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师如何面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07:06:38
新课程,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教师如何面对课程改革,不仅要改革我们旧的教育观念,而且还要改变我们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师角色也发生根本性转变.对此,作为我们小

新课程,教师如何面对
新课程,教师如何面对

新课程,教师如何面对
课程改革,不仅要改革我们旧的教育观念,而且还要改变我们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师角色也发生根本性转变.对此,作为我们小学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应做到:一、教师要顺应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走进新课程后,新的教育理念和原有的教育理念彼此干扰,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产生混乱.因此,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弄清新的教育理念,只有顺应教育理念的变化,才能够适应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的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新课程中能够体现出教育理念的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1、变注重知识的传授为关注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并且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变强调学习课本内容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习日常生活及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体验与发展.3、变强调接受性学习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4、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为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及学生发展的需要.5、变过分强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和评价内容、方式单一的现状为开放式的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励学生前进的动力;为此,摆在新课程中的教师面前的首任是弄清新的教育理念,并把这种理念逐步的同化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实施新课程.二、教师要适应角色的转变教师的角色将会伴随着新课程的进程与走向而完成其转变,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对学生的见解、新意,或有创造性的观点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由此可见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改变,要适应新课程,必须确立新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资助,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有以下改变.1、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求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知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为此,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和目的,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同时,教师也要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控、自我选择.2、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新的问题和遇到的新疑难,用过去的经验或理论往往难以解决.为此,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3、教师应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经专家调查研究指出:目前有许多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了教案集,就不知道怎么写教案;离开了练习册,就不知道怎样设计练习题.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丧失了教学的能力.新课程提倡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教师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挖掘、去开发、去利用,教师不仅要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而且还应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教师本身和校内外各种资源,并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与探索.作到:(1)在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中生成知识,寻找教学资源.(2)在平时学习、体验中感觉知识,寻找教学资源.(3)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知识,寻找教学资源.(4)在课外书籍中寻找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寻找教学资源.总之,课堂知识将由原来的单一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扩展为教科书知识、教师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在观念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活动.三、教师要顺应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式也产生相应的变化.1、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一要深入了解学生,作到“以学论教”.深入了解学生各种情况,分析研究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以便教学内容能够顺利地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之中.二要研究学习策略,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实现有效的知识建构.通过研究学生认知策略和自我监控能力,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三要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实现交往互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与技能,也学会学习.2、由传统的教学主宰者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学,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适应教师的教.学生是被动学习,教师主宰教学过程,形成教师绝对的权威.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尽快从传统角色中走出来,成为学习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参与活动,促进学生进行探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3、由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向课程实施的挖掘者、建设者和开发者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教学,成为课本知识的传递者.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实施过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标本化、生活化的课程能力.只要教师精心思考,认真分析,联系实际,建设与开发丰富课程资源,定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无穷的乐趣与无限生机.总之,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力争做到“用好教材”、“超越教材”. 课堂知识将由原来的单一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扩增为教科书知识、教师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在观念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活动,师生的互动为教学方式的变革带来了可能.此外,新课程中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价值观,以及获取知识的渠道都有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正是教师在新课程中寻找新的教学方式的着眼点.应该说,新的教学方式将伴随着教师对新课程的逐渐透视而形成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