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整段文字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3 15:47:05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整段文字的意思.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整段文字的意思.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整段文字的意思.
原文出自老子道德经,原文如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现代白话文为:
“天下都以为美就是美,这就不好了;都以为善就是善,这就不善了.有无仅仅是表征生的,难易仅仅是表征成的,长短仅仅是表征形的,高下仅仅是表征倾的,音声仅仅是表征和的,前后仅仅是表征随的.一切都是恒常的阿,所以圣人无为,不言,万物都是作而没有初始,生发而不占有,为而不仰仗,成功了而不自居,也是因为不自居所以不会有失去.”
我所知道这句话有几种意思:
1.大家都觉得美是美的,其实它是丑恶的;
2.(天下人知道美是美的)这件事是丑恶的;
3.当天下人都知道这件事是美的时候,这件事就变得丑恶了;
4.当天下人都知道这件事是美的时候,天下人就变得丑恶了;
..........
全部展开
我所知道这句话有几种意思:
1.大家都觉得美是美的,其实它是丑恶的;
2.(天下人知道美是美的)这件事是丑恶的;
3.当天下人都知道这件事是美的时候,这件事就变得丑恶了;
4.当天下人都知道这件事是美的时候,天下人就变得丑恶了;
.......
收起
通俗的理解是天道没有美丑、善恶之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翻译:
天下人们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善之所为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所以有和无相互依靠而产生,难和易相互依靠而形成,长和短相互比较...
全部展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翻译:
天下人们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善之所为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所以有和无相互依靠而产生,难和易相互依靠而形成,长和短相互比较,高和下相互包容,音和声相互应和,前和后相互跟随。因此,圣人以无为的原则处理世事,用不言的态度进行教化。让万物自已发展而不先为创造。圣人辅助万物生长而不据为已有,对万物有所施为而不自恃有恩,事情成功而不自居有功。正由于圣人这样不居功骄傲,所以他的功绩永远不会失去。
收起
美总是一种限定,但丑却是反限定的是向美的普遍性提出挑战,它所关心的不再是完美,而是丑替代了美,人类正是通过这样的例子宣喻着自己的觉醒:只爱美的人性是不完整的人性。正是这个意义上,我们以为:丑是生命的清道夫。它意味着审美活动的拓展。因此美与丑必须相互储存相互补充。相对于美,丑总是意味着某种同期待中的完满状态不同的东西。它使人们习惯性的美学评价落空。长期被常识所认可的美的标准,突然失去了分量,一切都落...
全部展开
美总是一种限定,但丑却是反限定的是向美的普遍性提出挑战,它所关心的不再是完美,而是丑替代了美,人类正是通过这样的例子宣喻着自己的觉醒:只爱美的人性是不完整的人性。正是这个意义上,我们以为:丑是生命的清道夫。它意味着审美活动的拓展。因此美与丑必须相互储存相互补充。相对于美,丑总是意味着某种同期待中的完满状态不同的东西。它使人们习惯性的美学评价落空。长期被常识所认可的美的标准,突然失去了分量,一切都落入了意义失落的荒诞之中。结果,丑把人们从日常麻木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体验到与外界对立的自我存在,体验到孤独无助的感觉,从而意识到日常与人共同存在状态的虚假性。起而反叛日常的美的标准。
收起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天下都明白美的事就是美的时),
斯恶矣(美也那就不美了);
所有诸家都是这样把它翻译成了相对主义,显然这是不懂道,只懂理的翻译方法,这是按照逻辑的理翻译的,而不是按照反逻辑的道翻译的,是按照逻辑的物理翻译的,而不是按照反逻辑的心理翻译的。
美丑相对,善恶相对,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理,还用老子再费口舌吗?这样的相对主义对人有什么用?能用它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吗?能用它来消除人们的痛苦烦恼吗?《老子》既然用“天下皆知”的道理作对比,那就是要告诉...
全部展开
所有诸家都是这样把它翻译成了相对主义,显然这是不懂道,只懂理的翻译方法,这是按照逻辑的理翻译的,而不是按照反逻辑的道翻译的,是按照逻辑的物理翻译的,而不是按照反逻辑的心理翻译的。
美丑相对,善恶相对,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理,还用老子再费口舌吗?这样的相对主义对人有什么用?能用它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吗?能用它来消除人们的痛苦烦恼吗?《老子》既然用“天下皆知”的道理作对比,那就是要告诉人一个“天下皆不知”的道理,天下人皆知的就是逻辑的理,而天下皆不知的,就是反逻辑的道,而正因为不懂道,才使人产生了这么多的困扰和痛苦烦恼,只要懂了道就不会再有这些烦恼和困扰了。
其实本章是承接第一章而言,第一章指出世界上存在着物理和心理两种理,物理符合逻辑为理,心理反逻辑为道。但人人都只懂符合逻辑的理,不懂反逻辑的道,只懂符合常理的物理,不懂反常理的心理。所以本章才承接第一章,提出天下人都只知道“美就是美,丑就是丑,好就是好,坏就是坏”的常理,却不知道“美就是丑,丑就是美,好就是坏,坏就是好”的反常理,然后再指出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所有事物都有这样反常理的一面。然后再指出懂道的人都是按照反逻辑的道做事的,而不是按照逻辑的理做事的。
所以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反逻辑的,而不是逻辑的,应该符合道,不应该符合理。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这样的:
天下人都只知道美就是美,其实它就是丑啊!都只知道好就是好,其实它就是不好啊!所以从道的角度说,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有无可以互生。难就是易,易就是难,难易可以互换。长就是短,短就是长,长短可以互比。上就是下,下就是上,上下可以互倾。音就是声,声就是音,音声可以互调。前就是后,后就是前,前后可以互随。所有事物都有这样反常理的一面。所以懂道的人都是用不做的方法去做,用不说的方法去说,出了什么坏事都不推辞,自己做成的好东西都不拿,自己做成的好事都不要,自己取得的功劳都不占。正因为他不占,所以才想不占都不行。
这样的翻译才能称为道,这样的翻译才符合《老子》的真意。但不懂道的人很难弄懂和接受这种翻译,认为逻辑绝对科学的人会出来辩论和批判,美怎能是丑,丑又怎能是美?确实,要从物理的逻辑上,根本讲不通,但要从心理的反逻辑上,就好讲通了,只要能讲通这个理,再解决心理问题就一点也不难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意思是说,世界上本来存在着物理和心理两种理,物理为理,心理为道,理符合逻辑,道反逻辑。然而,天下人都只知道美就是美,丑就是丑这种符合逻辑的理,却不知道美就是丑,丑就是美这种反逻辑的道。这并不是说,《老子》就否认天下皆知的理的存在,而是认为这两种理都存在,只不过天下人只知道符合逻辑的理,而不知道反逻辑的道而已。正因为不知道这种反逻辑的道,所以遇到反逻辑的心理问题时,才会产生心理障碍,陷入苦海中无法自拔,如果要能认识到这种反逻辑的道,就再不会有无法摆脱的痛苦烦恼了。
我们先来看看《红楼梦》贾瑞照镜的故事。贾瑞因为迷恋美女王熙凤而得了相思病,痛苦不堪,花钱无数,却越来越重,就在他快要死的时候,来了一个懂道的道士,送给他一个宝镜,叫做风月宝鉴,告诉他只要天天照照这个镜子,病就能好,但只能照背面,不能照正面。贾瑞治病心切,赶忙拿了镜子,背面一照,里面是个骷髅,吓得急忙扔掉,再照一下正面,里面正是他日思夜想的美女王熙凤,还娇态万千地招呼他进来。贾瑞顿时六神无主,急忙进去和她云雨一番,结果泻精过度,当场死亡。
这个故事首先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王熙凤究竟是美丽的美女呢?还是个丑恶的骷髅呢?接着就回答了这个问题:用镜子的正面照是美女,背面照是骷髅。这就是说,按照常人都认为对的逻辑道理来看是美女,按照常人都认为不对的反逻辑道理来看是骷髅。所以人人都会按照逻辑常理说王熙凤当然是美女,但只要你按照常理,真的认为她是美女了,你就得死,如果你要能按照常人都认为不对的道理,认为她就是个骷髅,你的相思病就能好。但贾瑞不愿意认为美就是丑,所以就得死,如果他听了道士的话,把美当成丑,他的相思病能不好吗?
迷信逻辑和物理的人,就会出来反驳,明明看到是美女,怎么能当成骷髅?美女就是美女,骷髅就是骷髅,美女怎能是骷髅?骷髅怎能是美女?我承认这话有道理,但这只是逻辑道理,只是物理的道理,但要从反逻辑的心理上讲,美女就是骷髅。其实说美女就是美女,只是表面现象,说美女是骷髅,才是内在本质。说美女就是美女,是眼前现象,说美女是骷髅,是长远观点。不信你给王熙凤拍个照片和X片对比一下,照片是美女,X片就是骷髅,现在看看美女,她是个美女,一百年之后再看美女,她就是个骷髅。
但西方人和现代中国人不可能认识到美女就是骷髅,骷髅就是美女的反逻辑道理,而我们的古人却都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不光《红楼梦》这么认为,《西游记》的三打白骨精也是说美女就是白骨,白骨就是美女,警告大家,谁要把害人的白骨当成了美女,她就会象魔鬼一样吸你的精,喝你的血,要你的命。可惜的是,故事讲得这么生动,现代人一点都不明白,还要笑话他是荒诞无稽的神话。红学家们不懂道,竟然认为这个故事是《红楼梦》作者要“告诉读者,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当成是风月小说甚至是色情小说,而要看这本书的另一面——也就是它所隐藏的血泪斑斑、白骨粼粼的历史”(《百度百科》)。
如果你是搞物理学和现代科学的,你完全可以坚持你的逻辑观点,如果你是搞心理学的,还死抱着逻辑观点不放,你就休想解决心理问题。贾瑞就是不能把美当成丑,所以才只有死路一条。凡是被美所困扰的人,只要能认识到美就是丑的道理,顿时就能突破困扰。
反过来,被丑困扰的人,若能认识到丑就是美,同样也可以顿时突破困扰。比如有很多怕死人,怕骷髅,怕鬼的人,如果要能把骷髅当美女,把鬼当爱人,还会再怕骷髅和鬼吗?害怕黑夜的人,一到天黑就不敢出门,一出门就吓得心惊肉跳,魂飞魄散,就是因为他把黑夜当成了丑。喜欢看夜景的人,则会感觉夜色美好,星光灿烂,黑夜是个美丽的世界,原因就是它把黑夜当成了美。那么黑夜到底是美还是丑呢?胆小鬼肯定说是丑,看夜景的肯定说是美,其实胆小鬼的丑,就是看夜景的美,看夜景的美,就是胆小鬼的丑。只要大家都能明白美就是丑,丑就是美的道理,还会为美丑而困扰吗?还会因美丑而痛苦吗?如果吸毒的人能把吸毒的美当成痛苦的丑,还会受这么大的困扰吗?如果怕吃苦口良药的人能把苦药的丑,当成佳肴的美,还用得着费那么大的难吗?爱占便宜的人如果把便宜当成丑,还会为占便宜的事困扰吗?怕吃亏的人如果能把吃亏当成美,还会为吃亏的事而痛苦吗?
但这并不是说,美就是美,丑就是丑的逻辑道理是错误的,而是逻辑和反逻辑都对,逻辑是物理学上对,反逻辑是心理学上对,逻辑为理,心理为道。解决物理问题时,就要用逻辑的理,解决心理问题时,就要用反逻辑的道。因为贾瑞得的是相思病,属于心理问题,所以要让他照背面,把美女当成骷髅。但我们千万不要唯心主义,千万不要在物理问题上也认为美女是骷髅,如果你有个漂亮老婆,你就要认为她是美女,天天和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千万不要认为你天天和一个骷髅生活在一起。
人们之所以会认为美就是美,丑就是丑,美不能是丑,丑不能是美,是因为人们认为世界都是客观的,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才会认为美丑都是客观的,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种观点确实很对,而且只要你搞物理学和现代科学,就必须这么认为,否则你就无法搞物理学和现代科学,因为这是物理学世界观。但如果你要搞心理学和东方主体科学,你就不能这么认为,否则你就无法搞心理学和东方主体科学,因为搞心理学必须坚持心理学世界观。当然现代西方心理学就是用物理学世界观搞心理学的,但这只能说它搞的是假心理学,而是真物理学,虽然它研究的对象是心理学,但使用的理论和方法都是物理学,所得出的理论都不是心理学理论,而都是物理学理论,这也就是西方心理学没有疗效的根本原因。
因为心理学认为美丑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美可以因主观因素而变为丑,丑也可以因为主观因素而变为美,所以美丑都是可以互变的。
从美学角度讲,距离产生美,不仅空间距离可以产生美,时间距离也可以产生美。我们站在高山上,远眺天边,感觉那是迷人的美景,但如果走近跟前去看,很可能是肮脏杂乱的丑。近处肮脏杂乱的丑,我们在高山上看就变成了美。这就说明美就是丑,丑就是美,完全由观察者的主观距离所决定。这是空间距离产生美。
小时候严冬苦读可以说是极度痛苦的丑的感觉,但等到几十年之后,事业有成的时候,再回忆起当年严冬苦读的痛苦情景,就通通变成了幸福的美,而且当时越痛苦,现在越幸福,当时越丑,现在越美。虽然我们回忆当年,感觉严冬苦读是一种美好,但如果现在再让你严冬苦读,你还会感觉是痛苦的丑。以前的丑,就是现在的美,以前的美,就是现在的丑。这就说明美就是丑,丑就是美,完全由体验者的主观距离所决定。这是时间距离产生美。
如果从心理学上看,我们就不需要这种距离,也照样把丑变成美,只要你有反逻辑的理念就行。与其把它放到远处我们才能感觉到美,我们何不在近处也认为他是美,如果我们能把近处的丑当成美,还会再讨厌这些我们自认为丑的东西吗?如果不讨厌了,还会因为这些我们认为丑的东西而产生痛苦烦恼吗?与其等几十年之后才能感觉到严冬苦读的美,我们何不现在就把严冬苦读当作美呢?如果现在把严冬苦读就当成了美,还会再惧怕严冬苦读吗?还会因为严冬苦读而痛苦吗?铁人王进喜,把北风当成电扇,把大雪当成炒面,从物理学上看,他真傻,但从心理学上看,他真精,因为他瞬间就把北风大雪的丑,转变成了美,使他和大庆工人们,干起活来再也感觉不到苦,只能感觉到甜。
从心理学角度讲,客观的事物无所谓美和丑,全在于人对它所投的心态,因为心理存在着还报规律,再美的事物,只要你对它投以敌对仇恨心态,它就会也以憎恨仇恨还报于你,于是就成了丑。再丑的事物,只要你对它投以友好热爱的心态,它就也会以友好热爱还报于你,于是就变成了美。
《庄子·齐物论》曰:“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意思是说,同样都是毛嫱丽姬两位美女,人对她们投以喜欢热爱的心态,她们也就以喜欢热爱还报于人,所以人就感觉她们很美。但鱼、鸟、麋鹿对她们投以敌对仇恨心态,她们也就以敌对仇恨心态还报于它们,她们也就变成了丑而四处躲藏。
同样都是黑夜,为什么对于胆小鬼就是个恐怖世界,对于看夜景的人就是个美丽世界?就是因为胆小鬼对于黑夜投以敌对仇恨的心态,黑夜也就以敌对仇恨还报于他,于是黑夜就成了恐怖世界。看夜景的人对于黑夜投以友好热爱的心态,黑夜也就以友好热爱还报于他,于是黑夜就变成了美丽世界。其实黑夜也不恐怖,也不美丽,完全由人对它投于的主观心态来决定。但明明黑夜的恐怖和美丽都是主观的,却总是给人造成客观的错觉。明明认为黑夜恐怖和美丽都是主观的,但一旦人们感觉到了恐怖和美丽,就不会认为是主观的,而都认为是客观的了。明明黑夜恐怖是胆小鬼的主观心态造成的,但胆小鬼并不认为是他把黑夜感觉成了恐怖世界,而是认为黑夜就是恐怖的,它那么黑我不恐怖吗?明明黑夜美丽也是喜欢黑夜的人的主观心态造成的,但喜欢黑夜的人并不认是自己把黑夜感觉成了美丽世界,而是认为黑夜就是个美丽世界。
因为胆小鬼错误地把主观的当成了客观的,所以就形成了牢不可破的认知障碍,认为害怕都怪夜太黑,而不怪自己胆小,要想消除害怕,就必须让夜不黑,或者避开黑夜,而不认为必须改变自己对它的心态。也就是胆小鬼都认为害怕都是因为客观因素造成,而不是主观因素造成,只想消除客观因素,不愿消除主观因素。结果感觉都对,结果都错,越错越感觉对,始终突不破心理障碍。
同样都是人生,为什么对于树立了“不无自我”观念的人来说,人生就是一个美丽的天堂,到处充满美好和幸福,没有一点痛苦和烦恼。但对于具有严重的“怕有怪我”情结的抑郁症、焦虑症病人来说,人生就是一个痛苦的地狱,只有痛苦烦恼,没有幸福,只想死,不想活。原因就是“不无自我”的人对人生中的每个人、事、物,都投以友好热爱的心态,结果他的人生中的所有人、事、物都以友好和热爱还报于他,就都变成了美好,于是他的人生就成了美丽的天堂。而心理病人对于他人生中的每个人、事、物,都投以敌对仇恨,责怪埋怨的心态,结果他的人生中的所有人、事、物都以敌对仇恨,责怪埋怨还报于他,就都变成了丑恶,于是他的人生就成了痛苦的地狱。但明明人生的美丑都是自己的主观心态造成的,但一旦人感觉到了美丑,就不再认为是主观的,而都认为是客观的了。“不无自我”的人并不认为是自己把人生感觉成了天堂,而是认为人生本身就是个天堂。心理病人也不认为是自己把人生感觉成了地狱,而是认为人生就是个地狱。
所以心理病人总想通过改变客观的人、事、物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而不想通过改变对人、事、物的主观心态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只想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不想消除自己的“怕有怪我”情结,所以就陷入了无法逾越的心理障碍之中。假如他能知道美就是丑,丑就是美,而用道的方法把感觉丑的东西通通变成美,他还会陷入苦海中无法自拔吗?
人的一切心理问题,一切痛苦烦恼,都是因为我们只懂理,不懂道,对于心理问题总是顽固地讲理不讲道,所以才钻进死理中拔不出来。(郭士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