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的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04:21:56
2010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的答案2010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的答案2010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2010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的答案
2010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的答案

2010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的答案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B 5.B
6.B 7.C 8.A 9.C 10.B
11.A 12.B 13.C 14.B 15.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D 4.BCD 5.AB
三、简答题
1.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历史贡献在于:⑴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不纲”的错误指导方针;⑵明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工作方针和政策.
2.答: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一个表述严谨的科学命题.其中,“新阶段”是历史地位,说明邓小平理论相对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在中国”是地域定位,说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答: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仅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并且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
4.答: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将自己的认识和行动,置于时空变化的背景之下,力求突破、创新和发展.与时俱进的核心是创新.
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5.答: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经典概括告诉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应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首要任务、根本原则等方面着手.首先,社会主义是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必须能够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因而社会主义,尤其是我们这样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次,社会主义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形态,因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原则必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那种把计划经济附加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中的错误认识必须澄清.
四、论述题
1.⑴因为旗帜是方向.党的十六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以邓小平理论为旗帜,就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有机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⑵因为旗帜是形象.以邓小平理论为旗帜,就要一心一意抓经济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保持国内稳定、维护世界和平,树立一种改革、开放、向现代融会贯通迈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鲜明形象.
⑶邓小平理论既是方向,又是形象.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为实现我们的事业提供着理论的指南、精神的动力和智慧的启迪,提供着最重要的思想保证.
2.答: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将产生极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⑴它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⑵它是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指南;
⑶它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因而是我们党必须长期限坚持的指导思想.
3.答:⑴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生产力是一切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执政党只有致力于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有效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⑵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讲,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比先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
⑶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此矛盾的解决有待生产力的发展.
⑷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奠定必需的物质条件.社会主义必须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理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并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
⑸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经济建设重新被确立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这是对党的八大路线的恢复.目前,我们必须把发展生产力当作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摆在首要位置,才能真正实现“三个代表”,体现出党的先进性.
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C 5.A
6.A 7.A 8.C 9.A 10.B
11.C 12.C 13.C 14.C 15.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B 4.ABCD 5. ABCD
三、简答题
1.答: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答:⑴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对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过深入的考虑.他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
⑵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2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⑶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是服从这个大局.
⑷邓小平的战略设想是,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条件,东部地区先加快发展,然后带动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地区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
3.答:“三个有利于”是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事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是判断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4.答: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主要指资本组织形式和资产的经营方式可以多样化;
⑵公有制在资本组织形式上可以采取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
⑶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公有公管、公有民营、租赁或承包经营等方式;
⑷多样化的形式有利于筹集、扩充资本金,有利于强化产权约束,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5.答:⑴市场经济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界定的,不涉及经济成分的性质,不同的经济成分在市场关系中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⑵市场经济是以不同产权主体的存在为前提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标志着我国多元产权主体的形成,并能加速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制的转轨.
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及原材料的供应,非公有制经济的灵活机制,较强的适庆市场经济的能力,为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四、论述题
1.答:⑴在一定社会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总是同时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对矛盾是主要矛盾,它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表现.
⑵在1956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剥削阶级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剥削阶级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因此已不再存在,阶级斗争虽然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但其对象、范围、方式和总趋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⑶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答:⑴199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制定并开始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⑵科教兴国,是指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月标的顺利实现.
⑶科学技术对综合国力令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它是生产力诸要素中主要推动力量.
⑷发展科学技术,有赖于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抓教育,从培养人才人手.教育和科学,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3.答:⑴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它既包括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又包括公有制以外的其他所有制经济.这一制度既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又结合了初级阶段的实际,符合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作业(三)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4.A 5.C
6.A 7.A 8.B 9.C 10.C
11.B 12.A 13.A 14.C 15.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 CD 5.ABCD
三、简答题
1.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中心,它是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而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靠继续发展社会主义予以保证和支持.
2.答:⑴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⑵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⑶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⑷坚持社会主义文化重在建设的方针.
3.答: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这五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第一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前提;第二项原则“互不侵犯”,就是在处理国家间和国家关系中排除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第三项原则“互不干涉内政”,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第四项原则“平等互利”,是要求在国家之间的各种交往中,彼此以主权国家平等相待;第五项原则“和平共处”,是前四项原则的目的和必然结果.
5.答:在我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宪法的规定,国内各少数民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享受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综合民族和地区为一体的自治制度.
四、论述题
1.答:⑴从历史发展看,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粗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⑵从法治和德治所属的领域看,它们同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法治属于治文明,德治属于精神文明范畴.
⑶从实践看,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抓好,并使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紧密配合,才能保证社会的良好秩序,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2.答:⑴一个中国具有不可动摇的事实和法理基础.
⑵一个中国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事实和原则.
⑶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及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基础.
3.答:⑴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心中依靠人民群众,首先的和最主要的就是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⑵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⑶依靠新时期的统一战线.
⑷依靠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作业(四)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C 4.B 5.B
6.A 7.A 8. B 9.C 10.B
11.A 12. B 13.B 14. C 15.A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D 3.ABC 4.AB 5.ABCD
三、简答题
1.答:与时俱进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将自己的认识和行动,置于时空变化的背景之下,力求突破、创新和发展.与时俱进的核心是创新.
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答: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⑴强调了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发展途径;⑵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⑶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进一步明确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澄清了长期以来将计划经济附加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中的错误认识.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我们坚持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答: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内在于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规定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动力,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改革开放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四项基本原则要在改革开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统一的基础,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它们都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目的是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答: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一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
⑴发展是目的.发展首先指经济发展,同时也包括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进步.中国解决自身内部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特别是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⑵改革是动力.要发展就必须改革.改革是指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只有广泛而深人的改革,才能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空间.一方面离开改革不可能发展,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离开发展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改革,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⑶稳定是前提.稳定是指国家政局的稳定和基本路线临基本欢策的稳定不变.无论改革还是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
⑷我们要把改革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同发展的速度女,同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杜会稳定.
5.答:⑴民族的愿望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一国两制”的出发点.
⑵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⑶“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贯彻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
⑷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国两制”的力量所在.
四、论述题
1.答:⑴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⑵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⑶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等问题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⑷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答: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将产生极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⑴它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⑵它是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指南;
⑶它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
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杜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因而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⑵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⑶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⑷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⑸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