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的人物为什么都是单名?看三国演义偶然发现三国时人物都是单名,如刘备、赵云、马操等等.仔细想一下好像三国以后才出现双名,如晋朝的陶渊明,三国以前的人好像都是单名,如汉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0:14:34
三国时代的人物为什么都是单名?看三国演义偶然发现三国时人物都是单名,如刘备、赵云、马操等等.仔细想一下好像三国以后才出现双名,如晋朝的陶渊明,三国以前的人好像都是单名,如汉朝
三国时代的人物为什么都是单名?
看三国演义偶然发现三国时人物都是单名,如刘备、赵云、马操等等.仔细想一下好像三国以后才出现双名,如晋朝的陶渊明,三国以前的人好像都是单名,如汉朝的贾谊、吕雉等等及春秋战国的
人都是单名,有没有哪个高人解释一下这是为啥?
三国时代的人物为什么都是单名?看三国演义偶然发现三国时人物都是单名,如刘备、赵云、马操等等.仔细想一下好像三国以后才出现双名,如晋朝的陶渊明,三国以前的人好像都是单名,如汉朝
补充下大神兄的答案,我也是引用哈
的确是这样,翻开历史看看,整个的东汉、三国这300多年间的人名,几乎全是一个字,双字名是极少极少的.《后汉书》、《三国志》中的人名,间或有两个字的,但这些人,有的是隐士,如庞德公、邓卢叙;有的是乳名,如刘盆子、郑小同;有的是以字行世,如黄承彦、苟巨伯.知识分子、官员、显要是找不出双字名的.这真是怪事.
问题出在王莽身上.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政权.为了巩固统治,他捡起了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大搞迷信,大搞复古,以此为核心,还推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新政”,从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从货币到地名,无孔不入,也涉及到了人名.
王莽这个人对“名”特别重视,他一上台,就闹起了一股改名风.首先把中央各级官名改了,然后是大改地名.今天改了,明天又改回来,弄得人不知所措.后来,甚至将“匈奴”改成“降奴”,“单于”改成“服于”,由此引发了民族战争.王莽对姓名更是大下功夫.他对自家的“王”看得特别重,对许多刘姓皇族和有功部下赐姓“王”,以示恩宠.
《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莽的长孙叫王宗,要是慢慢地等,靠死爷爷和爹爹,这个王宗是可以当皇帝的,可是,他性子太急,等不得了.自己弄了天子的衣服、帽子,穿上让人画出了画像,还刻了铜印三枚,与其舅舅合谋,准备抢班夺权.可水平有限,事情暴露了.虽然是亲孙子,但这事也不能轻饶,王宗一看不好,就自杀了.虽然人死了,但“政治权力”也要剥夺,王莽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这道命令不琢磨是看不出门道的.“制作”就是法令,王宗本来名是两个字,叫“王会宗”,是依法令后改成的“王宗”,现在犯了法,得再改回去,还叫原来的“王会宗”.从王莽这道命令可以看出三个问题:一、王莽之前的人名用字数是不受限制的,他自己孙子的名都是两个字.二、王莽上台后,曾经下过“去二名”的“制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不准用双字名.三、人犯罪后,恢复二字名,以示处罚.
《汉书·王莽传》又有:“匈奴单于,顺制作,去二名”之语,意思是说,匈奴单于依顺王朝的法令,去掉二字名中的一个字.可见,当时不但有禁止使用双字名的法令,而且还影响到了匈奴.
由于王莽的法令,从那时起,人们渐渐养成了使用单字名的习惯,后来虽然王莽说话不算了,却一直也没有改过来,竟然成为风气,认为用两个字取名是不光彩的事.如果是现在,人人全是单字名,那麻烦可就大了,因为单字名很容易造成重名.但是当时人口并不是很多,人的活动范围、交际半径也有限,单字名并没有对社会造成太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单字现象得以沿续,一直到三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