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30课的预习资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22:26:15
四年级上册第30课的预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第30课的预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第30课的预习资料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通过自学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在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表现自我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
预习就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课前预习这一方法地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预习”这一环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小学语文课多是由一篇一篇内容上不相关联的文章组成,它的知识的连续性主要表现在字、词、句的含义和语法上.语文课的目的,一是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二是训练分析、理解、综合的思维能力.从这些特点出发,语文课采用及时预习的方法比较好.那么,语文课应该怎么样预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为此,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几种预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讲读课文的预习
对于讲读课文,通过预习来培养学生在自读中善于察疑、质疑、搜集、整理的意识.这种预习操作起来较为细致,通过搜集整理、分步朗读、处理字词、思考分析等几个步骤来完成.
一是了解背景、搜集整理资料.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为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待到课上,可借此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其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
二是分步朗读.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师而言,它既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它既是语文能力也是学习方法.不同文体的文章,它的朗读要求是不相同的.记叙文的朗读要求,我们必须做到能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或语段,能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能初步把握住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初步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特色.而议论文和说明文的朗读要求就不同了,在做这两种文体阅读时,就必须先理解掌握它们的文体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和表现特色.
课文一定要朗读,而且应该放声朗读.朗读不仅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课文时,可分为三步来进行,第一步为初读,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个整体了解,读准生字、新词;第二步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第三步则是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三是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和对文章层次段落作批注.预习一篇阅读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课前的预习可以从读、圈、查、划、抄入手,循序渐进.
(1)读.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储备在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自己的词汇.
(2)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以备老师讲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
(3)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
(4)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在理清课文思路之后,可以用“//”试着给课文分段,并对各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批注.
(5)抄.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巩固记忆.抄写的过程中数量可以自己决定.
四是提出自己的见解,解决课后思考习题.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课文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做读书笔记,对自学的情况进行整理,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读文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独特见解的地方,或是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词语,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即可在课文边进行批注或是注上标记,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了.
预习案例一
在执教讲读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之前,学生采用“讲读课文预习法”,教学效果即很明显.
这是一篇同学们早已熟悉的新闻事件,为了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针对教材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安排了常规预习的任务.
首先,学生在预习时,通过图文对照,借助多种渠道查找、阅读、勾画与文本有关的背景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通过此环节,学生了解到这样的背景:1992年,《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深入大别山地区考察“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万头村的一所小学里,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多里路来求学的孩子.在众多的孩子中间,他发现一个女孩子有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年龄最小,但却十分坚强.虽然她每天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还要经过一座大水库,但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从来都没有迟到过.小姑娘不畏艰难、顽强求学的精神使记者的心灵受到深深地震撼.当小姑娘抬起头凝视黑板时,那瞬间的眼神被记者的相机捕捉到了,从而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令世人关注的照片.学生了解到这样一组信息,自然而然的对这篇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起了学习的愿望.此环节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接着学生进行分步朗读.分步朗读的前提是放声读.这篇讲读课文十分感人,有不少排比句式,读起来充满伤感但又激动人心.只有放开声音读课文,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当中,进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朗读不仅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课文时,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为初读,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个整体了解;第二步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第三步则是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第三步学生可从圈、查、划、抄入手,对本文的字词句篇进行全面的预习.由于学生已做到反复读课文,了解到了课文主要内容,并体会了文中的句式美,把感人的词句储备在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自己的词汇;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以备老师讲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突破难点.划出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几个排比段,把自己独特的感想体会批注在段落旁,做到重点突出.在理清课文思路之后,用“//”给课文分段,并对各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批注;并把本文中那些激发人奋进的好语佳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通过这样扎实的课前常规预习,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有的说、有的议、做到人人参与学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二、自读课文的预习
在语文教学中,每个教学单元均会安排“自读课文”的学习.此类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可利用平时所掌握到的学习方法进行自读自学,教师在课堂上只做学习指导.那么,自读课文的课前预习方法相对讲读课文来说,就不必要求那么复杂.
1、 带着问题,通读全文,解决字词.
在拿到课文时,首先应阅读文后思考题,带着问题进行全文通读,对文章整体进行了解.在读文的过程中,同时完成标明段落,找到思考题答案所在段落,并标明;划出陌生字词,勾画好词佳句的任务.并借助工具书,对字词进行理解.
2、 深入分析,解决问题,进行批注.
字词处理之后,对重点段落应进行细致研读,总结并作批注.理清文章主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预习案例二
《“看”的学问》这篇“自读课文”,学生课前即采用“自读课文预习法”.首先,学生拿到课文后,先阅读“文后思考题”:结合实际谈谈观察的方法.带着问题进行全文通读,对文章的内容及重点部分整体进行把握.
在读文的过程中,同时完成标明段落,找到思考题答案所在段落,并标明;划出陌生字词,完成勾画好词佳句的任务,并记录在积累本中.借助工具书,对字词进行理解.这样,就初步了解了全文的内容,明确应掌握的重点.接下来,深入分析文章的重点段落,进行细致研读,在读文的过程中总结并作批注,理清文章表达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这样的预习已经是比较充分的了.
在课堂上,短短的35分钟里,像这样较长篇幅的“自读课文”,通读一遍即会占用小半节课,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必须在课前向学生提出预习的要求,只有做好充分地课前预习,才能使课中,学生紧紧抓住主要内容,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自主交流与合作,自读自学的任务.
三、作文课的预习
对于作文课的预习,可用“提前积累预习法”.
作文教学切忌无准备状态下进行习作.从习作材料的搜集,活动的体验,情感的酝酿等,教师应根据本次习作要求做出精心地安排与准备,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我们可对习作要求进行改编,使学生能主动做好作文素材的积累工作.习作可从素材、语言、方法积累等方面着手做预习工作.
预习案例三
北师大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是:“介绍自己的一种学习方法”或“介绍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个小窍门”.教师在提前两周备课时,就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即:提前将习作的内容有意识的告知学生,让学生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安排学生通过调查(或询问优秀的同学,或请教家长,或上网搜集),将自己找到的好的学习方法以及生活中的小窍门,提前几周进行大胆地尝试.经过亲身体验,让这些“方法”、“窍门”真正发挥作用.这样,到习作时,学生已心中有数,写起文章来胸有成竹,而且有真切的体会.学生人人都有素材可写,不会为无素材而发愁.教师教学生习作,一是教写作方法,还有重要的一点既是教会学生搜集素材,选择素材的能力.因此,习作前的预习工作尤为重要.
强调课前预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展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优化的学习方法.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尽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为学生学好语文打下扎实的基础.
以上是本人对小学语文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课前预习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在今后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我将继续在这一课题中学习、实践、创新,将进一步研究此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