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说新语》“雪夜访戴”的故事里,王子猷本打算拜访朋友,遂“乘兴而行”,但到了朋友家门口便折返,没有和朋友见面.旁人对此感到奇怪,王子猷的回答是,他是因为兴致而来,现在兴致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8:23:16
在《世说新语》“雪夜访戴”的故事里,王子猷本打算拜访朋友,遂“乘兴而行”,但到了朋友家门口便折返,没有和朋友见面.旁人对此感到奇怪,王子猷的回答是,他是因为兴致而来,现在兴致达
在《世说新语》“雪夜访戴”的故事里,王子猷本打算拜访朋友,遂“乘兴而行”,但到了朋友家门口便折返,没有和朋友见面.旁人对此感到奇怪,王子猷的回答是,他是因为兴致而来,现在兴致达到了便回来,何必非要达到见朋友这个结果呢?今人也说,在人生的行走中,学会感受人生旅途中的风景、人事,也许比到达某个目的地更重要.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急
在《世说新语》“雪夜访戴”的故事里,王子猷本打算拜访朋友,遂“乘兴而行”,但到了朋友家门口便折返,没有和朋友见面.旁人对此感到奇怪,王子猷的回答是,他是因为兴致而来,现在兴致达
我很喜欢《世说新语》,似乎就因为有了这部笔记小说集,那个并不以兴盛漫长著称的朝代———晋,就成了一个想起来便叫人悠然神往的时代.换句话说,读《世说新语》的时候,我浑然忘却了那个著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和他那个专政淫虐的皇后贾南风,也忘记了嵇康为何长叹广陵散绝,忘记了美人绿
珠最后的结局为什么是“落花犹似坠楼人”.因为,《世说新语》崇尚清谈,喜欢宣扬魏晋名士风度,写人记事往往突出其俊朗和潇洒,连几个有钱人为了互相比富而肆意砍杀自家婢女的血腥残忍之事都可以写得无比风趣,更不必说那里面所记述的文人都是那么样的特立独行,善于张扬自己的个性!脍炙人口的故事如“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哥哥.他想念一个姓戴的朋友了,就不顾雪夜寒冷,乘兴去访.但到了人家门口,却不敲门进去,理由是“兴尽”了.这个故事一向是中国文人潇洒、率性的典型例证,从公元四世纪传诵至今,似乎并不曾有人怀疑过主人公王子猷如此潇洒的动机.
最近,老作家李国文先生提笔向王子猷叫板
了,他说:“魏晋文人的潇洒故事,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雪夜访戴’这段佳话.要论潇洒,能玩到如此令人叫绝的程度,从古至今,还无人及之.”所以大家无不钦服,“我也曾心仪得不行,但细细考量过去,如果,王子猷去了剡溪,回到山阴,不那么张扬的话,除了他自己,和几位划了一夜船、已经精疲力竭的船工,没有人会知道这次忽发奇想的旅行.所以,我一直以小人之心忖度,王徽之也是在演潇洒,在营造他在时人心目中的风雅形象.这位公子哥也难逃炒作之嫌呢!”
是啊,这就像古代那些著名的隐士们,如果不是自己在诗词文章里反复强调隐居终南山或者终北山是如何如何的风雅,后人又怎么会知道历史上曾有这样的“隐”士呢?!李先生此论端的佳妙!晋以后所有的《世说新语》读者怎么就没有一个想到这一节呢?或许不是没想到,而是即便想到了也不愿意戳穿王前辈子猷先生吧?!因为,他们和王先生一样,也是中国文人哟,我想.
李国文先生直截了当地指出王子猷是伪潇洒,是作秀,是因为才华远不及弟弟献之不得已而为之,不过,“尽管如此,我还是服膺他的高明,高明在于他这样做了以后,不仅名噪一时,而且成为千古风雅.更高明的是,他这样做了以后,别人再也无法重新来过.他把事情做绝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地悠悠仅此一次,他独领风骚.你能不为这样顿成绝唱的‘秀’五体投地吗?现在,即使你雇一架直升机,飞过去,又回转,别人只会说你神经有问题,而不会赞扬;知道这典故者,顶多笑笑,说一句东施效颦,就客气了.而且,我也不相信今日之现用现交的文人才子,会那么冒傻气,投资于一位马上见不到回报效益的隐士?除非那是一位刊发文章时附月份牌‘美女’照一帧的同行,才肯去切磋切磋的.这也是女作家的裙后,总尾随一大批护花使者的原因.除此而外,就要看红包里有几张百元大钞了.”
看到这,我明白李先生之醉翁之意在于“以古鉴今”和“以小说证史”了,换言之是在拿王子猷的酒杯浇当今文人的块垒,因为他认为读懂了“雪夜访戴”,“也就懂得当今文坛,那些热衷于炒作的作家,干嘛要死去活来地折腾了.估计这些先生们,女士们,与王子猷一样,大概都有他(她)们见不得人的精神上的隐痛,和不可告人的内心里的苦衷.”
读了李国文先生的这些话,我想,我该重新读一遍《世说新语》了,而我的重读《世说新语》,其实是重读中国文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