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200字的文言文,要带翻译,和解释词语.一共要3篇,高一以前学过的不可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6:30:02
英语翻译200字的文言文,要带翻译,和解释词语.一共要3篇,高一以前学过的不可以。英语翻译200字的文言文,要带翻译,和解释词语.一共要3篇,高一以前学过的不可以。英语翻译200字的文言文,要带翻译,

英语翻译200字的文言文,要带翻译,和解释词语.一共要3篇,高一以前学过的不可以。
英语翻译
200字的文言文,要带翻译,和解释词语.
一共要3篇,高一以前学过的不可以。

英语翻译200字的文言文,要带翻译,和解释词语.一共要3篇,高一以前学过的不可以。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1〕,亦不详其姓字〔2〕.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6〕,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7〕,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8〕,不蔽风日,短褐穿结〔9〕,箪瓢屡空〔10〕,晏如也〔11〕.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12〕:黔娄之妻有言〔13〕:“不戚戚于贫贱〔14〕,不汲汲于富贵〔15〕.”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16〕?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17〕?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陶渊明集》
译文
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弄不清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因此就用“五柳”作为他的别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不好言谈,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但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嗜好喝酒,但因为家贫就不能经常得到.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备酒招待他.他前去饮酒时总是开怀畅饮,直到大醉方休;醉后就向主人告辞,从不以去留为意.他的住室四壁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穿的粗布短衣打满了补钉,饮食简陋而且经常短缺,而他却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抒发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失,只愿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这样述说自己的丈夫:“不因为处境贫困而终日忧心忡忡,不为了追求富贵而到处奔走钻营.”推究她所说的话,五柳先生不就是黔娄那样的人物吗?饮酒赋诗,满足自己的志趣,这不是成了生活在无怀氏、葛天氏时代里的人了吗?
【注释】
〔1〕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何等样人.〔2〕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3〕号:古人除名、字之外,还有别号.〔4〕不求甚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精神,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5〕有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体会.〔6〕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7〕造:去、到.〔8〕环堵(dǔ赌):房屋四壁.堵,墙壁.〔9〕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10〕箪(dān丹):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嫖):舀水的葫芦.〔11〕晏如:安然自得.〔12〕赞:古人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被传人的评论.〔13〕黔(qián前)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14〕戚戚:忧虑的样子.〔15〕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16〕极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兹:此.指五柳先生.

《愚公移山》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全部展开

《愚公移山》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地表示赞成他的意见。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挖下来的泥土石头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边,再没有高山阻隔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