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时怎么样命名的 形成过程怎么样子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22:43:28
台风时怎么样命名的形成过程怎么样子的台风时怎么样命名的形成过程怎么样子的台风时怎么样命名的形成过程怎么样子的“台风”一词的由来:《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第8卷第2期刊登了王存忠《台风名词探源及其命名

台风时怎么样命名的 形成过程怎么样子的
台风时怎么样命名的 形成过程怎么样子的

台风时怎么样命名的 形成过程怎么样子的
“台风”一词的由来:《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第8卷第2期刊登了王存忠《台风名词探源及其命名原则》一文.文中论及“台风一词的历史沿革”,作者认为:在古代,人们把台风叫飓风,到了明末清初才开始使用“飚风”(1956年,飚风简化为台风)这一名称,飓风的意义就转为寒潮大风或非台风性大风的统称.关于“台风”的来历,有两类说法.第一类是“转音说”,包括三种:一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二是由闽南话“风筛”演变而来;三是荷兰人占领台湾期间根据希腊史诗《神权史》中的人物泰丰Typhoon而命名.第二类是“源地说”,也就是根据台风的来源地赋予其名称.由于台湾位于太平洋和南海大部分台风北上的路径要冲,很多台风是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大陆的.从大陆方向上看,这种风暴是来自台湾,称其为台风就是很自然的事了.由于汉字的表意性,就从台音加风字形成台字.
台风形成  条件: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而水汽在抬升中发生凝结,释放大量潜热,促使对流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令海平面处气压下降,造成周围的暖湿空气流入补充,然后再抬升.如此循环,形成正反馈,即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机制.在条件合适的广阔海面上,循环的影响范围将不断扩大,可达数百至上千公里.
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产生摩擦,由于越接近赤道摩擦力越强,这就引导气流柱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旋转),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快而气流柱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而形成感觉上的西行,这就形成我们现在说的台风和台风路径.
以下为人教版高一地理书第一册的描述:
在海洋面温度超过26℃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由于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去.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而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台风结构
  从台风结构看到,如此巨大的庞然大物,其产生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
要有广阔的高温洋面.海水温度要高于26.5℃,而且深度要有60米深.台风是一种十分猛烈的天气系统,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能供应.另外,台风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60米深的海水发生翻腾,为了确保海水翻腾中海面温度始终高于26.5℃,暖水层的厚度必须达60米.
要有合适的流场.台风的形成需要强烈的上升运动.合适的流场(如东风波,赤道辐合带)易产生热带弱气旋,热带弱气旋气压中间低外围高,促使气流不断向气旋中心辐合并作上升运动;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潜热,形成暖心补给台风能量,并使上升运动越来越强.
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如果辐合气流直达气旋中心发生空气堆积阻塞,则台风不能形成.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使辐合气流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中心,而是沿着中心旋转,使气旋性环流加强.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距以上,在5~20度之间.
气流铅直切变要小.即高低空风向风速相差不大.如果高低空风速相差过大,潜热会迅速平流出去,不利于台风暖心形成和维持.纬度大于20度的地区,高层风很大,不利于增暖,台风不易出现.台风演变  一、孕育阶段:太阳经过1天照射,海面上形成了很强盛的积雨云,这些积雨云里的热空气上升,周围较冷空气源源不绝的补充进来,再次遇热上升,如此循环,使得上方的空气热,下方空气冷,上方的热空气里的水汽蒸发扩大了云带范围,云带的扩大使得这种运动更加剧烈.经过不断扩大的云团受到地转偏向力影响,逆时针旋转起来(在南半球是顺时针),形成热带气旋,热带气旋里旋转的空气产生的离心力把空气都往外甩,中心的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压力不断变小,形成了热带低压—台风初始阶段.
二、发展(增强)阶段 :因为热带低压中心气压比外界低,所以周围空气涌向热带低压,遇热上升,共给了热带低压较多的能量,超过输出能量,此时,热带低压里空气旋转更厉害,中心最大风力升高,中心气压进一步降低.等到中心最大风力达到一定标准时,就会提升到更高的一个级别,热带低压提升到热带风暴,再提升到强热带风暴、台风,有时能提升到强台风甚至超强台风,这要看能量输入与输出比决定,输入能量大于输出能量,台风就会增强,反之就会减弱.
三、成熟阶段:台风经过漫长的发展之路,变得强大,具有了造成灾害的能力,如果这时登陆,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四、消亡阶段:台风消亡路径有两个,第一个是:台风登陆陆地后,受到地面摩擦和能量供应不足的共同影响,台风会迅速减弱消亡,消亡之后的残留云系可以给某地带来长时间强降雨.第二个是:台风在东海北部转向,登陆韩国或穿过朝鲜海峡之后,在日本海变性为温带气旋,变性为温带气旋后,消亡较慢.
“台风”不是音译词,英文中typhoon是根据中文发音taifeng音译过去.

以发现人的名字命名台风形成过程
北极圈冷空气由北极圈向地球赤道方向运动(地球自转形成),把大陆上热空气扫向太平洋。冷空气团边缘象一垛墙向赤道方向运动,挤压太阳直射下的热气团。
南半球冷空气同时也向赤道方向运动。
由于南半球是冬季,冷空气的“墙”比处夏秋季节的北半球冷空气的“墙”坚固。
冷空气不断向热气团运动挤压,热气团越来越缩小,对冷气团“墙”压力越来越大,热气团又...

全部展开

以发现人的名字命名台风形成过程
北极圈冷空气由北极圈向地球赤道方向运动(地球自转形成),把大陆上热空气扫向太平洋。冷空气团边缘象一垛墙向赤道方向运动,挤压太阳直射下的热气团。
南半球冷空气同时也向赤道方向运动。
由于南半球是冬季,冷空气的“墙”比处夏秋季节的北半球冷空气的“墙”坚固。
冷空气不断向热气团运动挤压,热气团越来越缩小,对冷气团“墙”压力越来越大,热气团又在太阳相对直射下,体积因太阳光照会膨胀。
热气团对冷气团“墙”压力达到一定值,一直不进攻的热气团压力冲破冷气团“墙”,热气团尖峰冲进冷气团,被冷气团挤压转向,形成旋转气流。
热气团尖峰后面有更大热气团,热气团对冷气团压力很大,热气团尖峰不断冲进冷气团中。
这样台风就形成,并持续一段时间。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