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句子翻译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撤.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鸥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02:04:16
杜甫的句子翻译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撤.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鸥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夜
杜甫<北征>的句子翻译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撤.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
鸥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粉黛亦解苞,衾稠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乞.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
奸臣竟葅醢,同恶随荡析.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杜甫的句子翻译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撤.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鸥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夜
注释
1.墨制,是用墨笔书写的诏敕,亦称墨敕.此指唐肃宗命杜甫探家的敕命.
2.皇帝二载:即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初吉:朔日,即初一.
3.杜子:杜甫自称.苍茫:指战乱纷扰,家中情况不明.问:探望.
4.维:发语词.维时:即这个时候.艰虞:艰难和忧患.
5.恩私被:自己独受皇恩允许探家.蓬荜:指穷人住的草房.
6.诣:赴、到.阙下:朝廷.怵惕:惶恐不安.
7.谏诤:臣下对君上直言规劝.杜甫时任左拾遗,职属谏官,谏诤是他的职守.
8.中兴:国家衰败后重新复兴.经纬:织布时的纵线叫经,横线叫纬.这里用如动词,比喻有条不紊地处埋国家大事.固密勿:本来就谨慎周到.
9.东胡:指安史叛军.安禄山是突厥族和东北少数民族的混血儿,其部下又有大量奚族和契丹族人,故称东胡.愤所切:深切的愤怒.
10.行在:皇帝在外临时居住的处所.
11.疮痍:创伤.忧虞:忧虑.
12.靡靡:行步迟缓.阡陌:田间小路.眇:稀少,少见.
13.明灭:忽明忽暗.
14.屡得:多次碰到.
15.邠郊:邠州(今陕西省彬县).郊:郊原,即平原.荡潏:水流动的样子.
16.猛虎:比喻山上怪石状如猛虎.李白诗:"石惊虎伏起".薛能诗:"鸟径恶时应立虎".
17.石戴古车辙:石上印着古代的车辙.
18."青云"两句:耸入青云的高山引起诗人很高的兴致,觉得山中幽静的景物也很可爱.
19.罗生:罗列丛生.
20.濡:滋润.
21.桃源:即东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拙:笨拙,指不长于处世.
22.坡陀:山岗起伏不平.鄜畤:即鄜州.春秋时,秦文公在鄜地设祭坛祀神.畤即祭坛.
23.木末:树梢.这两句杜甫归家心切,行走迅速,已到了山下水边,而仆人却落在后边的山上,远望象在树梢上一样.
24.鸱鸮:猫头鹰.
25.卒:仓促.这里指的是至德元年安禄山攻陷洛阳,哥舒翰率三十万(诗中言"百万"是夸张的写法)大军据守潼关,杨国忠迫其匆促迎战,结果全军覆没.
26.为异物:指死亡.
27.堕胡尘:指至德元年八月,杜甫被叛军所俘.
28.经年:一整年.衣百结:衣服打满了补丁.
29.耶:爷.垢腻脚不袜:身上污脏,没穿袜子.
30.补缀才过膝:女儿们的衣服既破又短,补了又补,刚刚盖过膝盖.唐时妇女的衣服一般要垂到地面,才过膝是很不得体的.缀,多本作绽.仇注本作缀.
31.澹毫芽?:M肌⒉ㄌ危菏侵腹俜?洗绦宓耐及浮R魄?郏菏撬灯拮咏?抑械木晒俜?也眉羝创铡?2、天吴:神话传说中虎身人面的水神.此与紫凤皆指官服上刺绣的花纹图案.褐:袄.
33.情怀恶:心情不好.
34.凛栗:冻得发抖.
35.这两句说:解开包有粉黛的包裹.其中也多少有一点衾、绸之类.
36.痴女:不懂事的女孩子,这是爱怜的口气.栉:梳头.
37.移时:费了很长的时间.施:涂抹.朱铅:红粉.狼籍:杂乱,不整洁.画眉阔:唐代女子画眉,以阔为美.
38.嗔喝:生气地喝止.
39.翻思:回想起.聒:吵闹.
40.生理:生计,生活.
41.至尊:对皇帝的尊称.蒙尘:指皇帝出奔在外,蒙受风尘之苦.休练卒:停止练兵.意谓结束战争.
42.妖氛豁:言时局有所好转.
43.回纥:唐代西北部族名.当时唐肃宗向回纥借兵平息安史叛乱.杜甫用"阴风""惨淡"来形容回纥军,暗言其好战嗜杀,须多加提防.
44.其王:指回纥王怀仁可汗,助顺:指帮助唐王朝.当时怀仁可汗遣其太子叶护率骑兵四千助讨叛乱.善驰突:长于骑射突击.
45.此辈少为贵:这种兵还是少借为好.一说是回纥人以年少为贵.四方服勇决:四方的民族都佩服其骁勇果决.
46.鹰腾:形容军士如鹰之飞腾,勇猛迅捷,奔跑起来比飞箭还快.
47.圣心颇虚伫:唐肃宗一心期待回纥兵能为他解忧.时议气欲夺:当时朝臣对借兵之事感到担心,但又不敢反对.
48.伊洛:二水名,都流经洛阳.指掌收:轻而易举地收复.西京:长安.不足拔:不费力就能攻克.
49.俱发:和回纥兵一起出击.
50.青徐:青州、徐州,在今山东、苏北一带.旋瞻:不久即可看到.略:攻取.桓碣:指恒山、碣石山,在今山西、河北一带.指安、史的老巢.
51.昊天:古称秋天为昊天.肃杀:严正之气.此指唐朝的兵威.
52.这句是说,亡命的胡人已临灭顶之灾,消灭叛军的大势已成.
53.皇纲:指唐王朝的帝业.
54.追忆去年六月玄宗奔蜀,跑得很慌张.又发生马嵬兵谏之事.
55.奸臣:指杨国忠等人.葅醢:剁成肉酱.同恶:指杨氏家族及其同党.荡折:清除干净.
56.史载夏桀宠妹喜,殷纣王宠爱妲己,周幽王宠爱褒姒,皆导致亡国.意谓唐玄宗虽也为杨贵妃兄妹所惑,但还没有像夏、商、周三朝的末代君主那样弄得不可收拾.
57.宣:周宣王.光:汉光武帝.明哲:英明圣哲.
58.桓桓:威严勇武.陈将军:陈玄礼,时任左龙武大将军,率禁卫军护卫玄宗逃离长安,走至马嵬驿,他支持兵谏,当场格杀杨国忠等,并迫使玄宗缢杀杨贵妃.钺:大斧,古代天子或大臣所用的一种象征性的武器.
59.微:若不是,若没有.尔:你,指陈玄礼.人尽非:人民都会被胡人统治,化为夷狄.
60.大同殿:玄宗经常朝会群臣的地方.白兽闼:未央宫白虎殿的殿门,唐代因避高祖李虎的讳,改虎为兽.
61.翠华:皇帝仪仗中饰有翠羽的旌旗.这里代指皇帝.金阙:金饰的宫门,指长安的宫殿.
62.园陵:指唐朝先皇帝的陵墓.固有神:本来就有神灵护卫.
63.太宗:李世民.宏达:宏伟昌盛,这是杜甫对唐初开国之君的赞美和对唐肃宗的期望.
这首长诗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即至德二年(757)秋天,杜甫从肃宗所在的凤翔县奉命回鄜州探亲,到家以后写的.鄜州在凤翔东北,所以诗题为《北征》.全诗以归途中和回家后的亲身见闻作题材,叙述了安史之乱中民生凋敝、国家混乱的情景,陈述了自己对时事的见解.杜甫这时是一个谏官,肃宗虽然拒不接受他的规谏,但他仍然以诗代谏.在诗中诗人把国家大事与个人遭遇紧密结合,极为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现实,表现了强烈的爱国忧民感情.全诗共七百字,是杜甫五言古体中最长也是最有名的巨制.可分五大段:第一段写奉诏探亲,动身之前的复杂矛盾心情.第二段写归家途中的见闻及感受.第三段写到家以后的情况.第四段纵论时政,分析形势,对向回纥借兵表示忧虑.第五段,是全诗总结,激励肃家重振王朝.
此诗像两年前写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样,都是以省亲为题材,把个人、家庭的命运和国家的安危紧密联系起来,成为反映时代真实面貌的宏伟史诗.但此篇叙事成分更多一些,文字也比较艰深.诗人用夹叙夹议的表现方法,既叙时事又写情思,充分体现了杜诗博大浩瀚、沉郁顿挫的风格.《唐宋诗醇》云:"以排天斡地之力,行属词比事之法,具备万物,横绝太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有五言,不得不以此为大文字也."
这首诗是写在至德二年秋末(闰八月),也就是公元757年, 可以说是杜甫史诗的代表了。“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 将北征,苍茫问家室。”诗的一开头交代了背景,安史大乱之时, 神州到处狼籍。当时肃宗朝臣处在这样兵荒马乱,居无定所的境地, 不到一年就迁移了灵武,彭原和凤翔三处。乍一看,杜甫能得到这 样特别恩准的探亲假,的确是该受宠若惊了。“维时遭艰虞,朝野 少暇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虽然是蓬...
全部展开
这首诗是写在至德二年秋末(闰八月),也就是公元757年, 可以说是杜甫史诗的代表了。“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 将北征,苍茫问家室。”诗的一开头交代了背景,安史大乱之时, 神州到处狼籍。当时肃宗朝臣处在这样兵荒马乱,居无定所的境地, 不到一年就迁移了灵武,彭原和凤翔三处。乍一看,杜甫能得到这 样特别恩准的探亲假,的确是该受宠若惊了。“维时遭艰虞,朝野 少暇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虽然是蓬荜,但是在家书抵 万金的年代,能亲身回去,是非常幸福的。其实,在这一年的五月, 杜甫在凤翔做了左拾遗,正好房琯被罢相,杜甫不晓政治厉害, 从正义的角度据理力争,结果触怒了肃宗,把他交三司推问。后来 被张镐等人救出。从此肃宗就不喜欢他了,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诏 许归蓬荜”。(《新唐书》: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 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 “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左拾遗虽是八品小官,却在 肃宗面前可以讲得上话得,可是此时探亲,有看到山河破碎的景象, 诗人心中是怎样的情感呢?或许就是诗中“苍茫”二字了,这两字 和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中的苍茫,或许是两种不 同境界的苍凉感慨之情,成善楷先生说这是‘旷远迷茫之貌’,和 屈原《涉江》里面的‘迷不知吾所如’同意。金圣叹先生说这两字 好在“将一时胸中为在为亡无数狐疑一并写出”。他的意思是杜甫 怀念家中是否还安全,杜甫有诗句“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述怀》)但是从杜甫的性格,和他《北征》后面的句子看, 当然会有对家里的担忧,但是更多的,是为国家,为黎民的忧虑 在他的脑海里,让他因民众的苦难如同己受,难过万分的那种心情。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在心情的世界,往往都是这样。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君诚 中兴主,经纬固密勿。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他辞了朝廷, 很久没有敢走,还劝说道军国大事君主要非常周密细致的安排,可 以看到《北征》后面对于肃宗借兵平乱,杜甫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他还在诉说自己的直谏和忠心,要表明给肃宗看。不觉想到《离骚》 那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女夸以革几羁 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芷;亦余 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 淫;固时俗之工巧兮,(人面)规矩而改错。”于是为朝廷担忧, 为百姓担忧,为自己能否施展报复担忧,为家里担忧,所有这一切, 使得他“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又是恍惚,又是苍茫,就是 这样他上了路。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这个最有名的是他的“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作为一个“儒冠多误身”的人,这忧国的心是与生 俱来的毛病,正如孔子也曾经自嘲过自己。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赠卫八处士》)“葵藿倾太阳, 物性固难夺。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穷年忧黎元,叹息肠 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回首 凤翔县,旌旗晚明灭。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邠郊入地底,泾 水中荡潏。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 或黑如点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鸱鸟鸣黄桑, 野鼠拱乱穴。”一路上的所见,每一句都是一幅动人心魄的画。
“人烟眇萧瑟”,可是却“屡得饮马窟”,饮战马所挖的窟倒是 经常见到。看到山里面的万物,或许能得到暂时的喜悦和桃源的 感觉把,“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可是转眼又不能回避的是自己的现实问题,国家的现实问题。杜甫 不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军事家,但是他的这点心,使他成为一个真 正的“人”,令人永远敬佩的人。
“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遂令 半秦民,残害为异物。”因为自己的私怨,杨国忠逼得当时守潼关 的哥舒翰仓促迎敌,导致大败。可是不能怪他,也不是杨玉环的错, 还不是玄宗的糊涂嘛?其实纵观人类历史,从最初到现在的万代之 后,最大的祸害,不是在人的不自强上面,而在于人的骄傲上面。 眼下就有很多人迫切希望中国自强,固然很好,可是还有更深的问 题在于中国人同时也是很善于骄傲的民族,要自己踏实放下,恐怕 是比自强更加重要的。一个人杀人知道自己在杀人,起邪念知道自 己在起邪念,自己是瞒不过的,唯独一个人骄傲的时候不知道自己 在骄傲,极大的危险就在于这里,《易经》里唯有谦卦的爻辞都是 吉的原因也就在这里。玄宗也是一代民主,最后给自傲害得如此, 人都是这样啊。可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皇帝他大不了就凄 惨一会罢了。战争,其实也是人为所欲为,任凭己意的恶果。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 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爷背面啼, 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 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那无囊中帛, 救汝寒凛栗。粉黛亦解包,衾裯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生还对童稚, 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 第一句是将自己被叛军俘虏的生活,这个过后,回到家中,境况非常 凄惨,可以看到当时的百姓大概大多是这样的。连袜子也没有的。 可是“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仰观 天色改,坐觉妖氛豁。”对比国家, 家里面的不算什么,还有更多的更苦的人在流离,什么时候战乱才 能停止呢。“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纥。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所用皆鹰腾, 破敌过箭疾。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 官军请深入,蓄锐伺俱发。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当时肃宗 采纳郭子仪的建议,借回纥兵平乱。这里杜甫虽然说道回纥兵勇猛, 可是还是对借兵有相当疑虑的,觉得不可太过依靠,否则国家有危。 官军可以自己深入,这里杜甫也是一种平常的心理,并不是从军事 上考虑。《资治通鉴 卷二百一十九》道:“西师憩息既定,李泌 请遣安西及西域之众,如前策并塞东北,自归、檀南取范阳。上曰: ‘今大众已集,庸调亦至,当乘兵锋捣其腹心,而更引兵东北数千 里,先取范阳,不亦迂乎?’对曰:‘今以此众直取两京,必得之。 然贼必再强,我必又困,非久安之策。’上曰:‘何也?’对曰: ‘今所恃者,皆西北守塞及诸胡之兵,性耐寒而畏暑,若乘其新至 之锐,攻禄山已老之师,其势必克。两京春气已深,贼收其馀众, 遁归巢穴,关东地热,官军必困而思归,不可留也。贼休兵秣马, 伺官军之去,必复南来,然则征战之势未有涯也。不若先用之于寒 乡,除其巢穴,则贼无所归,根本永绝矣。’”李泌这样的谋划, 使敌疲惫,并不急于下两京,应该说是对的。一方面可看到杜甫并 非战略家军事家,只是一个非常忧国忧民的诗人。他考虑的角度, 是从百姓出发,比如对于借兵的事就是如此,当时外兵来援,必然 是祸害百姓的,对于肃宗而言,也是权宜之计。可是百姓受外兵之 苦,杜甫深深看到,怎么能够不为呼吁?
“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胡命其能 久,皇纲未宜绝。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奸臣竟菹醢,同恶随 荡析。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桓桓 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凄凉大同殿, 寂寞白兽闼。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园陵固有神,扫洒数不缺。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毕竟是本朝,只能委婉的说,不说奸 臣乱朝纲的事情,却说马嵬之事还是前王没有能做到的,不说玄宗 失位,而说肃宗中兴。杜甫高度赞扬陈玄礼,说他“仗钺奋忠烈”, 忠烈有之,奋忠烈着少,这样的胆魄也是很了不起的了。杜甫的 诗眼,虽在国家,可是还总是以百姓立场为出发点的,加上艺术魅 力,成为不朽诗篇。
收起
这首长篇叙事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载(757)闰八月写的,共一百四十句。它象是用诗歌体裁写的陈情表,是这位在职的左拾遗向肃宗皇帝汇报自己探亲路上及到家以后的见闻感想。它结构自然而精当,笔调朴实而深沉,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怀抱中兴国家的希望,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
全诗五大段,按照“北征”即从朝廷所在的凤翔到杜甫家小所在的鄜州的历程,依次叙述了蒙恩放归探亲...
全部展开
这首长篇叙事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载(757)闰八月写的,共一百四十句。它象是用诗歌体裁写的陈情表,是这位在职的左拾遗向肃宗皇帝汇报自己探亲路上及到家以后的见闻感想。它结构自然而精当,笔调朴实而深沉,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怀抱中兴国家的希望,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
全诗五大段,按照“北征”即从朝廷所在的凤翔到杜甫家小所在的鄜州的历程,依次叙述了蒙恩放归探亲、辞别朝廷登程时的忧虑情怀;归途所见景象和引起的感慨;到家后与妻子儿女团聚的悲喜交集情景;在家中关切国家形势和提出如何借用回纥兵力的建议;最后回顾了朝廷在安禄山叛乱后的可喜变化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信心、对肃宗中兴的期望。它象上表奏章一样,写明年月日,谨称“臣甫”,恪守臣节,忠悃陈情,先说离职的的不安,次叙征途的观感,再述家室的情形,更论国策的得失,而归结到歌功颂德。这一结构合乎礼数,尽其谏职,顺理成章,而见美刺。不难看到,诗人采用这样的陈情表的构思,显然出于他“奉儒守官”的思想修养和“别裁伪体”的创作要求,更凝聚着他与国家、人民休戚与共的深厚感情。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痛心山河破碎,深忧民生涂炭。这是全诗反复咏叹的主题思想,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主要特征。诗人深深懂得,当他在苍茫暮色中踏上归途时,国家正处危难,朝野都无闲暇,一个忠诚的谏官是不该离职的,与他本心也是相违的。因而他忧虞不安,留恋恍惚。正由于满怀忧国忧民,他沿途穿过田野,翻越山冈,夜经战场,看见的是战争创伤和苦难现实,想到的是人生甘苦和身世浮沉,忧虑的是将帅失策和人民遭难。总之,满目疮痍,触处忧虞,遥望前途,征程艰难,他深切希望皇帝和朝廷了解这一切,汲取这教训。因此,回到家里,他虽然获得家室团聚的欢乐,却更体会到一个封建士大夫在战乱年代的辛酸苦涩,不能忘怀被叛军拘留长安的日子,而心里仍关切国家大事,考虑政策得失,急于为君拾遗。可见贯串全诗的主题思想便是忧虑国家前途、人民生活,而体现出来的诗人形象主要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遥想桃源中人避乱世外,深叹自己身世遭遇艰难。这是全诗伴随着忧国忧民主题思想而交织起伏的个人感慨,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重要特征。肃宗皇帝放他回家探亲,其实是厌弃他,冷落他。这是诗人心中有数的,但他无奈,有所怨望,而只能感慨。他痛心而苦涩地叙述、议论、描写这次皇恩放回的格外优遇:在国家危难、人民伤亡的时刻,他竟能有闲专程探亲,有兴观赏秋色,有幸全家团聚。这一切都违反他爱国的志节和爱民的情操,使他哭笑不得,尴尬难堪。因而在看到山间丛生的野果时,他不禁感慨天赐雨露相同,而果实苦甜各别;人生于世一样,而安危遭遇迥异;自己却偏要选择艰难道路,自甘其苦。所以回到家中,看到妻子儿女穷困的生活,饥瘦的身容,体会到老妻爱子对自己的体贴,天真幼女在父前的娇痴,回想到自己舍家赴难以来的种种遭遇,不由把一腔辛酸化为生聚的欣慰。这里,诗人的另一种处境和性格,一个艰难度日、爱怜家小的平民当家人的形象,便生动地显现出来。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坚信大唐国家的基础坚实,期望唐肃宗能够中兴。这是贯串全诗的思想信念和衷心愿望,也是诗人的政治立场和出发点。因此他虽然正视国家战乱、人民伤亡的苦难现实,虽然受到厌弃冷落的待遇,虽然一家老小过着饥寒的生活,但是他并不因此而灰心失望,更不逃避现实,而是坚持大义,顾全大局。他受到形势好转的鼓舞,积极考虑决策的得失,并且语重心长地回顾了事变以后的历史发展,强调指出事变使奸佞荡析,热情赞美忠臣除奸的功绩,表达了人民爱国的意愿,歌颂了唐太宗奠定的国家基业,从而表明了对唐肃宗中兴国家的殷切期望。显然,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诗人的社会理想不过是恢复唐太宗的业绩,对唐明皇有所美化,对唐肃宗有所不言,然而应当承认,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操是达到时代的高度,站在时代的前列的。
综上可见,这首长篇叙事诗,实则是政治抒情诗,是一位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履职的陈情,是一位艰难度日、爱怜家小的平民当家人忧生的感慨,是一位坚持大义、顾全大局的爱国志士仁人述怀的长歌。从艺术上说,它既要通过叙事来抒情达志,又要明确表达思想倾向,因而主要用赋的方法来写,是自然而恰当的。它也确象一篇陈情表,慷慨陈辞,长歌浩叹,然而谨严写实,指点有据。从开头到结尾,对所见所闻,一一道来,指事议论,即景抒情,充分发挥了赋的长处,具体表达了陈情表的内容。但是为了更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也由于有的思想感情不宜直接道破,诗中又灵活地运用了各种比兴方法,既使叙事具有形象,意味深长,不致枯燥;又使语言精炼,结构紧密,避免行文拖沓。例如诗人登上山冈,描写了战士饮马的泉眼,鄜州郊野山水地形势态,以及那突如其来的“猛虎”、“苍崖”,显然含有感慨和寄托,读者自可意会。又如诗人用观察天象方式概括当时平叛形势,实际上也是一种比兴。天色好转,妖气消散,豁然开朗,显然是指叛军在失败;而阴风飘来则暗示了诗人对回纥军的态度。诸如此类,倘使都用直陈,势必繁复而无诗味,便当真成了章表。因而诗人采用以赋为主、有比有兴的方法,恰可适应表现本诗所包括的宏大的历史内容,也显示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高度才能和浑熟技巧,足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地用诗歌体裁来写出这样一篇“博大精深、沉郁顿挫”的陈情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