2期.)但是学界对于中国抗战的重要作用都是充分肯定的.
4. 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民族牺牲.
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但是到目前为止,由于种种原因(如取舍标准、资料来源、统计方法等),对于中国在抗战中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数统计情况很不一致,说法很多.(注:姚会元:《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中方损失调查与日本赔偿》,《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该文列举了七种说法,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介绍.)现在论者主要引用的有:全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其中军队伤亡380万,死亡132.5万人;平民伤亡3120万人,死亡2000万人.(注:柳茂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战场》,《中国青年报》2005年5月9日.)
1995年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目前史学界基本认同这一说法.
总之,大多数研究者从总的方面充分肯定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有的研究者还提出,评价中国抗战的作用,不仅要看中国战场消灭日军的具体数字,更重要的是看中国战场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带来的巨大整体效应.(注:陈德鹏:《也评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反攻阶段的地位和作用》,《党史研究与教学》1995年第6期.)还有的论者把中国正面战场的某些战役放在二次世界大战的全局来考察.认为中国正面战场豫湘桂战役的失败,一方面对盟军利用中国空军基地威胁日本本土的计划产生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它是盟军迅速取得伟大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注:王振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战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除豫湘桂战役外,论者还提到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江桥抗战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三、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十年来对于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史学界作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无论是资料的收集,还是研究的深度都有待于进一步努力.
一是宏观的、综合性的研究比较多,微观的、具体的研究还不够.多数论文都侧重于对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进行全面的分析(虽然论述的角度、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而就某一方面进行细致分析的却不多.由于论文篇幅所限,全方位论证不可能太深,因此导致大量浮在面上的重复性研究.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还可以从深挖选题、拓展视野方面去思考,比如从经济、军事战略、文化、外交上加以论述;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来研究,如中国远征军的入缅作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等等.虽然近几年有学者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二是宣传力度还不够大.笔者认为,中国抗战之所以被国外史学家忽视,除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内对外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国内对此研究起步较晚,缺乏权威性著作,史学界对一些概念也没有准确界定,论者引用的一些数字统计也不够准确,有的悬殊较大,影响了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一些已有的研究成果,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推介.如何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组织出版有关权威著作,使材料来源更加充分,数据统计更加科学、更具说服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学者还应在这方面不断努力.同时,政府还应高度重视,以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整个社会对中国抗战进一步关注和了解.对外,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使国内学术成果得到外国学者的了解和认同,扩大中国学术成果在世界的影响.
三是比较研究还应加强.多数学者是从中国抗战自身的具体作用进行探讨,没有把中国抗战纳入到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体系当中,把中国战场与其他战场进行相互比较,最后来评价中国抗战的地位.笔者认为,只有进行比较研究,才能得出相对准确、客观的结论.比如,在评价中国及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贡献时,应该把各国的综合国力在盟国综合力量中所占的比例弄清楚,再与各国在战争中的贡献相比较,看它能作出多大贡献而实际上又作出了多大贡献.近几年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见.总之,只有进行细致的比较研究,才能给予中国抗战科学的定位和全面的评价,也才能让国外学者信服.
四是挖掘征集史料有待进一步深入.不断开拓新领域、探索新课题和挖掘新史料是学科继续繁荣发展的基本要求.一些已经作了较多研究的领域,仍有一个不断挖掘新史料以求向更深方向发展的过程.如有关抗战中日军的伤亡数字、中国军民的伤亡数字等,迄今为止,研究者们所使用的史料大多数是国外的资料或著作,缺乏直接的、系统的调查统计材料.相信随着新史料的问世,在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以及史料发掘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将会大大地向前拓展.
五是应加强海峡两岸学者的合作与交流.中国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两岸学者应当通力合作,利用现有的史料和研究成果,站在全民族的高度,客观公正地评述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作用,把中国抗日战争的研究推向深入.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局部战争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即已开始.从1937年全民族抗战开始到1939年9月大战在欧洲爆发之前,当英、美、法实行绥靖政策的时候,中国人民孤军奋战, 英勇抗击了百万日军的进攻。中国的抗战牵制和消弱了日本的力量,是指不敢贸然北进,从而使苏联得意集中兵力对付德国,避免东西两面作战;同时也推迟了日本日本发动太平洋...

全部展开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局部战争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即已开始.从1937年全民族抗战开始到1939年9月大战在欧洲爆发之前,当英、美、法实行绥靖政策的时候,中国人民孤军奋战, 英勇抗击了百万日军的进攻。中国的抗战牵制和消弱了日本的力量,是指不敢贸然北进,从而使苏联得意集中兵力对付德国,避免东西两面作战;同时也推迟了日本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间,并使之再发动和进行战争时由于兵力不足而不能全力南进,从而减轻了美、英军队受到的压力。
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了日军陆军主力,打打减轻了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压力,同时为盟军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想有多少是的日本兵可以因此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军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未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总之,中国是全世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五个最大的国家之一,是在亚洲大陆上反对日本侵略的主要国家。

收起

我也不复制一大堆,我只说简单的,中国的地位就是坚持抗战了八年,一直没有投降,在全世界范围内抗战时间最长,损耗人力物力最多。如果没有中国的作用,那亚洲现在都说日语,欧洲恐怕都说德语了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年之前。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抗日战争史研究在我国史学研究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对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研究全民族反侵略战争的学术格局的形成,史学界在研究抗...

全部展开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年之前。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抗日战争史研究在我国史学研究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对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研究全民族反侵略战争的学术格局的形成,史学界在研究抗日战争史的同时,也开始了对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进行专题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论文较少,主要有:刘思慕等的《中国抗日战争及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注:《世界历史》1984年第4期。)、王桂厚的《略论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注:《史学集刊》复刊号,1981年10月。)、王振德的《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注:《世界历史》1984年第5期。)等。
刘思慕等的文章论证了“中国抗战在性质上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论述了以中共为实际核心和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敌后战场的作用,及正面战场的几次大战役,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的作用。这些实事求是的评价,对论证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阶段:1985年至1995年。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社会各界更加关注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地位,史学界也更加注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全面探讨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程的影响。在1985年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时,此问题成为史学界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
这一时期,一大批抗日战争史专著相继出版。如:何理著《抗日战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军事科学院编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抗日战争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罗焕章、支绍曾主编《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编写的《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8年版),黄玉章主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抗战》(国防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中国抗日战争史》(三卷本)(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等。这些著作中都有关于中国抗战国际地位的论述。据不完全统计,这一阶段的专题论文也有50余篇。
第三阶段:1995年至今。
199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一个高潮,并有了一些新进展。据不完全统计,仅这一年有关这个问题的学术论文就有80余篇。许多专家学者从中国战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机联系出发,把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合起来研究。江泽民在莫斯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作了高度概括性的论述。一些有关抗日战争史和中日战争史及二次大战史的专著,也对此问题作了分析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0年来已出版的有关书籍和论著主要有:军事科学院主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三卷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写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丛书》(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王秀鑫、郭德宏主编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王振德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战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李新、陈铁健任总主编的《中国新民主革命通史》(第5至9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郭汝瑰、黄玉章主编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上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韩永利著的《战时美国大战略与中国抗日战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王真著的《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国际地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胡德坤、罗志刚主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等。据不完全统计,这一阶段专题论文有170余篇。
二、主要观点综述
(一)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者们一致认为,中国抗战不仅是一场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而且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日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声息相通、休戚与共,其成败利钝直接影响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进程。具体观点如下:
1. 中国抗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许多学者认为,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始,中国军民在东北对日本武装侵略的抵抗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这既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在东方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战场。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十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军民几乎是孤军奋战,中国战场是东方唯一的反法西斯战场。中国抗战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注:综合概括王秀鑫、郭德宏、李良志、胡德坤、汤重南、彭训厚等学者在专著或论文中的观点。)
有的研究者认为,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由局部侵华战争发展为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空前规模的全国抗战,这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爆发的起点。(注:王振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战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
由于过去教科书和有关的历史著作只确定了中国全国抗战爆发时间,没有对中国抗日战争时间进行准确界定,在“侵华战争”、“全面侵华战争”和“抗日战争”、“全国抗日战争”的概念上有些模糊,从而使人们长期把全国抗日战争爆发时间认为就是抗日战争爆发时间。有学者认为,应该把这些概念弄清楚。因为:第一,若是把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进攻上海、入侵华北的战争排除在中日战争以外,这实际上是在某种程度上否认了日本帝国主义者在这些中国土地上的侵略行为;第二,侵华战争与全面侵华战争,这是同一性质的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侵华战争包括九一八事变后至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整个过程,即侵略中国的东北、上海、华北和七七事变后的全面侵华战争。因此,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而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在此以前的六年抗战,虽然是局部的,但它是整个抗日战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注:陈华林:《抗日战争爆发之我见》,《中州学刊》2004年第3期。)
无论研究者持上述哪一种说法,但都一致认为,中国开辟了第一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场。
2.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全国性抗战开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下,结成了全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协同配合的持久战。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共进行了22次会战,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在敌后战场,创建了大批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逐步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研究者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中国抗战牵制日军兵力最大。
在八年抗战中,日本陆军主力绝大部分时间被牵制在中国。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惟一战场,抗击着日本陆军总兵力的80%,最高时达到94%。从1941年到1943年冬,日本在中国的陆军也占其总数的50%以上,最高时达到69%。战争结束时,日本在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陆军总兵力为2,053,483人,其中,在中国本部的日军为1,049,700人,占51%,在太平洋战场的日军为1,003,783人,占49%。可见,中国战场抗击的日本陆军最多。
(2)中国抗战歼灭日军最多。
关于日军在中国战场的伤亡数字,史学界说法比较多。一般认为日军在中国战场伤亡133万人,占伤亡总数70%。也有人认为中国共歼灭日军150万。还有人根据日本统计数字,说日军在战争中共伤亡195万人,加上投降的日军108万,其中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军240多万。有人认为日军在战争中共死伤287.4万人,其中在中国战场伤亡198.4万人,在太平洋和亚洲其他战场伤亡89万余人。
尽管日军在中国的伤亡数字由于资料来源、统计方法不同等诸多原因,各方面记载的数字不尽相同,有的相差悬殊。但研究者一致认为,中国军民在中国战场上给日本陆军以沉重打击,八年来中国抗战消耗日军兵力最多。
1995年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国人民共歼灭日军150余万,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这一说法目前在国内引用最多。
3. 中国战场是亚太地区反法西斯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和后方基地。
抗日战争中,中国政府曾两次派兵入缅,与美英盟军共同作战。1942年中国远征军10万人首次入缅作战,成功解救了被困的7000多名英军,阻挡了日军向印度进军。1944年中国军队再次入缅作战,修筑了“史迪威公路”,打通了盟军由印度向东进军的通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挽救了盟军在东南亚战场的危局,为盟军收复缅甸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战场成为亚太地区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
中国战场也是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从1942年4月起,中国先后为盟国提供了昆明、成都、桂林、柳州、衡阳、宝庆、芷江、老河口等所需机场,以轰炸沿海日军船只和日本本土,从而使日本通往南太平洋的海上运输线和本土的军事设施遭到严重损失,直接支援了英美在太平洋的对日作战。
研究者对于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是一步步深化的。近年来在提法上也有些变化,如认为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注:李新、陈铁健总主编:《中国新民主革命通史·同盟抗战 赢得胜利》第9卷,第71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等。),是“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注:汤重南:《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战场》,《北京日报》2005年5月9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的影响全局的组成部分”(注:徐蓝:《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光明日报》2005年5月10日。),“没有中国的抗日就不会有今天的世界”(注:新华社2005年5月7日电。) 等等。
(二)中国抗战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民族牺牲和伟大贡献
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四大国之一和在东方战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中国军民作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对这一点研究者予以充分肯定,其观点集中归纳如下:
1. 中国抗战是挫败日本对外扩张计划和拖垮日本经济的决定因素。
日本侵华目的,是妄想通过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然后以中国为战略基地,北犯苏联,南下太平洋,进而称霸世界。由于中国军民的坚决抵抗,使日军主力深陷中国持久战的“泥潭”,打乱了日、德、意法西斯东西配合的战略部署,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与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有的论者认为,中国抗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突出表现在消耗和拖垮日本经济,破坏其战争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争消耗,日本的军费开支逐年增加。1937年为32.7亿日元,到1941年就增加到125亿日元。四年间日本军费增长了近4倍。其中用于中国战场的军费总额达213亿日元,占同期总军费的70%。可见,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极大地消耗了日本的物力和财力。
2. 中国抗战阻止日本北进,有力地支援了苏联对德国法西斯作战。
日本侵略苏联的野心由来已久,但始终未敢动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在中国东北境内的侵略军,使其无法集中兵力对苏联发动进攻。据统计,从1931年到1937年六年间,中国东北抗日联军同日伪军作战达数千次之多,日军共耗资14亿日元,伤亡17.2万余人,致使原计划进攻苏联的日军深陷中国东北,根本无力北进。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给日本北进提供了良机,但由于日军深陷中国,丧失了北进的最后一次机会。正是由于中国的持久抗战,拖住了日军主力,从而使苏联避免两线作战,并从远东抽调50余万的兵力增强西线作战力量,极大地加强了苏联对德作战实力,为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中国也间接援助了苏联的卫国战争。
3. 中国抗战推迟了日本南进,有力地支援了美英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
1940年5月,德国进攻西欧,法国败降,英国危急,为日本南进提供了最后时机。而此时的中国战场,八路军正发动百团大战,歼灭日军2万余人,正面战场日伪军伤亡达273,000余人。这一年日本陆军共有51个师,其中陷于侵华战争就有39个师,占其陆军总兵力的76%。正是由于中国持久抗战使日本推迟了南进,从而为英、美等盟国争取到了加强战备的宝贵时间。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虽然决心把战争扩大到太平洋和东南亚,但它始终不敢把更多的兵力从中国战场调至太平洋区域作战。1941年年底,日本的总兵力已达到210万人,但仍有140万在中国战场上,太平洋战场上的陆军兵力仅为40万人。(注:彭训厚、田玄:《论中国抗日战场与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相互支援与配合》,《军事历史研究》1997年第1期。)这就是说,日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被死死地“钉”在中国战场。可见,中国抗战对美英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给予了直接有效的支持,从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
尽管也有学者对通常所说的“中国抗战阻止了日本的北进、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提出质疑,认为值得商榷,(注:徐勇:《论日本在二战中的南进、北进战略》,《外国问题研究》1997年第2期。)但是学界对于中国抗战的重要作用都是充分肯定的。
4. 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民族牺牲。
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但是到目前为止,由于种种原因(如取舍标准、资料来源、统计方法等),对于中国在抗战中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数统计情况很不一致,说法很多。(注:姚会元:《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中方损失调查与日本赔偿》,《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该文列举了七种说法,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介绍。)现在论者主要引用的有:全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其中军队伤亡380万,死亡132.5万人;平民伤亡3120万人,死亡2000万人。(注:柳茂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战场》,《中国青年报》2005年5月9日。)
1995年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目前史学界基本认同这一说法。
总之,大多数研究者从总的方面充分肯定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有的研究者还提出,评价中国抗战的作用,不仅要看中国战场消灭日军的具体数字,更重要的是看中国战场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带来的巨大整体效应。(注:陈德鹏:《也评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反攻阶段的地位和作用》,《党史研究与教学》1995年第6期。)还有的论者把中国正面战场的某些战役放在二次世界大战的全局来考察。认为中国正面战场豫湘桂战役的失败,一方面对盟军利用中国空军基地威胁日本本土的计划产生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它是盟军迅速取得伟大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注:王振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战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除豫湘桂战役外,论者还提到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江桥抗战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三、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十年来对于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史学界作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无论是资料的收集,还是研究的深度都有待于进一步努力。
一是宏观的、综合性的研究比较多,微观的、具体的研究还不够。多数论文都侧重于对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进行全面的分析(虽然论述的角度、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而就某一方面进行细致分析的却不多。由于论文篇幅所限,全方位论证不可能太深,因此导致大量浮在面上的重复性研究。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还可以从深挖选题、拓展视野方面去思考,比如从经济、军事战略、文化、外交上加以论述;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来研究,如中国远征军的入缅作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等等。虽然近几年有学者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二是宣传力度还不够大。笔者认为,中国抗战之所以被国外史学家忽视,除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内对外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国内对此研究起步较晚,缺乏权威性著作,史学界对一些概念也没有准确界定,论者引用的一些数字统计也不够准确,有的悬殊较大,影响了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一些已有的研究成果,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推介。如何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组织出版有关权威著作,使材料来源更加充分,数据统计更加科学、更具说服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学者还应在这方面不断努力。同时,政府还应高度重视,以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整个社会对中国抗战进一步关注和了解。对外,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使国内学术成果得到外国学者的了解和认同,扩大中国学术成果在世界的影响。
三是比较研究还应加强。多数学者是从中国抗战自身的具体作用进行探讨,没有把中国抗战纳入到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体系当中,把中国战场与其他战场进行相互比较,最后来评价中国抗战的地位。笔者认为,只有进行比较研究,才能得出相对准确、客观的结论。比如,在评价中国及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贡献时,应该把各国的综合国力在盟国综合力量中所占的比例弄清楚,再与各国在战争中的贡献相比较,看它能作出多大贡献而实际上又作出了多大贡献。近几年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见。总之,只有进行细致的比较研究,才能给予中国抗战科学的定位和全面的评价,也才能让国外学者信服。
四是挖掘征集史料有待进一步深入。不断开拓新领域、探索新课题和挖掘新史料是学科继续繁荣发展的基本要求。一些已经作了较多研究的领域,仍有一个不断挖掘新史料以求向更深方向发展的过程。如有关抗战中日军的伤亡数字、中国军民的伤亡数字等,迄今为止,研究者们所使用的史料大多数是国外的资料或著作,缺乏直接的、系统的调查统计材料。相信随着新史料的问世,在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以及史料发掘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将会大大地向前拓展。
五是应加强海峡两岸学者的合作与交流。中国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两岸学者应当通力合作,利用现有的史料和研究成果,站在全民族的高度,客观公正地评述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作用,把中国抗日战争的研究推向深入。

收起

首先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错巨大贡献。
1、中国战场托住了绝大多数日军,在华日军有200多万,缓解了盟军在亚太地区的巨大压力。也使得苏联能及中大部分力量打击德国,对苏德战场支持巨大。
2、中国是五大国之一...

全部展开

首先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错巨大贡献。
1、中国战场托住了绝大多数日军,在华日军有200多万,缓解了盟军在亚太地区的巨大压力。也使得苏联能及中大部分力量打击德国,对苏德战场支持巨大。
2、中国是五大国之一

收起

结合历史事件说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是什么?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是什么? 举例说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世界四大反法西斯战争 世界四大反法西斯战争. 简要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以及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简述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简述! 如何理解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 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方面的书籍? 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 抗日战争中国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分别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为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的贡献写出恰如其分的颁奖词:二战中最( )的国家颁奖词:也要写颁奖词 中华民族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彰显了哪些可歌可泣的精神品质 为什么这个由于. 使.不是病句?RT.正是由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显示出的重要军事价值,由于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才使中国取得了在国际事务中相应的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