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的感悟、翻译和作者介绍还有常用易错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09:49:58
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的感悟、翻译和作者介绍还有常用易错字
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的感悟、翻译和作者介绍还有常用易错字
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的感悟、翻译和作者介绍还有常用易错字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另有一首《江南春》,是写金陵春色的,基调开朗得多:“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读罢这二十八字,闭目就能想见唐朝的金陵春色:黄莺于红花绿柳,酒旗飘在水村山郭,风景是极动人的则是许许多多的寺庙,它的缕台在烟雨中放光,这些寺庙是南朝留给金陵的宗教艺术财富. 注释
(1)选自《樊川文集》.秦淮(河名):即秦淮河,源出江苏溧水县东北,流经南京地区,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南京是六朝故都,城区秦淮河一带为著名旅游胜地 (2)笼:笼罩.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 (3)商女:一说商女即歌女,在酒楼或船舫中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云: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 (4)《后庭花》:就是乐曲《玉树后庭花》,以此曲填歌词者,今存数种,而以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最为有名.因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人把他所喜爱的《玉树后庭花》曲、词当作亡国之音的代名词. (5)江:这里指秦淮河.长江以南,无论水的大小,口语都称为江.
译文
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小洲白沙上映着银色的月光, 《泊秦淮》插图
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歌女不知什么是亡国恨事, 在对岸还把《后庭花》声声歌唱.[1]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样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却容纳在短短的28个字之内,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练至及.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只有精练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见得精练.所以含蓄与精练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2]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唐代著名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他的《清明》十分有名.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才华横溢,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杜牧另有一首《江南春》,是写金陵春色的,基调开朗得多:“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读罢这二十八字,闭目就能想见唐朝的金陵春色:黄莺于红花绿柳,酒旗飘在水村山郭,风景是极动人的则是许许多多的寺庙,它的缕台在烟雨中放光,这些寺庙是南朝留给金陵的宗教艺术财富.