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政治经济学的重点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7 04:55:32
谁有政治经济学的重点啊?
谁有政治经济学的重点啊?
谁有政治经济学的重点啊?
政治经济学黑体字
第一章
1. 劳动:劳动力的支出.
2. 劳动对象:人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
3. 劳动资料:使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联系起来的媒介物.
4. 生产过程:通过自己的有目的的活动,借助于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的过程.
5.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
6. 生产力标志着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7. 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这种社会关系.
8. 当人们生产关系具体化到从生产到消费的经济体制的时候,生产关系又被称为经济制度.
9.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0.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1. 经济制度的总和又称为经济基础,相应的政治、法律与意识形态又称为上层建筑.
12.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13.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第二章
1.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 物的有用性是物的使用价值.
3.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4.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5.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具有各种特殊的具体形态.
6. 抽象劳动:撇开其具体特点的劳动.
7.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8.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9. 简单劳动:是不必经过特别训练的劳动.
10. 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
11. 复杂劳动是加倍的简单劳动.
12. 商品的价值量是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的.
13. 货币是稳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
14.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15.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16.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这种情况叫做通货膨胀.
17. 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18.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9. 市场机制就是:市场上价格价值关系和商品供求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
20. 市场机制对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调节作用,称为市场调节.它是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商品经济的表现.
21. 市场经济是市场导向型的经济.
22.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初出现的产业部门,所以称为第一产业.
23. 工业是第二产业.
24. 服务性产业统称为第三产业.
25. 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以实物形式存在,纯粹的服务是以活动形式存在.
26. 创新的精神产品的价格是一种垄断价格.
第三章
1.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创造商品,创造价值的能力.
4. 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5. 雇佣工人的工作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劳动时间,是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叫做必要劳动时间,在这一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叫做必要劳动.工作日中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以外的那一部分劳动时间叫做剩余劳动时间,在这时间内支出的劳动,叫做剩余劳动.
6. 把剩余价值看做只是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只是物化得剩余劳动.
7. 可变资本: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8. 不必资本: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
9.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10. 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11.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12.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即劳动力的价格.
13. 计时工资:劳动力的价格以一定时间来做计算单位.
14. 计件工资:按工人所生产的产品数量计算工资.
15. 以货币来表现的工资叫做名义工资,以这些货币所能实际买到的生活资料的数量来计算的工资叫做实际工资.
第四章
1. 产业资本依次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形式,最后回复到其出发点形式的全过程,是资本的循环.
2. 资本的循环当作周期性的过程来看待时,叫做资本周转.
3. 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和转化为工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4. 固定资本: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工具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料.
5.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由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构成
6. 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生产的全部剩余价值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第五章
1.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2.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例,它反映资本的价值增值程度.
3. 超额剩余价值转化过来的利润称为超额利润.
4. 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总量和资本总额的比率.
5. 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根据资本的大小,按平均利润率分得的一份剩余价值,即平均利润.
6. 由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叫做生产价格.
7. 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是货币所有者为了获得利息而把它借给别人使用的货币资本.
8. 利息是凭借货币所有权对企业利润的分割.
9. 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而形成金融资本.
10. 资本主义的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11. 由于土地肥沃程度不同、位置优劣不同所产生是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称为级差地租第一形态.
12. 由于同一土地作追加投资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称为级差地租第二形态.
13. 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所勒索到的地租,称为绝对地租.
14. 绝对地租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以上的余额.
15. 土地价格等于“资本化的地租”.
第六章
1. 简单再生产: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
2.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3. 资本累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4. 资本积聚就是个别资本通过资本累积即剩余价值资本化而扩大它的规模.
5. 资本集中就是把许多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成为大资本.
6. 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表现为生产要素量的增大.
7. 内含式的扩大再生产表现为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
8. 生产资料数量和劳动数量的这种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9. 不变资本的价值和可变资本的价值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10. 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而又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11. 固定资本的更新是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简答题总结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社会生产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B.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和调整.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同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起着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陈旧的或超前的生产关系起着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消极作用.
2.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一样吗?
判断:商品经济是通过价格、供求、工资、利率、竞争等市场机制来运行的,
而市场经济的涵义就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两者有着共同的机
制 .然而,商品经济不等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产物,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和现代形态.
——市场经济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是货币化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是开放化的商品经济.
3.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 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相矛盾的: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是历史的范畴.
——对于生产者来说,重要的是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只有让渡使用价值才能得到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重要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只有支付了价值才能得到使用价值.
4. 货币和资本的关系: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其作用在于使两种价值相等的商品能够相互交换,由于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此货币不会在流通中改变价值.
货币作为资本,结果不但能收回原来货币所代表的价值,而且还能获得新增加的剩余价值.
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5.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键是确定的劳动日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缩短以致增加了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但必要劳动时间中工人的劳动是用来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因此,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或者说相对价值生产的条件是提高劳动生产力.
从国民经济的整体看,必须提高必要生活资料生产部门(以及为这些部门提供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力,就会使必要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使劳动力价值下降,使必要劳动减少,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的比例关系改变,相对剩余价值增加.
6.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VS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和起点,这是因为: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同工作日长度有关,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则要以工作日已经延长到必要劳动以上为前提,并以此为起点,变革劳动的技术过程和劳动组织,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才能产生.
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因为它以工作日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的,因为它以劳动生产力发展到能够把必要劳动时间限制为工作日的一部分为前提.
7. 马克思对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
——价值增殖不能在流通领域产生.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实现价值增殖.
——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实现价值增殖.因为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和自己的商品发生联系,不能使商品价值增殖.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是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关键是在流通领域找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离开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能创造比自己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从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8. 资本运动三个阶段的关系:
其一,空间上并存.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三部分,使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唯此,才能使资本不断地依次更替.
其二,时间上继起.产业资本必须顺利地经过购、产、销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形式,否则,循环就会发生中断.
其三,产业资本空间上并存和时间上继起互为条件.没有并存性,不会有继起性;没有继起性,也就不能在循环中保持并存性.
9. 为什么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在同一工业部门或同一工种中,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往往是同时并存的,这说明两者并无实质的区别;
——计件工资是在计时工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
——不论计时工资还是计件工资度已时间为基础.所不同的是计时工资劳动由劳动的时间来计量,计件工资则由一定时间内劳动所凝结成的产品的数量来计量
10.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在任何社会,劳动力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但不是在任何社会劳动力都能成
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有两个基本条件: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来源,只有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为生.
劳动力所有者出卖的不是劳动所有权,而是劳动力使用权,并且是出让定期的劳动力使用权,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之一进行买卖的过程,是市场对劳动力资源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过程.
11. 剩余劳动率和剩余价值率:
剩余劳动率升剩余劳动对必要劳动的比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要劳动表现为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必需生活资料的价值,剩余劳动表现为剩余价值,因此剩余劳动率表现为两个价值的比率, 即:剩余价值/必需生活资料价值
由于必需生活资料价值采取工资形式,对企业而言,支付的工资表现为可变资金,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可变资金转化为可变资本,即: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本质上,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现在,因为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通过购买劳动力占有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动),包括占有剩余劳动.被资本占有的劳动力也就转化为可变资本v,剩余劳动m表现为可变资本的增殖部分,所以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m’的实质是资本对剩余劳动的占有程度.
12. 利润率VS剩余价值率
利润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例关系.利润率=m/(c+v )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关系.计算公式m’= m/v,剩余价值率体现了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
13. 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及其形态变化:
购买阶段: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生产阶段: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售卖阶段: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显然: 资本运动涉及三个阶段和三种形式:
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
三种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14.生产资本循环相对于货币资本循环的特点:
——货币资本的循环,不表示资本的再生产,而生产资本的循环表示资本的再生产,而且表示剩余价值的周期再生产.
——货币资本的循环,以生产过程为媒介,两头是流通过程,中间是生产过程;而生产资本的循环以流通过程为媒介,两头都是生产过程,而中间是流通过程.
——生产资本的循环避免了货币资本循环的片面性,它告诉我们剩余价值不是来自流通过程,而是来自生产过程.但又造成了一种假象,似乎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剩余价值,而是为生产而生产.
15. 资本周转和资本循环的区别:
——从对象看,资本循环主要是用货币资本来表现,而资本周转主要用生产资本来表现.
——从内容看,资本循环重点在于分析产业资本在其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以及在各个阶段的资本的形态变化.而资本周转重点在于分析资本运动所经历的时间以及如何加快周转速度.
——从资本量看,资本循环研究一笔预付资本怎样投资和收回,只研究一次运动中的资本量,而资本周转是研究单个资本企业的总预付资本量的运动.
16.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产生于生产资本的不同周转,周转不同又是由于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有着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固定资本周转一次,而流动资本可周转多次.
——固定资本是一次预付,分批逐渐收回,全部价值收回期间较长;流动资本是一次预付,一次收回,全部价值的收回期限较短.
——固定资本的多种物质要素在发挥作用的时间内,不需要不断购买和更新;而流动资本的多种要素,无论是原材料,还是劳动力都要不断地在实物形态上更新.
17. 注意区别两组概念: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按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形成(或者剥削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来区分的,其中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根据生产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区分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首要的就是生产资本的组成,也就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配合关系.
18. 年剩余价值率(M’)与剩余价值率(m’)的关系:
年剩余价值率是1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而剩余价值则是一个生产过程获取的剩余价值与同期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两者在数量上的差别:即使剩余价值率相同,但如果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年剩余价值率也会出现不一致.
两者在成因上的差别:预付可变资本和实际使用可变资本的差别.
19. 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
两者本来是同一东西,在量上是相等的,都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中所创造的价值.但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剩余价值是利润的内容,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之后,利润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而它的真正来源,即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真相被掩盖了.
20.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原因
利润在观念上被当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是因为:
——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采取了成本价格形式,因此剩余价值好像不是由可变资本、而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好像工人的全部劳动都得到了报酬,因此,生于价值也好像是由资本产生的.
21.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关系:
马克思:“应当从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的转化引出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而不是相反.”,原因是,资本家唯一而且首先关心的是剩余价值和预付资本的比率.所以,从理论上分析,是先有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即利润率,然后再按利润率取得利润.
22. 利润率的影响因素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例,它反映资本的价值增值程度.其影响因素包括:
——剩余价值率.其他条件既定,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正相关.
——资本有机构成.可变资本占比越大,剩余价值就越多,利润率越高.
——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越快,年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也越高.
23.生产价格同商品价值的关系:
生产价格的形成使个别部门的剩余价值与平均利润发生了偏离,进而使生产要素的价值和成本价格发生了偏离.但是,只要从全社会总和的角度来考察,就可以看到:剩余价值总量和平均利润总量相等,成本价格总和和生产要素价值总和相等.因而,价值总和等于生产价格总和,可见,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24. 生息资本
生息资本:也称为借贷资本,是基于资本运行过程中正常组成部分对货币资本的借贷关系而形成的.因此,生息资本或借贷资本是指货币所有者为了获得利息而把它借给别人使用的货币资本.
生息资本的形成,是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结果,这种经济关系是以货币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的意志行为表现出来的,表现为货币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的对立.
生息资本的基本特征:生息资本是和一般商品资本不同的特殊资本,即所有权资本.在普通商品买卖中,让渡的是商品所有权,发生的是等价交换;但在货币资本借贷关系中,贷出方向借入方让渡的是货币资本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权,到期需要连本带息收回.
25. 两种级差地租的区别和联系:
——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都是等量资本投在土地上有不同生产率的结果,但前者是等量资本投在不同土地上有不等生产率的结果,后者则是等量资本连续投在同一土地上有不同生产率的结果.
——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都是形成地租实体的超额利润的一种转化形式,而且这种超额利润形成的方式也是一样的.但是,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形式却表现出差异.在级差地租Ⅰ情况下,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是比较容易的.但在级差地租Ⅱ情况下,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是由于资本家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资的生产率不同的结果,事先很难确定.因此,超额利润到地租的转化被限制在狭小且不稳定的界限内.
26.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比较:
——本质相同:都是超额利润转化而来的,实质都是工人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形成不同:绝对地租是由于农业资本构成低于社会资本平均构成,从而农产品价值大于社会生产价格产生超额利润,并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而转化为地租的;而级差地租是由于投在土地上的等量资本具有不同生产率,使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产生差额,并因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而形成的.
——两者均与土地所有权有关,在绝对地租场合是土地私有权直接产生地租.但在级差地租场合,土地私有权不直接产生地租,而是把超额利润从农业资本家手里转到土地所有者手里的原因.
——范围有差别,绝对地租是任何等级的土地都要支付的,而级差地租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要支付的.一般来说,最坏的土地不交级差地租,严格说来最坏土地不支付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还是要支付的.
比较项目 级差地租 绝对地租
形成原因 土地经营的资本主义垄断 资本主义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量 社会生产价格和个别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 农产品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
条件 土地肥力和位置的差别;追加投资而产生的生产率差异 农业比工业的有机构成更低
取得原因 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最终源泉 剩余价值
27. 为什么说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
——简单再生产按照原来的规模再重复进行,因此会导致商品和剩余价值、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原有规模的再生产,但不会导致商品和剩余价值、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更大规模生产.
——扩大再生产将剩余价值的部分转化为资本,从而可以添购更多的生产资料,雇佣更多的工人,这样在此后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导致商品和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在更大规模上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