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有什么特点根据特点如何培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00:37:21
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有什么特点根据特点如何培养
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有什么特点根据特点如何培养
学前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有什么特点根据特点如何培养
1.学前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1.1生理因素
1.1.1容易分心
由于儿童正处于学前期,其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身体平衡能力差、协调能力差,易冲动.我们应当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另外,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比如说,班里有位同学过生日,妈妈在幼儿上课期间将蛋糕送入班内,此时注意力不集中的那些幼儿就会发现这些事情,然后大喊:“谁谁谁,你妈妈给你带蛋糕来了.”此时你再怎么让幼儿把心收回,安静上课,幼儿也是不自觉的回头望一眼蛋糕.这样,幼儿就不能集中注意力上课,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1.1.2自控能力差
幼儿上课注意集中的时间短,容易东张西望,做一些小动作去打扰其他小朋友,尤其是幼儿在看图书时,特别喜欢看《植物大战僵尸》和《走迷宫》的书,而这些书有很少,幼儿都争吵着要看,每次看不一会就有小朋友喊:“老师,我想看《植物大战僵尸》的书.”没过几分钟又开始喊.幼儿自控能力差,不能延迟满足.
1.1.3情绪波动大
由睡眠不安、生病、饥饿、轻微的脑组织损伤、攻击性行为等引起的幼儿身体状况不佳,会影响幼儿情绪,引起幼儿的多动.如因争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继而动手打人,或因睡眠不足,疾病等引起的情绪不稳定导致注意力减弱.
1.2 无关刺激的的干扰
幼儿处于学前期其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如教师在上课或者游戏时避免穿着过于花哨甚至穿奇装异服;在使用教具时尤其是使用幻灯片,其背景不易过于刺激,否则会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导致幼儿上课注意力分散.
幼儿在家游戏时家长时不时的打扰幼儿,如一会送水果,一会果汁等.在参与幼儿游戏时以自己的想法指导幼儿,一会说这应该这样做,那应该那样做,这样容易导致幼儿注意力不集中.
1.3疲劳
1.3.1家长原因
很多家长晚上看电视时间过长,其中许多幼儿跟随家长,导致幼儿睡眠不足引起疲劳,因而影响幼儿上课的质量.
家长的功利主义及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得许多家长利用周末幼儿休息的时间为其报各种辅导班,比如舞蹈、钢琴、美术等等,其中不少是幼儿根本就不感兴趣的,加上这种辅导班一般课时在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幼儿注意根本不能集中这么久,如此以来导致幼儿疲劳影响幼儿上课时的注意力,以致影响其学习成绩.
另外由于家长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幼儿要求不一致,特别是长辈与家长之间存在严重的分歧,幼儿判别力差无所适从,在这种教育观念不一致的环境下成长的幼儿没有定性,从而导致幼儿注意力不集中.
1.3.2活动过多
幼儿下午的时间几乎都是活动课,活动过于集中,尤其幼儿刚上完体育课回来后还要上其他的课时,幼儿多数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幼儿多动是由于学前儿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而引起的行为障碍,这些容易造成幼儿活动过度和注意分散.
1.3.3缺失兴趣
幼儿学习内容应符合其年龄特点、适合其理解力,学习内容过深过浅、教育方法过于单一,会导致幼儿失去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2 幼儿注意力对其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2.1幼儿注意力对其发展的影响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注意是幼儿游戏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幼儿学习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幼儿注意力集中,其学习效果就会提高,比较容易记住新知识,幼儿的能力提高也快,应当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合理的组织游戏,为幼儿创造开放、宽松、温馨的活动环境,引起幼儿对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实现活动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2.2 幼儿注意力对其发展的作用
2.1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
知觉是认识的开始,注意则是知觉的前提.幼儿对同一场景进行观察时,不同的儿童观察到的事物不同.这是因为每个幼儿的注意不同,会影响幼儿记忆水平,幼儿对某一感兴趣的事物会进行细致的观察,从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幼儿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基本上能识记在头脑中.有一次午饭后给幼儿放动画片,画面刚出现,有幼儿便喊:“老师,这个我们以前看过了.”因此,感知觉的发展与幼儿注意力的发展相互作用.
2.2 对幼儿自我约束能力发展的作用
幼儿行动的坚持性常常与注意分不开,学前儿童的注意力会影响他们各种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坚持性的发展,没有幼儿注意的参与,教学活动就不能顺利地进行,也不能使活动坚持到最后.因此,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而幼儿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能增加幼儿注意力的时间,促进幼儿坚持性的发展.幼儿在板凳上老老实实坐着的时间很短,一会就乱动,幼儿常规在幼儿身上体现的是只说不做.当老师维持课堂纪律时说:小嘴巴闭闭言.但幼儿还是张着嘴巴说话,这说明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差.相反,教师应慢慢训练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3 幼儿注意力的特点及作用对幼师的基本要求
3.1 注意的选择性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表现为对某一类自己喜欢的刺激注意得多,对另一种不喜欢的刺激注意的少.幼儿的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6岁左右的的幼儿与3岁左右的幼儿相比,注意的选择性有了明显发展.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的,幼儿在选择某一注意的对象时主要是因为对其感兴趣.在同一情境下,同一活动中,每个幼儿的注意对象不同.放在游戏区内的玩具,男孩与女孩所选择的就不同,同样女孩之间选择的玩具也是不一样的.
3.2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在同一时间内学前儿童把握对象时间的长短,注意的稳定性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教师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例如:鼓励幼儿完整的听完一个故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件手工作品;在体育游戏中完成某项任务等等 .
3.3注意的分配
同一时间学前儿童把注意集中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上这就是注意的分配,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其注意的分配能力比较差.成人可以在吃饭时谈笑自如不会影响进餐,而幼儿如果处在这种环境里要么只是吃饭要么只是听别人说话,如果幼儿要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他会放下碗筷甚至站立起来手舞足蹈.因此幼儿在进行午饭时教师应要求幼儿专心吃饭,不能随便说话因而保证幼儿更好地吸收食物,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3.4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就是同一瞬间学前儿童把握对象的数量,幼儿把握对象的数量一般是在2—3个;成人一般在4—6个.“ 一目十行”就是注意广度的很好说明,在活动中注意对象如果排列有规律,幼儿的注意范围就会变大,而对于无规律排列的其注意的范围就会变小;幼儿对颜色相同的注意对象其注意的范围要比颜色复杂的大;幼儿对于注意对象大小一致的注意范围比大小不一致的注意范围要大.所以,教师在准备活动材料时要考虑到是否对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有益.
四 基于幼儿注意力的特点对发展影响的培养策略
4.1营造安静、简单的环境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差,容易被新颖的刺激所吸引,这是学前期幼儿的普遍表现的特点.教师与家长要根据这一特点,营造安静、整洁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对幼儿的干扰,更好地保持幼儿的注意.比如家里的物品摆放要整齐有序,幼儿的玩具要放在指定位置,幼儿园同样如此,设置专门的墙角区:积木区、图书区、花卉区、绘画区等,在游戏结束时注意引导幼儿将玩具放回原地.
幼儿在游戏时不要给予过多的玩具,教师与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适时给幼儿提出合理的要求,与幼儿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教师与家长尽量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幼儿游戏.幼儿在幼儿园玩雪花片游戏时,教师要提前说好任务,用看谁嘴巴闭的最严或者看谁的腰挺得最直教师就会先发给谁等要求,让幼儿安静的玩耍,如果说话就会没收,更不能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让幼儿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表现好的小朋友就会再次得到更多的雪花片,幼儿会很听话的做出他们最好的一面.
同时,幼儿园要给幼儿提供安静的环境,活动室的墙面布置不要过于花哨,突出主题,教师的动作不要过多,衣着得体;上课期间对于注意容易分散的幼儿教师适时用细微的眼神进行提醒,也可以将其抱在怀里,防止幼儿的注意力分散;同时教师在上课时手机注意调到振动上,避免手机一响打乱正常的课堂秩序,使幼儿的注意发生转移.
4.2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与需要
兴趣与需要是学前儿童进行活动的内在推动力,同时也是直接影响学前儿童注意力的情绪系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幼儿的注意力,需要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为了激发幼儿对某一活动的兴趣,教师要注意活动的内容应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要与幼儿的经验相联系.教学中使用的教具要新颖,使幼儿拥有进行活动的经验准备和能力准备.大部分幼儿喜欢上美术与手工课,这两节课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地时间比言语等课的时间要长很多,因此教师要注意利用此点培养幼儿注意力.
兴趣是产生和保持注意力的主要条件,学前儿童对事物的兴趣越浓,其稳定、集中地注意力就越容易形成.因此家长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应该采取诱导的方式去激发,在家中如果家长想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充分利用孩子喜欢听故事看故事的特点,给孩子买一些有文字提示的图画故事书,让孩子一边听故事一边看书,引发学前儿童识字的兴趣,教幼儿认识一些简单的象形文字,从而使孩子的注意力在识字活动中得到培养.家长还可以在家中和孩子玩听读游戏,家长适当念三四组数字后让幼儿重复出来;也可玩拼图等结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细心观察、学习专心记忆、学习认真思考,让幼儿在独立完成游戏过程中养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当幼儿对某一事情产生好奇心时家长和教师注意引导幼儿,使幼儿的兴趣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以此来发展幼儿的注意力.因此,兴趣的发影响幼儿注意力的发展.
4.3培养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
自我约束能力差事导致幼儿注意力分散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幼儿年龄越小自我约束能力就越差,小班幼儿注意的稳定定性一般是3—5分钟;中班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大约是10分钟;大班幼儿的注意稳定性是15分钟左右.教师要注意运用听说读写多种感官训练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从而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当幼儿所处的环境中出现新异刺激时,幼儿往往很容易被吸引.因此,教师或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来提高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比如幼儿在游戏时,教师或家长有意识的增加干扰因素,如果幼儿被干扰,教师或家长要及时对幼儿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幼儿保持注意力.要培养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就要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教师或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从控制外部行动做起,要求幼儿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不可一会做这个,一会又干那个,如不可边吃饭边玩;幼儿在做某件事或学习做游戏时,最好不要东张西望,不要胡言乱语,不要乱动、乱摸等.
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可以利用该关键期,教师或家长通过各种途径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约束能力.
4.4明确活动的目的与要求
在活动中,目的与要求越明确,学前儿童对活动的目的与意义理解的越深刻,学前儿童完成任务的愿望就越强烈,其注意就越持久.当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幻灯片时,要提前说出观看幻灯片的任务与要求,让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与要求,以更好地保持幼儿的注意力.例如,在上美术课时,教师提出明确的目的是画出自己认为最美丽的青蛙,谁画的的青蛙最漂亮,谁就能得到一个小红花,这样幼儿就可以集中注意力去当一名画家,更好地完成任务.教师提出目的与要求一定要具体、有明确的指向性.在幼儿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加以称赞肯定,给予幼儿信心,以更好地培养幼儿注意力.教师在讲故事或放动画片之前,提出明确的问题,教师可加重语气或反复强调重点,让幼儿知道要求,并能带着要求去认真的听故事或看动画片,以便更好地表现自己,从而不断提高自己注意的稳定性.
教师在上课前明确活动的目的与要求就是要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而幼儿期注意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把两种注意的特点结合起来,以此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转换并用.比如利用律动音乐、舞蹈或手指游戏让幼儿动起来,鲜艳美观的教具等.在有需要时教师与幼儿面对面、手拉手,教师利用生动的语言调动幼儿的有意注意.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外界刺激对幼儿的干扰,随着活动的深入教师要向幼儿提出要求与问题,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而有意注意需要意志努力,很容易引起大脑疲劳,注意力同样不能持久.为此,在活动中要注意实现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转换.
4.5有规律的生活
幼儿生活作息要有规律,有科学,让幼儿的生活有张有弛、动静交替,如果某一活动持续时间过长,使得神经细胞产生疲劳,容易导致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降低,从而进入抑制状态,不利于幼儿良好注意力的养成.对于不同性质的活动的转换要合理,如在体育课时,教师要在下课时提前让幼儿停下来做深呼吸运动,放松身体.
幼儿园在安排幼儿的作息时要注意让幼儿保持充足的睡眠,固定的起居饮食和玩耍时间,睡觉前固定的讲故事时间,专门上课写作业的时间.在幼儿疲劳后可以让其活动一下,喝点水吃点水果等放松一下,为使幼儿保持好的注意力,进行下一个任务做好准备等来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同时在家中,家长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现在年轻的父母喜欢晚上看电视剧或者玩电脑,使得许多孩子追随父母,这样无规律的生活不利于幼儿注意的发展.因此家园要注意配合,从小培养幼儿良好学习、活动和生活习惯,克服幼儿任性、自私的行为.对于学前儿童每天的学习和训练最好是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来进行,幼儿在学习和训练时不能做不相关的事情.让学前儿童养成学习、活动和生活的规律,以此形成心理活动定向,每当孩子在习惯的时间和地点坐下时,注意便条件反射似地集中起来.
综上所述,幼儿注意力集中地时间较短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影响其学习效率,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力也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教师或家长要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训练幼儿的注意力,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与家长要根据幼儿在园与在家活动中的表现做好配合工作,彼此协商、沟通,运用多种策略发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或家长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幼儿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