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刘征泰的竹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1 08:59:47
赏析刘征泰的竹思
赏析刘征泰的竹思
赏析刘征泰的竹思
《竹思》是故乡思,也是慈母思.
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作者在灯下阅读一封家书.阵阵凉风吹过,送来园内一丛新竹摇动的响声,触景生情,这顿然使作者想起了以竹而闻名天下的川西故乡.文章一开头就紧紧扣住了题意.
写家乡的竹子,作者首先总写竹子的本质特色:“家乡的竹呵,你在游子的心潭里,投下一片永远的绿.”“永远的绿”,既是作者深沉的感叹,又是全文的引子,它创造了一种特定的氛围,·把文章自然地推向了对故乡竹子具体的描写中.
接着作者又从以下几个方面未写故乡的竹子:
先设置了竹子生长的环境:“崇楼丽阁,云影波光,奇花异卉”的望江公园.在如此幽雅的环境中生活的竹子自然不同于一般的竹子.
接着作者又给我们介绍了望江公园中竹子的品种:“有圆竹,有方竹;有空心竹,有实心竹;有茎干笔直的道筒.竹,有憨态可掬的佛肚竹;花楠竹傲岸不阿,俨然是顶天立地的伟男子;凤尾竹娉婷含羞,又如一位天真美丽的少女……”总共130余种.文章极写竹子 品类之多,使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竹子博览会.这样,从竹子的气势、竹子的丰采上写出 家乡竹子的盛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完了望江公园的竹子,作者又把笔锋投向了杜甫草堂.杜甫一生栽竹、爱竹、吟竹,而杜甫草堂周围又有茂盛的竹林.笔锋的转换十分自然.但杜甫草堂这一段,看似闲笔,
实际上含有深意.作者说:“草堂内外那片竹林最初就是他亲手栽下的.”作者又说,“人民,不会忘记自己的诗人.透过那疏密的竹林,我仿佛看见一位面容清癯的青衫老人,停锄北 望,低首吟哦,渐渐融进了绿萌深处……”竹向来是“直”和“节”的象征,作者花了许多笔墨来写杜甫草堂和杜甫,不正是为了歌颂杜甫的崇高美德吗?
文章写到此,作者的旨意似乎己表露明白;但如果文章果真在此处结尾,那就一般化了.作者在写完杜甫草堂后,又仿佛漫不经心地来上这么几句:“杜甫草堂栽种的多半是慈竹;望江公园那郁郁葱葱的竹群里,数量最多的还是慈竹.”这样又引出了众多竹子中一种特殊品种一一慈竹.于是慈竹又成为文章下半部分的触媒,它把读者又带到了一个新的境
域.因为慈竹又名“子母竹”,作者就用它来象征母子之情.作者是这样来描述的:“因为新竹与旧竹同出一根,紧紧偎依,好像母亲和孩子相亲相爱,故又称母子竹……,’但是不仅仅如此,作者又把慈竹作为全文的经线,由此带出下文的数笋子、放风筝、纳鞋底等一
系列小故事,看似平淡,但故事中却蕴含着强烈的感情,这种感情的冲击波不断地冲击着作家的心扉,也冲击着读者的心扉.当然其中最动人心弦的便是妈妈用晒干的慈竹笋壳纳鞋底时说的那几句话:“娃呀,你总不能像这笋,一辈子老守着妈妈.你长大成人,远走高飞了,还会记得你的故乡么?”这不只是慈母在呼唤,也是家乡在呼唤!
于是,文章的旨意又拓开了一步,作者把慈竹、母亲与故乡连在了一起:春风秋雨,
慈竹作响,母亲送别儿子,游子远往他乡,雨水打在竹梢上,母亲流泪,泪水滴落在故乡的土地上、滴落在母亲的胸膛上…….《竹思》一文的立意至此已十分明确:母子情、故乡情便是作者要向大家倾诉的衷肠.
本文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立意新、构思新.竹子在我国传统文学中是“耿直”和“气
节”的象征,而作者撇开这些不写,却用来歌颂母子情、思乡情,这种写法既新颖又贴切,既出奇制胜又不落俗套.
满篇布局,章法井然,也是文章的一大特点.作者由竹子写到杜甫草堂,从杜甫草堂拐到慈竹,然后又由慈竹写到母子情、故乡情,逐层剖明文章的旨意,但作者却似信手拈来,毫无琢雕,读者却感到像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地流过心头,不但自然地接受了作者 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深刻含义,而且也体味到了一种美的享受.
文章语言洗炼,抒情味浓,读来亲切感人,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